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之我见

化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之我见

ID:38708867

大小:3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8

化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之我见_第1页
化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之我见_第2页
化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之我见_第3页
化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之我见_第4页
资源描述:

《化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之我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创设问题情境之我见监利县朱河镇初级中学汤武平黄太山摘要:从教学实例出发,阐述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进行问题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对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进行探讨。关键词:问题情境;思维能力;恰当性;互动性;全体性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 应该是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愉快地参与学习探究,使之个性、特长,技能等都得到发展的课堂。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而问题却是思维的起点。所谓问题就是未解的疑难或矛盾,是学生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困境。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注意问题情境的

2、恰当性、互动性和全面性,能否通过问题情境教学来培养学生逻辑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否引导学生积极进入问题情境,主动参与学习探究,达到培养兴趣、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技能之目的。笔者就在教学中,对创设问题情境,进行问题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进行探讨谈点体会,以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注意问题情境的“恰当性”  恰当的问题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谓“恰当”有两层含义:一是问题情境的科学性,问题不单是激发兴趣,而是能引领学生进入正确的学习探究。二是问题情景要以学生已有的

3、生活经验、知识为基础,并注意问题情境的层次性。问题情境的设计是否兼顾到了从低级思维到高级思维的迁移,是否兼顾了学生的理解力,都将影响到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激励他们深入探索。因此,问题的设置要适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设计有趣的、真实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拓展性和创新性,达到优化课堂,提高实效的目的。学生学习了《制取氧气》的内容,再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我在分析了反应物和反应原理之后,提出“问题情景一”:“请学生自己设计《二氧化碳制取》的发生装置和

4、收集装置”。整个探究活动能顺利进行,是基于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收集方法,了解了气体制取和收集装置设计的基本思路。通过比较反应物的状态:固体和液体反应,学生很自然想到将氧气装置中的试管从略向下倾斜改为试管口向上垂直放置;比较反应条件:不需加热,想到将《氧气》制取装置中的酒精灯去掉;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选择向上排气法;二氧化碳制取装置的雏形就成功了。更具挑战性的是“问题情境二”:“如何使装置能持续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这个问题更为开放,有同学想到用容积大的反应容器将试管改成锥形瓶、广口瓶,并通过增加反应物的

5、量来延长产生气体的时间。因为是边讲边实验,有学生发现,当二氧化碳气体不再产生时,4反应物中大理石仍有剩余,因此,只需增加酸的量就能持续产生二氧化碳,学生顺理成章就想到在装置中增加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或用废旧注射器等,使装置更完美、更科学。接着,我进一步拓展提出“问题情境三”:“如何变废为宝,利用实验室底部破损的试管来制取二氧化碳?”这一问题的提出,课堂立刻活跃起来,相互讨论、交流,有同学想到用烧杯装稀盐酸,用底部破损的试管装块状大理石,通过反应物的彼此接触和分离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这样,不仅制取了二氧化碳,利用了实验室废弃的资源,节约

6、了实验药品,还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拓展和创新。当然在有限的课时内是无法解决这么多问题的,对于有难度的、超出课程标准要求的问题,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即可在教师的指导下查询资料得到解答,又可通过互联网的查询功能自主探究——使课堂得到了延伸。二、注意问题情境的“互动性” 问题情境教学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习任务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完成的。学生需要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工具获取、分析、处理信息,这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对特殊情境下的、与特定知识相关的问题解决的能力具有促进作用。形式可采取学生实验、家庭小实验、生生讨论、小组讨论、小

7、组间辩论、整班集体讨论(包括师生间互相探讨)等。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随着学生之间不同程度的交往和互相配合、互相交流,进而使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平等意识、以及思维的逻辑性、发散性和创新性都得到了提高。在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课题中,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这个内容时,我将全班学生分成8个学习小组,创设了三个问题情景,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等层层递进的活动方式来达到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的目的。其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在学生已知Mg、Al、Zn、Fe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发生反应的前提下提出:[问题情景一]C

8、u、Ag能否跟稀盐酸或稀硫酸发生反应?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探究,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得出Cu、Ag与稀盐酸或稀硫酸都不发生反应结论。[问题情景二]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探究说明Fe和CuSO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