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及平行公理”教学设计

“平行线及平行公理”教学设计

ID:38551221

大小:40.0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4

“平行线及平行公理”教学设计 _第1页
“平行线及平行公理”教学设计 _第2页
“平行线及平行公理”教学设计 _第3页
“平行线及平行公理”教学设计 _第4页
“平行线及平行公理”教学设计 _第5页
资源描述:

《“平行线及平行公理”教学设计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平行线及平行公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说出平行线的意义,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相交和平行,以及异面直线的意义;能区别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与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能说出平行公理及平行公理的推论。2.会根据平行公理推论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数学语言表示平行公理推论;会用平行公理推论作简单推理。此外,通过本堂课的教学还可初步渗透反证法,分类讨论、探索归纳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引导性材料](几何是门研究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的学科,在以前的几何学习中,学生已对平面内点与点间的位置关系,点与线的位置关系,线与线的位置关系中的

2、一种──相交关系已比较熟悉,本堂课是对平面内线与线的另一种位置关系──平行进行教学,)平行这个名称学生都早已熟悉,而这样的图形在现实生活中也到处存在。可以先请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如课本第73页图2—16的例子,又如建筑物外沿,一些规则的方形物体的边界等。),再请学生说出这些图形的共同点。[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的教学设计]问题1—1:如何用精确的数学语言描述平行的定义?(先由学生尝试描述,教师指点后,给出平行线的定义: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问题1—2:如何来画表示平行关系的图形?以及如何用数学语言来表示平行?(详见课本第

3、65页)问题1—3:根据平行线的定义,两条直线平行必须符合什么条件?(1)同一平面内;(2)没有交点.(这两个条件是平行线定义的两个本质属性。学生通常忽视“在同一平面内”这一点,教师可指出:没有交点的两条直线不一定是平行直线。教师可演示:纵横交叉的两条直线,虽没有交点,但不平行。从而强化学生对“平行线”概念的第一个本质属性的感知。)问题1—4: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如果问题改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交点情况有几种?”又该如何回答?(两个问题的内容实际上是一样,这样设问是为了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同时也为后面的例题的提高

4、作铺垫。)问题2—1:如果不限定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那么空间里的两条直线除了相交、平行以外,还有什么别的位置关系吗?你能否举出实例?(学生举出实际例子,或用两支铅笔演示均可。然后教师给出异面直线的定义。异面直线的有关内容大纲上的要求仅是“了解”,因而这里不需花太多时间,只要利用实例、实物演示说明即可。)问题2—2:现在你能说出空间两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他们进行如下分类:问题3—1:如图2.4-1(1)你会过点p画直线l的平行线吗?这样的平行线可以画几条?图2.4-1(学生在小学已学过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可

5、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图,教师应适时地强调以下两点:(1)三角尺的一边要与已知直线重合。(2)三角尺沿着直尺平移时,直尺不能移动。学生画图后,再回答上述第二问,说明过点p只能画一条直线平行于直线l。)问题3-2:如图2.4—1(2),你能过点p画直线l的平行线吗?问题3-3:根据上面两次画图的体会,我们能得到什么结论呢?(如果学生一时茫然,教师可以用“垂线的公理”启发,学生试述后,教师揭示“平行公理”。)问题3-4:请把“平行公理”与“垂线的性质”作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这句话中,对“一点”没有任何限制

6、;而“平行公理”中,这一点必须在直线外,所以“平行公理”与“垂线的性质”相比较,多了“直线外”三个字。)问题4-1:如果在图2.4—l(1)中,再在l1、l2外取一点Q,过点Q画直线l的平行线l1(教师板演),你认为直线l1与l2平行吗?能不能说出理由?(这样设问,可以让学生通过作图再次熟悉平行公理。学生凭直观,会大胆地猜想直线l1与l2平行,但无法用精确的数学语言来说理。教科书第74页倒数第6行开始,实际上是用了反证法说理。应当注意:这仅仅是反证法的一次渗透,决不是要给学生介绍反证法的思路、步骤以及适用情况等。教学中应选取在日常生活中用反

7、证法思想作出判断的实例,与课本“平行公理”的说理相对照,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初步感知这种“反驳”说理的方法,确认“平行公理”推论的正确性。)问题4-2:怎样把平行公理的推论,“翻译”成为结合图形的符号语言呢?(在学生尝试后,教师板书如下:如图2.4—l(1)∵l∥l1,l∥l2∴l1∥l2。如果在结论l1∥l2后面填写“平行公理的推论”作为理由,那么就成为证明两直线平行的一种推理模式。顺便指出:有的学生可能会把上述推理的理由,说成是“等量代换”,这是把形的位置关系的传递性与等量代换相混淆,是知识的一种负迁移。)问题4-3(本问题仅供参考选用)

8、(1)如果四条、五条、六条直线平行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些直线平行吗?(2)如果三条直线不在同一平面内,其中两条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吗?[例题解析]例请说明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