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七年级(上)第11课《窃读记》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第11课《窃读记》

ID:39416647

大小:564.81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7-02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第11课《窃读记》_第1页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第11课《窃读记》_第2页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第11课《窃读记》_第3页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第11课《窃读记》_第4页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第11课《窃读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第11课《窃读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窃读记》林海音作者林海音(1918—2001),原名含英,台湾苗栗人,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生于日本大坂,3岁随父母返台,5岁来到北京,在北京度过了童年与青年时期。在北京,她完成了从学生到新闻记者、从少女到为人妻母的转变,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1948年,举家迁往台湾,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一、读内容1.文章以《窃读记》为题,写了什么内容?2.文章围绕“窃读”主要写了哪几件事?3.前后两次窃读有什么不同?“我”的情感有什么变化?把两次“窃读”的经历放在一起的目的是什么?4.作

2、者积累了哪些行之有效的窃读技巧和方法。5.文末句“记住,你是吃饭长大的,读书长大,也是在家里长大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情感?1.文章以《窃读记》为题,写了什么内容?本文主要讲述了“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的故事。2.文章围绕“窃读”主要写了哪几件事?(1)我在书店窍读受辱。(2)插叙窍读的起因及经历。(3)在另一家书店窃读过程中受到的关爱和支持。3.前后两次窃读有什么不同?“我”的情感有什么变化?把两次“窃读”的经历放在一起的目的是什么?第一次窃读时遇到了粗暴、冷漠的老板,使“我”羞惭、尴尬

3、,甚至产生了对人类的仇恨。第二次窃读时遇到了细腻、善解人意的店员,让“我”的心里充满了感激之情。作者把两次截然不同的“窃读”经历放在一起,目的是为了突出后一次“窃读”时得到的关爱、支持。平凡的生活中融入浓浓的爱,不经意的细节往往给了我们巨大的力量,希望同学们能够善于去发现、感悟生活中的美好和爱。4.作者积累了哪些行之有效的窃读技巧和方法。①假装问价钱(第9段)②到几家书店读完一本书(第10段)③贴在大人身边(第11段)④藏在书店一角避免引人注意(第11段)⑤以雨天避雨为借口(第12段)⑥饥肠辘辘的时候以花生

4、来充饥(第14段)5.文末句“记住,你是吃饭长大的,读书长大,也是在家里长大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吃饭长大”指身体生长发育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指精神的成长和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健康成长起来的人。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窃读时的快乐与惧怕?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窃读”到底是什么样的滋味?请在文中找到原句。二、品语言1.下课从学校急急赶到这里,身上已经汗涔涔的,总算到达目的地——目

5、的地可不是三阳春,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精神食粮”更吸引“我”2.我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踮”“挨蹭”“钻”“挤”,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体现出“我”十分急切的心情。我们从中也感受到“我”对读书的如饥似渴。3.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了起来,我才觉出站在这里读了两个钟点了。“我”读书读到忘我的境界,如痴如醉。4.在一片花绿封面的排列队里,我的眼睛过于急切地寻找,反而看不到那本书的所在。从头来,再数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

6、不是在昨天那位置上。自语式的独白。表现了“我”终于发现书没有卖出去,“我又可以继续读下去时的喜悦之情。5.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通过了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对比描写,写出“我”为雨天能够有充足的理由看书而感到高兴。更加表现出我对读书的喜爱之情。6.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比喻句,将“我”比喻成一匹饿狼表现出了我对读书的渴望和“我”强烈的求知欲。7.我合上了最后一页——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所

7、有的智慧都被我吞食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咽了一口唾沫”形象地写出“我”当时尽管腰酸脚麻、饥肠辘辘,但却收获了知识和智慧,感到无比的满足和充实。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我”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三、小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