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各得一太极

草木各得一太极

ID:39294026

大小:939.01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6-29

草木各得一太极_第1页
草木各得一太极_第2页
草木各得一太极_第3页
草木各得一太极_第4页
草木各得一太极_第5页
资源描述:

《草木各得一太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草木各得一太极古来著本草者,皆逐论其气味性情,未尝总论夫形体之大纲,生长化收藏之运用,兹特补之。盖芦主生,干与枝叶主长,花主化,子主收,根主藏,木也。草则收藏,皆在子,凡干皆升芦胜于干;凡叶皆散,花胜于叶。凡枝皆走络,须胜于枝。凡根皆降,子胜于根。由芦之升而长而化而收,子则复降而升而化而收矣。此草木各得一太极之理也。”将本段文字图象化即为图3。 文中的芦即芽,生之位在太极图阳气初升之处,阳主升,象征万物初生;长之位在太极图的东方,取春天万物生长之意;化之位在太极图的南方顶端与略西斜之处,取夏天与长夏万物繁茂

2、而化之意;收之位在太极图的西方,取秋天天气肃降、阳气内敛、万物收成之意;藏之位在太极图的北方,取冬天阳气内敛,万物贮藏之意。吴鞠通之论是否在理,可以一些我们熟悉的药物来印证。 如紫苏一药,其叶称苏叶,茎枝称苏梗,其成熟果实称苏子。“干与枝叶主长”长则升发,故苏叶、苏梗均有辛温发散、理气宽胸的作用。但苏叶为叶,“凡叶皆散”,故偏于解表散寒;苏梗为茎枝则不以散为先,而以顺气为主,故长于理气宽胸、止痛安胎。“子主收”,收即降,子质润,故功偏降气消痰、止咳平喘、润肠。《本草备要》曰:“叶发汗散寒,梗顺气安胎,子降气

3、开郁。”《神农本草经读》谓:“其子下气尤速,其梗下气宽胀,治噎膈反胃心痛,旁小枝通十二经关窍脉络。”这里我们还意外地读到“旁小枝”以枝走肢而功类桂枝的作用。 再如桂枝与肉桂。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肉桂为樟科植物肉桂和大叶清化桂的干燥树皮。虽然“干与枝叶主长”但还可细分,桂枝为枝,枝性上扬而外展,且味辛、甘,性温。故功为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药类法象》曰:“桂枝者,乃桂条也,非身干也。取其轻薄而能发散。”桂枝又可以枝走肢,《本草备要》引李东垣语:“东垣曰:桂枝横行手臂,以其为枝也。”而肉桂为树干

4、之皮,干走躯干,且味辛、甘,性大热。功主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通经、活血止痛。 《珍珠囊》于桂的分别更细:“味辛甘,性大热,有毒。其在下最厚者,曰肉桂,去其粗皮为桂心,入心、脾、肺、肾四经,主九种心疼,补劳伤,通九窍,暖水脏,续筋骨,杀三虫,散结气,破瘀血,下胎衣,除咳逆,疗腹痛,止泻痢,善发汗。其在中次厚者,曰官桂,入肝、脾二经,主中焦虚寒,结聚作痛。其在上薄者,曰薄桂,入肺、胃二经,主上焦有寒,走肩臂而行肢节。其在嫩枝四发者,曰桂枝,专入肺经,主解肌发表,理有汗之伤寒。四者皆杀草木毒,百药无畏。性忌性

5、葱。”这里将肉桂按在树干分布的上、中、下位置与薄厚又细分为肉桂(含桂心)、官桂与薄桂,至于这三者的功效与所入脏腑为何不完全相同?其按谓:“肉桂在下,有入肾之理;属火,有入心之火;而辛散之性,与肺部相投;甘温之性,与脾家相悦,故均入焉。官桂在中,而肝脾皆在中之脏也,且经曰: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又曰:脾欲缓,急食甘以复之,以甘补之。桂味辛甘,二经之所由入也。薄桂在上,而肺胃亦居上,故宜入之。桂枝四发,有发散之义,且气、味俱轻,宜入太阴而主表。”我们大体可看出。由于火性炎上,因此,越在树干下部的皮,其

6、所温养的脏腑就越多,同时,就树干与人体躯体内在脏腑的对应关系而言,有上对上、中对中,而下则可包揽全躯之意。《药性赋》云:“桂枝上行而发表······肉桂下行而补肾,此天地亲上、亲下之道也。”“天地亲上、亲下”语出《乾·文言》“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易》之意象真是随处可见。 以上可说是植物药不同部位功效特征的基本规律,当然,每味具体的药物还有自身特殊的性、味、形、色、生长季节、生长环境、生物特性等不同,如“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诸子皆将,蔓荆独升”等,难以一概而论。但基本规律还是存在的。日常经络养生之

7、道 (手)    手神门穴:手腕横纹处,从小指延伸下来,到手掌根部末端的凹陷处:帮助入眠,调节自律神经,改善心悸。      内关穴:位置在手掌面关节横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凹陷处:帮助入眠,可调节自律神经,抒压/解除疲劳,改善胸痛、心悸、盗汗,舒缓腹胀感,治头晕目眩。       各手指指甲旁边:手心拇指(肺经)、中指(心包经)小指(心经)手背食指(大肠经)、无名指(三焦经)、小指(小肠经):抒压/解除疲劳。     合谷穴:先以右手拇指内侧横纹,对应左手虎口,拇指下压所按之处即是,或著食指拇指并拢

8、,虎口处出现隆起肌肉,状若山丘,往后走为山谷凹陷处,即是此穴:抒压/解除疲劳,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避免「中痧」,增进免疫力,提神醒脑,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      曲池穴:在手肘关节弯曲凹陷处:抒压/解除疲劳,有疏风清热的作用,助排便,解除掉发危机,可让肌肤循环改善,避免「中痧」。     劳宫穴:中指及无名指往下延伸交会的凹陷处,位置大约在握拳时,中指点于掌心的位置:提神醒脑、清心安神。        手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