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572982
大小:5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06
《浅谈从博弈论议校企合作的“双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博弈论议校企合作的“双赢”高等职业教育,既是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有着其自身职业教育的特色。而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广州白云工商技师学院教育,与企业本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没有与企业相结合的广州白云工商技师学院,就好比无本之木,没有其生存的基石。所以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更成为广州白云工商技师学院立足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使学校与企业互惠互利,达成“双赢”,是广州白云工商技师学院一直在探究的问题。一、校企合作的意义和必要性美国的“合作教育”,日本的“产学合作”,德国的“双元制培训”,英国的“三明治工读制度”,俄罗
2、斯的“学校——基地企业制度”,虽其名称各国不同,但就其本质而言,它们都是校企合作的成功范例,企业根据需求与学校签订合作协议后,校企双方共同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共同培养人才。实践也表明,不同形式的校企合作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职业素养,实现在校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零距离对接”的目标,也使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得到贯彻落实。在市场经济之下,职业教育的办学机制需主动市场化,培养适应企业所需的合格的劳动力,才能走出一条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有自己特色的道路,才能可持续的发展下去。因此,广州白云工商技师学院及时了解企业的需
3、求,了解其所需的劳动力的规格,从而确定学校的专业和课程。而学生实训所需场地和设备,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等,都离不开企业的协助。对州白云工商技师学院来说,校企合作是其内在需要,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而对于企业来说,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全球信息网络和全球化市场的形成及技术变革的加速,要立足变幻莫测的商场,更需要大量的人才。通过与广州白云工商技师学院的合作,企业能获得即招即用的技能型人才,提高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加快知识更新,培育技术创新能力,从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这种“共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企业也是十
4、分有益的。二、校企合作中企业缺乏积极性的原因(一)博弈理论中的合作双赢博弈论又被称为对策论,《博弈圣经》中写到:“博弈论是二人在平等的对局中各自利用对方的策略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达到取胜的意义。”按照2005年因对博弈论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罗伯特·奥曼教授的说法,博弈论就是研究互动决策的理论。即当一个主体的选择受到其他主体选择的影响,而且反过来也影响到其他行为主体选择时的决策问题及均衡问题。在保证型博弈中,存在两种纳什均衡解A1B1和A2B2,其中A1B1是帕累托最优,即互利共赢。在这两种策略中,博弈双方都采取合
5、作策略是压倒性的战略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合作一定能够实现,要取得互利共赢的结果,还取决于双方谈判的成效。在谈判过程中,通过双方达成一定共识,协调各自的行为从而实现互利共赢。这种博弈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合作博弈,双方具有合作的意愿,合作的结果自动实现互利共赢。而托马斯·谢林的冲突管理理论认为,冲突双方之间除了利益冲突之外,往往还存在某种共同利益;参与人在选择博弈战略时,并非完全合作,也不完全参与。现实中的棋局中,由于种种因素,许多人并不是完全参与深层次合作,仅仅是一定程度的涉入,相关各方由于受到各自利益的驱使与博弈,会陷入一种
6、非合作状态下的“囚徒困境”。如果双方沟通不当或因缺乏信任而导致双方都采取背叛战略,互利共赢就不能实现,该博弈会转化为“囚徒困境”博弈。(二)校企合作中企业缺乏积极性的原因初看起来,企业与学校利益是一致的,若是合作,就是一种积极博弈,能产生双赢的结果。而事实是,目前大部分的职业院校与企业仍停留在浅层次的合作上,专业培养计划大都是学校为主制定的,课程内容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许多的实践教学环节没有得到企业的配合。绝大多数的校企合作教育只是流于形式,职业院校大力推崇,而企业却兴致缺乏,无法在双方之间达成协调,更不可能实现双赢局面
7、了。从主导方政府层面来看,儒家思想的影响,导致职业教育在中国社会的认可度低下,在转变国人重普教轻职教等观念意识方面,政府建树不大。而且没有从法律政策上建立实质有效的校企合作保障机制,使学校、企业对校企合作中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的不明确,也使企业缺乏利益的保障。如学生到企业实习,企业必然承担着一定的经济风险与信誉风险,政府不从法律政策上给予支持,势必影响到企业的积极性。因此,宏观调控的不足,使校企合作缺少必要的引导与约束,难以形成长效的合作机制。从参与双方学校与企业来看,合作的长效机制若难以建立,企业与学校无法相互渗透,学校就
8、无法针对企业的发展需要确定人才培养模式,由此影响到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专业方向建设、师资队伍的培养等方面。加之经费不足,实训条件的不健全等现实问题,从企业方的角度来说,短期内无利可图,甚至可能“倒贴”,这无疑是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巨大障碍。大多数企业看重的是眼前的既得利益,没有用长远的眼光来正确认识人力资源的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