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优劣论之我见~~~

唐宋诗优劣论之我见~~~

ID:38693828

大小:2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7

唐宋诗优劣论之我见~~~_第1页
唐宋诗优劣论之我见~~~_第2页
唐宋诗优劣论之我见~~~_第3页
唐宋诗优劣论之我见~~~_第4页
资源描述:

《唐宋诗优劣论之我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唐宋诗优劣论之我见   看过一些古今文学批评家关于这个问题的言论,我以为,要论唐宋诗的优劣,这实在是一个缘于人的个性志趣与人生经历的不同,而永远无法达成共识的话题。或许,一句“早喜唐音,晚喜宋调”是最好的概括。  对于我而言,我是较为推崇唐诗的。毛泽东说过“不懂形象思维,味同嚼蜡”,鲁迅评得更绝:“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虽然这两句评论有些偏激,不免失之偏颇,但确实也提出了宋诗存在的某种不足。一种很客观的评价就是“唐诗重情韵,宋诗重理趣”,既然宋诗以理见长,那么就无法避免与理性相随的刻板与严肃。反观唐诗,因为注重情致,所以显得富于想象,风情万种。  

2、如果把唐诗和宋诗拟人化,我们的确会深刻地感觉到,唐诗就是个青春浪漫的少女,而宋诗无疑就是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李白有一首七言《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姮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诗中,李白把酒问月,是生动有趣的拟人手法。而一句“月行却与人相随”,想象月亮跟着自己在走,何等浪漫与骄傲。又借用神话玉兔捣药,充满了浪漫的想象。其中还不乏深沉的人生感悟

3、,“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写出了韶华流逝与人生苦短的遗憾,继而引出对酒当歌的潇洒。  诗仙的整首诗洋溢着浪漫的情致,然而一到宋人那里就不行了。梅尧臣《读问月》:“我读太白问月诗,乃知白也心太痴。明月在上尔在下,月行岂独君相随。白兔捣药亦何疗,嫦娥孤栖欲嫁谁。古人今人被磨灭,休问有来都几时。唯有长照金樽里,此言万世不可移。但能自醉月自落,夜夜如此谁复疑。”梅尧臣确也是位大诗人,不过他对李白诗的观感,却有大煞风景之嫌。太白把酒问月的天真浪漫,到梅公那里成了“心太痴”,君岂不知人的情感是不能以理规之的?下面一句“明月在上尔在下,月行岂独君相随”,不仅否

4、定了想象的多彩,更打击了那份美丽的骄傲。明月虽然是人人共有,但苏东坡也说了“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说月亮跟我走,又有何不可?诗仙的多情与骄傲使他的诗个性鲜明,情感激越,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感。与“月随人行”类似的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种骄傲的比拟在李白的诗中随处可见,已成为一种特色。梅尧臣如此否定,实在不妥。虽然很理性,但这种理性附带了太多的刻板,结果削了情致,折了浪漫,打了骄傲。  作这样的分析,有时会引发一个不算恰当的联想,但还是有那么点意思:外国诗人狄金森的一首小诗《篱笆那边》,天真的小女孩想摘篱笆外的草莓,

5、可又担心上帝怪她弄脏了围裙。上帝代表了规劝人的正统力量,而女孩象征追求美好事物的人。我私下以为,很多时候,唐诗就是那女孩,而宋诗就是上帝。 另外,我认为可能受时代政治背景的影响,唐人与宋人在诗中,看待事物的角度、眼光也有区别。比如同是《咏柳》吧,唐贺知章与宋曾巩笔下的柳树截然不同。贺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拟人和比喻新奇贴切,语意温柔。再看曾诗,“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6、此诗拟人也运用得相当好,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但视角却不如贺诗那样随和,语言也没有前者温柔。同样的细柳翩翩,唐人看到了它与春天的美丽,宋人看到的却是飘舞的猖狂。批判性太强,不够随和,就像与人相处,总是看着别人的缺点,而忽视优点。不得不说大唐气象,培养了诗人的个性品质。  宋诗往往充斥着理性,比之唐诗缺乏情致。而唐诗往往洋溢着浪漫,比之宋诗有的也并不缺乏哲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与苏轼的《题西林壁》都是哲理深刻的诗,但个人经历和时代生活的不同,造就了两首诗气派上的差异。王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开篇即有一种大气派,无需

7、多说。后面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富含哲理,站得高看得远。同时体现了一种“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时代风韵和个人气质”。苏诗也充满理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观察角度不同,得出结论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面对一个复杂事物时,人往往会被迷惑,结果以偏概全,以点带面,因而需要我们用宏观的眼光来作观察。纵观之,两首诗都有理趣,但王诗理趣之外,不乏情感与大气魄。我认为这是王诗优于苏诗的地方。王之涣是把理趣铺展在山河之间,显得优美又大气;苏轼则是把理趣绣在锦帕之上,精美却缺乏气魄。这是大家闺秀与小家碧玉之别,君可自度之。  宋诗还有一

8、个特点,那就是平淡。我认为,“诚斋体”创作平易自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