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高职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高职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启示王增芬王军(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4006)[摘要]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重建理论范式主张重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倡导整体人类中心观,主张构建生态社会主义的和谐价值观,树立正确的需求观、劳动观和消费观,主张生态原则优先的实践观等。这给高职生态文明观教育带来了新的启示:加强对高职生的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自然观教育,摒弃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文明观,树立生态整体主义的生态文明观;加强对高职生的生态和谐价值观教育,通过倡导绿色消费观,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对高职生进行系统的科学发
2、展观的教育,提高人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导高职生的生态行为,培养高职生的生态文明习惯,增强其生态道德责任感。[关键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高职生;生态文明教育;科学发展观[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120(2010)01-0108-03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源于北美的一种思潮,它站在后物源和发展历程。在此过程中,他引入了人与自然物质变质主义、后工业主义的立场上,从文化、意识形态和自然等换、协同进化和生存技术的视点,同时也探索了马克思生角度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范畴
3、,对造成生态危机的资态唯物主义的思想起源和发展历程。福斯特以制造∀使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自己独用工具为其骨架的劳动即生存技术把人与自然关系进化特的对资本主义生态重建的思路和理想模式,提出了许多联结起来,构造了一个动态的社会或人∀劳动(技术)∀自建设性的观点,昭示了时代与现实的新情况与新问题,使然的系统。其中,劳动是联结社会(人)和自然的物质变换人类去反思和寻找走出生态危机的困境。关系的纽带,他借用马克思的话说,劳动过程是人以自身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重建理论范式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变换的
4、过程。针对资本主义的工业扩张主义以及对市场经济、理性社会、人、劳动、自然都是进化的,因此社会的进化、技术、主义的崇拜所导致的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关系的扭曲,劳动的历史发展、自然的进化共同构成一个多层次的且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重建理论层次之间相互作用的有机体,在这个有机体中劳动占据了的哲学基础与基本范式:主导地位,劳动成为推动进化的主要动力。(一)主张重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坚持社会劳动在马奥康纳则认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只给自然系克思唯物史观中的核心地位,把自然、文化和技术等范畴统、文化力量保留了极少的理论空
5、间,而把主要的内容放注入其中在了人类系统上面,主张以协作范畴为介入点把文化、自在重构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方面作出突出贡然维度引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中,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献的当属北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两个代表人物物主义观念进行修正,构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约翰贝米拉福斯特和奥康纳,两者代表着当前生态学马奥康纳强调:#在这种修正中,社会劳动仍然保持着它在历克思主义的不同研究路向。史唯物主义中的中心范畴的地位,但作为日常生活之规范福斯特认为,在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思想传统中内在地和意义的现代人类学维度上的文化范畴,以及作为
6、一种自蕴含着生态思想,同时生态思想的发展又离不开唯物主主(往往是不可预测的)生产力的现代生态学维度上的自[1]义,他们共同构成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理论。在马克思然范畴,都对社会劳动范畴进行了质疑和丰富。∃奥康纳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一书中,福斯特沿着马克思认强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同时都是文化的和自然的,在此基识论的唯物主义、到实体论的唯物主义、再到实践唯物主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修正,提出了资义的思想发展轨迹,探索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起本主义的第二重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与生产条件之间%收稿日期&2009-09-
7、14*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重建思想对高职生态文明教育的启示∃(项目批准号:08SJD7100013)。%作者简介&王增芬(1978∀),女,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工程系讲师,法学硕士。108第1期No1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1月Jan2010的矛盾。制度对生产力的作用进而对自然的影响是不同的。德国(二)倡导整体人类中心观,主张辩证地、历史地看待的威廉莱易斯明确指出:#造成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是千[3]人
8、、自然和社会的关系,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百年流传下来的、厚厚地积淀在人们头脑中的控制自然的20世纪90年代以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提出,要想把观念,而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也正在于改变人们原有的控[4](P85~86)人类从全球性的生态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