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忽必烈改制

高二历史忽必烈改制

ID:38316060

大小:1.55 MB

页数:51页

时间:2019-06-09

高二历史忽必烈改制_第1页
高二历史忽必烈改制_第2页
高二历史忽必烈改制_第3页
高二历史忽必烈改制_第4页
高二历史忽必烈改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忽必烈改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7课 忽必烈改制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之前,蒙古高原上众多游牧部落之间混战不已,《蒙古秘史》记载:(蒙古族)“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元朝建立之后,这个以游牧起家的政权却下令由管理农桑水利的机构大司农司主持编写《农桑辑要》,颁行全国。课标要求忽必烈改制在课程标准中没有明确要求目标分解掌握:忽必烈改制的历史背景与主要内容理解:(1)行省的设置加强了中央集权(2)重视农耕、实行屯田转变了立国之本1.立志变通创新(1)立志改革: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年号“中统”,在《即位诏》中立志变通创新。(2)改元定都:1271年

2、,忽必烈改蒙古国号为“”。次年确定燕京为元大都。(3)推进改革:元朝灭,实现全国统一,忽必烈决心在全国范围推进改革。大元南宋2.“汉法”与“旧俗”之争(1)守旧势力的强大①忽必烈继位前:蒙古社会保留、混杂了大量野蛮落后习俗,对被征服地区实行残酷的政策,给中原地区带来巨大的灾难,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②忽必烈继位前后:落后保守势力十分强大,甚至一再发动叛乱。屠杀保守派(2)力主行“汉法”①在统一的过程中,严禁屠城,并经过长期大规模的战争,最终粉碎了的挑战。②随着蒙古汉国在军事上的扩张,忽必烈对重用汉官、改行的革新方案坚定不移,确立了“国家当行汉法”的治

3、国方略。汉法顽固派下列对“汉法”与“旧俗”斗争结果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先进文化必将战胜落后的文化B.社会进步是在不断斗争中前进的C.“汉法”与“旧俗”的性质相同D.落后的民族必将被先进的民族所同化答案:C1.方案:“援唐宋之故典,参辽金之遗制,设官分职,立政安民”,按体制的框架构建政权机构。2.具体内容(1)在中央①设置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三大系统。a.中书省:最高,行使宰相职权,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b.枢密院:总领全国军事。c.御史台:负责纠察百官。中原王朝行政机关②设宣政院,管理全国宗教事务和地区,藏族地区正式列入中国版图。(

4、2)地方上①设置行中书省:作为中央的派出机构,以加强中央对的统辖。②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加强了和大陆的联系。③西南:治理开发云南行省,加强了中原和西南民族的联系。西藏地方台湾(3)实行兵民分治:“各有所司,互不统摄”,并废除。(4)其它:在全国设通政院,建立制度,负责传递上下公文,提供来往使臣生活所需及交通工具。3.影响:通过制度更新,元政府有效遏制了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驿站世袭如何评价忽必烈既改行汉法又维护蒙古贵族利益的做法?提示:忽必烈重用汉官,推行汉法,充分反映了他接受汉族先进的农耕文明,追求社

5、会进步的精神;但他同时又竭力维护蒙古贵族利益,实行民族分治,流露了他在推行汉法的同时不忘蒙古渊源的心态。1.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转变:忽必烈即位后诏令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2.重农举措(1)颁发屯田诏令:严禁蒙古贵族强占民田、废耕田为牧场;把黄河南北荒田分给蒙古军耕种,组织军民在边疆地区屯田。(2)建立农业机构:在中央设大司农司,专掌全国。(3)完善农业法规:明确规定劝课农桑赏罚之法,颁布“农桑之制”。水利农桑(4)重视技术指导:编成《农桑辑要》,高度重视先进的科学技术。3.对忽必烈改制的总体评价(1)忽必烈改制获得了巨大

6、成功,在改革初期便使社会经济全面复苏。(2)在推行行省制、加强对边远地区开发管理、促进民族交往和中外交流等方面也颇多建树。(3)在中原文明基础上实现了更大范围的大一统局面,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忽必烈改制的性质提示:忽必烈的改制顺应了蒙古游牧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的趋势,在征服中原后接受了发展程度较高的中原汉族为主体的农业封建文明。因而改制的性质属于征服者为被征服地区先进文明所征服的性质。1.忽必烈使用“汉法”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提示:(1)原因①屠杀政策给中原地区带来巨大的灾难。②蒙古旧俗对中原农耕经济造成极大破坏。(2)条件①忽必烈粉碎

7、顽固守旧派的叛乱。②忽必烈决心变通创新。③局部地区的成功实践。2.如何理解“汉法”与“旧俗”之争的实质?提示:“汉法”中原农业经济和在此基础上封建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旧俗”落后的奴隶主意识和游牧生产方式形成的偏见,使蒙古社会保留了大量野蛮落后的习俗,即社会管理方式实行军政合一,社会生活方式主要以游牧为主实质蒙古社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发展,是游牧文明与农业文明的斗争(2011·高考全国新课标卷)【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我国北方草原历史上是游牧民族的家园,他们以部落为基本的社会组织,时而因共同利益结成部落联盟。各部落在草原上迁徙不定,往往为争夺草地

8、、水源相互仇杀。清朝入关前,统一漠南蒙古,开始分定各部地界,严禁互相侵越;入关后,仿八旗制度形式逐步改造蒙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