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灯笼的导学案

4灯笼的导学案

ID:39347517

大小:71.0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01

4灯笼的导学案_第1页
4灯笼的导学案_第2页
4灯笼的导学案_第3页
4灯笼的导学案_第4页
4灯笼的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4灯笼的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学习内容4 灯笼学习课型讲读课班级学生姓名主备人学习目标1.学习掌握文中生字词。2、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3、认识文中所表现出的乡情民俗,诗词典故,进而升华出的情感变化。过程与方法1、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2、学习揣摩文章句子含义。3.领会灯笼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作者从不同方面表达的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2.体会作者的抗日爱国情感。学习重点1、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2.领会灯笼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学习难点1、学习揣摩文章句子含义。2、理解作者从不同方面表达的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学习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语言揣摩法

2、。学前准备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精读课文,比较分析这篇短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学情分析这两篇科普短文都是事理说明文,学生可以借助已了解的有关说明文知识,通过对比阅读,比较分析每篇各自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相信可以培养学生善于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知识链接图片欣赏第一张“恐龙化石”、第二张“三叶虫化石”、第三张自然界中的沉积岩。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前预习一、导入新课灯笼图片展示灯笼在如今人们的心中,只是孩童的玩具和节日喜庆的象征;但在电灯尚未出现和普及的时代,却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它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今天就让我

3、们一起走进吴伯箫的灯笼。二、走近作者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文化大革命”中被开除党籍。“文化大革命”学生回答学生小组讨论结束后,任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写作》主编、中国写作研究会会长等职,并参加郭沫若著作编辑委员会领导工作。1981年10月,出访英国,不久,当选全国文联理事。1982年8月病逝。60年代初期创作的以表现延安生活的名篇《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歌声》、《窑洞风景》以及《难老泉》、《“早”》被收入散文集《北极星》。在新时期以创作了《天涯》、《忘年》等佳作,1982年出版了最后一部散文集《往年》。

4、吴伯箫逝世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吴伯箫散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两卷本《吴伯箫文集》。三、检查预习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争讼(sòng)领域(yù)斡旋(wò)  静穆(mù)思慕(mù)幽悄(qiǎo)霍骠姚(piào)怅惘(chàngwǎng)锵然(qiāng)燎原(liáo)熙熙然(xī)暖融融(róng)马前卒(zú )神龛(kān)犬吠(fèi)庞大(páng)2.词语解释斡旋:调停,调解。家来:方言,即回家来。垂珠联珑:悬挂、装饰有连串珠玉宝石,形容宅第的奢华。幽悄:幽深寂静。人情世故:为人处世的道理。司马懿探山司马懿(179—251年),字仲达

5、,河内温县孝敬里(今河南温县招贤镇)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权臣。多次率军对抗诸葛亮,以其功著,封宣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为晋宣帝。《司马懿探山》就是司马懿带着他的两个儿子,在攻打街亭之前到敌营巡视的故事。四、感知课文内容范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的是什么时期的事?是从哪些角度来抒写灯笼的?作者写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文化和情感两个角度来抒写灯笼。第一段叙写了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避免叙述的呆板和结构的单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为下文叙述喜

6、爱灯笼做铺垫。作者围绕灯笼,回忆了哪些与灯笼有关的事件?1、长工李老五和我提着灯笼去接祖父。2、小时候在村里挑着灯笼上灯学。3、乡俗还愿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4、元宵节在几处山城小县里看灯笼。5、族姊远嫁看满街的灯火。6、用朱红在纱灯上描宋体字的喜悦。7、由宫灯联想到汉献帝有灯笼做伴的可悯处境。思考学习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呈现交流成果8、联想到将军在挑灯看剑的壮观。文章结尾说:“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结合文章,分析并评价这句话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作者热烈赞颂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气概;他们激发了自己的爱国

7、情怀,作者热切希望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同时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五、理清课文结构课文线索:灯笼一(1-2)、由小孩子喜欢火、光引出灯笼。二(3-11)、回忆小时候与灯笼有缘的事。三(12)、由灯笼联想到火把,探海灯,燎原的一把烈火,鲜明地表达抗敌卫国的感情。灯笼十、积累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送友人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