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228083
大小:3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7
《初三物理复习计划与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三物理复习计划与策略初三物理复习内容多、时间紧,再加上自身的迷茫和父母的期望等升学压力的作用下,学生学习兴趣减退,很多学生只是机械的学习,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我校这一届的学生由于生源问题,客观上造成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心理素质差异也很大,使总复习增加了很大难度。针对我们学生的学情,制定了以下复习计划:一、研究中考试题、读透《课程标准》研究近几年我市的中考命题,不难发现试题特点:课标规定的重点内容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的命题增多;检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观性、开放性命题增多;与实验考查有关的命题增多;综合应用跨学科的知识来解决综合性物理问题的命题增多;局限于死记硬背物理知识的命
2、题大大减少;偏题、怪题和难题的数量基本消失。二、制定科学计划,做好统筹安排初三物理复习一般都是三轮复习,一轮按章节复习,二轮专题复习,三轮综合训练,统筹安排各阶段复习的时间、内容,抓住学生的实际,逐个击破,下面是我制定的本学期的复习进度表。周次初三教学进度1—6一轮复习7—10二轮复习11—12三轮复习13回归教材14查漏补缺,考前训练、备战中考进度表只是一个大体计划,根据实际情况也要及时调整。三、精选训练题目,合理使用资料对学生的复习资料要精心选择,合理使用,以便达到最佳效果。对每一轮的复习,精心选择配套资料和练习,同时侧重对重、难点知识及学生易错题型的训练是至关重要的。四、精心设计课
3、堂,提高教学效率精心备课,努力设计好每堂复习课,提高课堂效率。实际上复习课是最难上的课,难就难在对“度”的把握上,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阶段学生的达成度不同,内容安排不同、讲解程度不同,因此,针对备课环节,可以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就要求我在教学设计方面多花时间,力争高效课堂。1.在“知识梳理”环节,我以往采取的方式是让学生复述,如果时间紧张,干脆我自己把知识点强调一遍,只流于形式,学生疲于应付,水过地皮湿。“复习策略”中设计的是把每个知识点以问题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完成,这样做,不但唤醒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同时也使学生梳理知识,构建了知识网络,完成过程中还能有所思考,这样,
4、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当然题目的设置要有针对性,尽量简单、适量、重点突出。教师要注意收集反馈信息,便于在下面复习教学中的指导有针对性。2.在“展示交流”3环节中将重点知识以题目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自主完成后,让学生阐释自己的观点或做法,在交流的过程中进行思维碰撞,能力得到提升。以前的教学中,我大都是找几个典型例题讲一讲,把老师认为重要的题硬塞给学生,学生只是机械的接受,导致上课时学生走神的特别多。现在我试着让学生去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由于给予了学生展示的空间,调动了学会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能主动参与,绝大部分学生听的很认真,大家都关心他讲得好坏与对错,同时,对于有不同观点
5、的同学可以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全班同学积极讨论,气氛热烈,参与度高,效果优良。当然,教师要精心选题,题目设计要有一定的基础性和发散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3.在“拓展提高”环节。我以前的做法是:找几个难度大的综合题或中考题做一做,很多学生到这里就放弃了,觉得那是尖子生的事与自己无关,收效甚微。“复习策略”中的设计是在前一个环节交流的基础上对题目进行变式,或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这样学生的参与度高,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过度,能更有利于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认识到问题的个性和共性,及时进行归纳
6、总结,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自然提升。在这里,教师就要适时进行方法教育,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第四个环节是“体验成功”,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当堂检测。以往的作法是展示答案后,教师讲评,这要比“复习策略”中提到的“学生展示并相互评价”的效果差得多。五、指导学生复习,发挥学生主体从一定意义上讲,中考复习的主人翁应当是学生,作为教师,实际上是特殊的“服务员”,在一定意义上是引导性、指导性、辅导性的高层次服务。中考,最终是学生上考场,这就要求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时,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启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中考复习的主人,不要作浩瀚题海的“盲游者”,更不要作稀
7、里糊涂的演题“奴隶”。安排部署教学内容时,要从学生所需、所求为出发点,以便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六、培养规范习惯,力争会题不错很多学生在考试时,觉得题目不难,有的还很熟悉,好象多次做过,自我感觉良好,可结果出来后成绩并不好。做为老师,我们也有这样的感觉:有的题目,学生第一次做错了,老师讲解后,学生听懂了,以后再遇到,很多学生又做错了,甚至有的题目讲过多遍,考试时还是有不少同学做错。分析原因后发现,并不是这些题目难度大,也不是学生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