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增长模式(理科班

人口增长模式(理科班

ID:39255604

大小:313.81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6-28

人口增长模式(理科班_第1页
人口增长模式(理科班_第2页
人口增长模式(理科班_第3页
人口增长模式(理科班_第4页
人口增长模式(理科班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口增长模式(理科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一、人口数量特征1.衡量人口增长快慢的指标——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某地一年内出生人口与总人口之比死亡率:某地一年内死亡人口与总人口之比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00%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下图是某地区一段时间的人口统计数据,根据图示判断:该地区人口数量最多的时间是()人口自然增长率(‰)051015-5-10-15ABCD2.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1)自然因素:生物学规律、自然环境的优劣、自然灾害等(2)社会经济因素:文化教育、医疗水平、妇女就业、婚姻生育观、宗教、风俗习惯

2、、人口政策、战争等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年份(年)1785-17901825-18301910-19151970-1976出生率(‰)38382913死亡率(‰)32241710自然增长率(‰)614123下表是芬兰近200年左右的人口统计数据3.人口增长模式:5101520253035401785-17901825-18301910-19151970-1976人口自然增长率(‰)3.人口增长模式:年份(年)1785-17901825-18301910-19151970-1976出生率(‰)38382913死亡率(‰)32241710自然增

3、长率(‰)614123高-高-低模式出生率>3%死亡率>3%自然增长率<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较低年份(年)1785-17901825-18301910-19151970-1976出生率(‰)38382913死亡率(‰)32241710自然增长率(‰)614123高-低-高模式出生率>2%死亡率>1%自然增长率>1%生产力有所提高死亡率大幅下降3.人口增长模式:年份(年)1785-17901825-18301910-19151970-1976出生率(‰)38382913死亡率(‰)32241710自然增长率(‰)614123低-低-低模

4、式出生率和死亡率约为1%左右自然增长率<1%生产力大幅提高出生率大幅下降3.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类型转变从死亡率下降开始转变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43210出生率与死亡率%出生率死亡率高-高-低低-低-低高-低-高材料一:目前的日本,一方面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长,另一方面人口出生率却迅速下降,这就是所谓的“高龄少子化”现象。不少日本人对此深感忧虑,担心未来经济发展会因此一蹶不振。日本人的担忧不无道理。2000年,日本平均每3.9个劳动力,要负担一位老年人的生计;如果再加上14岁以下的儿童,平均每2.1个劳动力就必须养活一位老人或儿童

5、。到2050年,随着高龄少子化的进展,日本的劳动力将逐渐减少,其国民生产总值也将随之下降,但老年人口却持续增加,平均每1.5个劳动力就必须养活一位老人;如果再加上14岁以下的儿童,负担比率将是1.2:1。因此,现在日本政府在全国大力推广鼓励生育的政策。材料二:多年来,印度政府一直挖空心思想要解决日益膨胀的人口问题。印度西部的马哈拉施特拉邦萨塔拉地区政府于2007年推出一项极富创意的鼓励措施——“二次蜜月大礼包”计划。“二次蜜月大礼包”计划实际上是对推迟生育的奖励。根据该项目,一对夫妇若是在结婚两年后才生第一胎就会得到价值约合900元人

6、民币的大礼包,若是将第一胎的出生时间推迟至结婚三年后,奖励也会变得更加丰厚,他们将会获得价值约1500元人民币的大礼包。当地卫生部门负责人表示,这些奖励金足够一对夫妻在结婚两三年后去一个向往的地方,度第二次蜜月。二、不同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人口问题大多面临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快,0-14岁儿童比重过高等问题。产生影响国防兵员不足、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解决措施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对资源、环境、就业和经济造成巨大的压力;不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采取控制人口增长的措施2010年11月1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7、(1)总人口: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年平均增长0.57%。(2)性别构成: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3)年龄构成: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5)地区分布:与2000年相比,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2.41%,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比重都在下降,其中西部地区下降幅度最大

8、,下降1.11%;其次是中部地区,下降1.08%;东北地区下降0.22%。(6)人口的流动:同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增加11700万人,增长81.0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