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案

2020届高考历史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案

ID:38131362

大小:231.92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6-06

2020届高考历史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案_第1页
2020届高考历史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案_第2页
2020届高考历史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案_第3页
2020届高考历史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案_第4页
2020届高考历史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历史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线索1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夏、商、周时期又称先秦时期,是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时期。此时期的政治制度包括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及礼乐制度等,其形成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比较明显,属于典型的贵族政治。线索2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秦朝确立,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从其特征看,它的发展可分为三条主线:(1)君主专制的加强与中央机构的演变;(2)中央集权的加强与地方行政机构的变化;(3)选官、用官制度和监察制度的演变。第1讲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的政治制度(1)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出现

2、:约公元前2070年。(2)表现①王权确立:代替    ;赋予王权神秘色彩。 ②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易错点拨】夏商通过地方封侯和伯的方式管理地方,实际上是西周分封制的雏形,说明分封制并非西周开始出现。2.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进行有效地统治。(2)内容①对象: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 、 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②义务:诸侯要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和朝觐述职。 ③权利: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可以对    实行再分封,可以设置官员、      和征派赋役等。 (3)影响①前期:加

3、强了    对地方的管辖,巩固了王权;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②后期: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西周后期,    ,分封制遭到破坏。 【问题思索】受封诸侯的独立性,是分封制瓦解的主要原因。但分封制瓦解的根本原因,还要从经济根源上思考。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生产力提高,井田制瓦解。诸侯国强大,王室衰微,最终导致分封制瓦解。3.西周的宗法制(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    、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含义:宗法制是用  

4、    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内容:推行王位        ;形成相对的大宗和小宗;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 。 (4)特点:血缘和政治相结合,形成“家”和“国”一体的统治。(5)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    内部稳定和团结,保障分封制推行。 【史论补充】早期政治制度“家国同构”的特点(1)“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2)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嫡长子世袭王位,是君主,也是宗族的大宗。其他诸子分封为诸侯,是臣子,也是宗族的小宗。(3)“家”是小“国”

5、,“国”是大“家”。“家国同构”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融合。这种借助血缘人伦关系来治理国家的政治模式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4.礼乐制度(1)周朝规范奴隶主贵族的身份地位的规定: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2)来源:相传周公制礼作乐,规定了吉礼(祭礼)、凶礼(丧礼)、军礼(行军,出征)、宾礼(朝觐,互聘)、嘉礼(婚宴,加冠)等,使贵贱有差、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实行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问题思索】西周贵族主要礼仪的功用冠礼授予了成年贵族种种特权,以维护贵族的利益和巩固贵族成员之间的关系为目的;大

6、礼的目的在于整编军队、检阅兵力和加强统治;朝礼的目的在于尊重国君的权力和地位;聘礼的目的在于维护贵族内部的等级和秩序;祭祀天地和祖先的目的在于维护神权和尊重族权;婚礼和丧礼的目的在于维护宗法制度和族权。(3)目的:维护宗法制度和君权、族权、夫权、神权。(4)作用:维护贵族的世袭制、等级制和加强统治。5.春秋战国时代的列国纷争和华夏认同(1)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始于周平王东迁洛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被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2)春秋时期简称春秋,得名于孔子著作《春

7、秋》,指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当时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3)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此时期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为“战国”。(“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订的《战国策》。)(4)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出现了重要变化。春秋时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的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但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周边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进入战国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