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151346
大小:3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2
《鲁迅《呐喊》中的批判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鲁迅《呐喊》中的批判思想【摘要】事实上,批判思想是《呐喊》,甚至是鲁迅绝大部分小说作品中最具价值的艺术手法和最值得后人玩味、赏析的精髓。如果说“引起疗救的注意”是鲁迅在创作中一贯的目的与意图,那么其小说中独到的批判思想则是鲁迅为了实现这个创作目的而使用的一种手段、一种工具。可以说,鲁迅小说的艺术魅力不仅来源于思想的深刻性,而且还表现在他那冷峻锋利富有战斗性的批判艺术。本文研究了鲁迅《呐喊》中的批判思想。【关键词】鲁迅;《呐喊》;批判《内喊》是鲁迅前期小说的代表作,它发表于1923年。小说展示了从辛亥革命前夕到第一次革命战争前十几年间中国社会生活的画卷
2、,被称为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一面镜子。在创作中,鲁迅本着“‘为人生’,而且是要改良这人生”、“改良这社会”的目的,多采自病态的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因此,在这两部小说集中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夕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之前中国社会的本质和许多重要的问题,显示了鲁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一、《呐喊》简介虽说鲁迅一生中所创作的小说不够多,但是,却具有深远而重大的社会和历史意义。他喜欢捕捉社会最底层人们的生活状况和精神世界,借此来揭示出当时社会中的病苦所在,表达出了急需进行社会变革,挽救社会的思想。这也是鲁迅创作《呐喊》这一短篇小说集的原因和目
3、的所在。既然是小说集,那它就包含了不止一篇小说。事实上,它收录了鲁迅四年间的15篇小说,其中的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等都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作品。这些作品都非常逼真地描写了我国辛亥革命时期直到五四期间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况,通过对各种深处的社会矛盾的揭示来较为彻底地抨击和否定了中国的旧制度和落后的思想。但是,现在《呐喊》小说集中只剩下14部小说,原因是作者抽取了一部历史小说出去。在该小说集中,鲁迅首先在自序部分就表明了自己的思想历程和弃医从文的目的所在,并且把其中的各部小说的由来及其名称的来源都作了相关说明。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小说
4、的了解来对鲁迅小说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刻的分析和把握。首先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即《狂人日记》,它开创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白话小说的先河,也正是从这篇小说鲁迅的笔名才开始使用,并一直持续用下去。在这篇小说中,鲁迅通过一个“狂人”的口吻,揭示了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引起了社会上思想的沉重思考,反映了被压迫者的心声。小说《阿Q正传》中塑造了一个辛亥革命时期赤贫的雇农形象,由于受到社会的长期压迫和剥削,其生活非常悲惨,社会地位低下。鲁迅描述的这个阿Q具有非常复杂的农民性格,既有吃苦耐劳的做事能力,但也有中国封建时代农民共有的缺点,即主观、保守、狭隘和愚蠢。他
5、虽然在社会上得不到应有的价值体现,但他却不愿意面对现实,往往从精神上求得满足,这就是阿Q著名的“精神胜利法”。这是一种虚伪的精神胜利,他的身上反映了当时中国普通国民普遍的人性弱点和病态心理特征,并由此鲁迅总结出了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即农民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还有一篇为我们大家所熟悉的小说《孔乙己》,它塑造了一个没落的知识分子形象,由于受到封建社会的残害,他变得穷困、潦倒、迂腐甚至麻木。鲁迅通过这样一个旧社会知识分子的口吻,从深层次方面抨击了国民精神的麻木以及对旧封建制度的谴责。二、鲁迅《呐喊》中的批判思想1、批判平凡人的“无事的悲剧”这是《呐喊
6、》创作的主格调。鲁迅的这一悲剧观主要受果戈理影响,他说“(果戈理)那独特之处,尤其是在用平常事,平常话,深刻显现出当时地主的无聊生活……这些平常的,或者简直近于没有事情的悲剧,正如无声的言语一样,非由诗人画出它的形象来,是很不容易觉察的。然而人们灭亡于英雄的特别的悲剧者少,消磨于极平常的,或者简直近于没有事情的悲剧者却多。《呐喊》《仿徨》悲剧性的主格调也是如此。在两个小说集所收录的25篇作品中,真正具有英雄色彩的,严格说只有夏瑜一人。生活场景也选择茶馆、酒店、街头、乡场等为人所惯见的处所。所写事件非常平凡,在当时的中国,象单四嫂一样,孩子病了只求仙问
7、卜的事,象祥林嫂一样丈夫去世后被夫家再卖的惨剧,象爱姑一样被夫家无故抛弃的现象,思想性格如阿Q者;受新思潮洗礼的青年中,象涓生和子君为自主婚姻而遭鄙弃、挤轧、终无出路者;如吕纬甫、魏连受和“我”革命起伏中或退隐或高升,等等,都是大量存在的。《呐喊》《仿徨》的描写,作者是有意为之。鲁迅认识到中国古代小说取材偏狭的问题,他指出:“古之小说,主角是勇将策士,侠盗赃官、妖怪神仙、佳人才子,后来则有妓女缥客、无赖奴才之流。”,有些文人又把小说作为说教的工具,标榜“不害于风化,不谬于圣贤”。五四以来,随着新思潮的传人,部分知识分子的觉醒,文学作品开始关注生活在底
8、层的劳农、劳工、平民、知识分子,正视他们的悲惨生活,鲁迅所总结和提出的“平凡人无事的悲剧”观念正适应了时代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