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309526
大小:1.09 MB
页数:96页
时间:2019-06-09
《课例研究(阅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文课程的有效实施——课例分析与研究语文教学课例是语文课堂教学后的总结和反思,对语文课堂教学具有促进作用。“所谓案例,就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选定的问题,以事实为素材,而编写成的某一特定情景的描述。”——中国案例研究会会长余凯成学者“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依据教师和学者对“教学案例”的界定,可以这样概括:语文教学案例是在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体实例,在描述的过程中包含着有趣的情境和引人思考的问题,也具有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同时要有教师的撰写和实践教学后的反思。主要内容课例一:《海燕》(润物细无声)——采用恰切的教学策略课例二:《心声》(体验式
2、阅读)——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课例三:《最后一课》——选择恰当的教学角度《海燕》作于1901年3月,1900年到1903年的危机年代里,俄国倒闭了3000多家大小企业,被开除的工人达10万多人。工业危机和失业痛苦并没有迫使工人运动停止。相反,工人开始从经济罢工转到政治罢工,转到示威游行,学生的反政府运动也更为强烈。列宁在1901年12月写的《示威游行开始了》一文中这样说:“……当人民的愤懑和公开的斗争到处开始迸发火星的时候,首先和主要的是供给大量的新鲜空气,使这些星星之火能够燃烧成熊熊的烈火。”正当俄国革命运动不断高涨的时刻,高尔基在1901年2月19日从尼日尼
3、·诺夫格勒特来到彼得堡,后来又参加了彼得堡大教堂附近举行的学生示威游行,亲自目睹了沙皇宪警对学生的血腥镇压。3月12日,他回到尼日尼·诺夫格勒特之后,就根据自己在彼得堡的经历,结合当时的革命斗争形势,写成了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律》,它的结尾部分,就是著名的《海燕》。高尔基的《海燕》成功地运用了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暴风雨来临之前大海壮美景象的描绘和海燕勇敢欢乐的形象描写,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的斗争形势,热情讴歌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预言革命风暴即将来临,号召广大劳动人民积极行动起来,迎接伟大的革命斗争。
4、“润物细无声”——《海燕》教学课例评析(片段)一位教师在执教《海燕》最后一课时时,在对课文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最后一次激情朗读课文后,问学生:“学完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生A说:“我体会到了象征、对比手法的魅力本领。我觉得它们真了不起。”生B说:“我特别喜欢这篇课文,它有如春天的旋律,时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书。” 生C说:“我觉得最了不起的是高尔基。”生D说:“我最喜欢文章中海燕的形象,它不仅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象征,它更是一个面对困难能勇往直前的英雄的化身。……,……(以上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说得都挺好的。)听了D的
5、发言后,学生们都把手举得更高了,此时,我想这是个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体现他们个性的时候,也是讨论交流的良好机会。接着,便稍稍做了个安静的手势,说:“同学们,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既有温煦的阳光,也有各种各样“暴风雨”的考验。面临生活的暴风雨,你该怎样做呢?试着就这个话题,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有的说:“我这一次月测成绩不尽人意,我决不做海鸥、海鸭,我要做一只高傲的海燕。”有的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挫折,什么大风大浪,我都不会气馁的,我要像海燕一样高傲的飞翔,搏击生活的浪潮。”又有一生说:“我觉得《真心英雄》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它和《海燕》一样具有魅力。”…
6、…,……(就这样你一言他一语的,下课的铃声响了。)作为教师,让课内教学走向课外,让文本教育走向现实教育。对这一课的教学重视背景,这似乎是对原作的尊重,但从现实来看,凭空增添了距离感,反而让大多数学生逃离。阅读教学的起点应是“学生的心灵”。我认为主要还应从作品的文学性进行审美欣赏,从当代人的角度进行解读。我认为这才真正激发起对作家及作品的热爱,才能真正披文及人,指导人生。[分析与反思]以上教学片段真可谓“随风潜如夜,润物细无声”,也是我没有预料到的。但学生的回答却让我看到了学生的世界是充满无限想象力的,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很强,并富有开拓性,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自己独特
7、的感受。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以上教学片段主要体现了三个方面的新观念:一、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是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片段当中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教师只是在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方面,作了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与见解。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谈课文的写法,有的谈心灵的感悟。可以看出学生是在思考,是在探究,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课堂成了学生学习的演练场。二、凸现人
8、文性。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