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129134
大小:80.4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9
《中国古代清廉文化及其借鉴_郭成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人民法院报/2011年/12月/2日/第005版法律文化周刊官箴文化系列之一:中国古代清廉文化及其借鉴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郭成伟前不久,国家公务员局出台《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大纲要求,“十二五”期间,全国公务员轮训“官德”。面对这一重大法律文化事件,有识之士考虑最多的是我们如何从本民族文化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本刊特约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教授郭成伟从古代官德的角度,就清廉文化、箴鉴文化、亲民文化、勤政文化及其借鉴,阐述中华民族的官箴文化。敬请关注。——法律文化周刊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包括有官箴文化的
2、丰富内容。官箴文化又包含两种成分。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箴者,戒也。”按此种解释,是说官箴文化有自律的属性,起到为政者自敬自戒的功能作用。我们把这种文化视为清廉文化,对培育官员的完善人格与气节以及道德情操有极大助益。另按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箴铭》说:“箴者,所以攻疾防患,喻箴石也。”按照刘勰解释,官箴文化又有它律的属性,起到警戒君王与臣僚,预防他们误国与亡国的危险。本文因篇幅所限,集中探讨官箴文化中的清廉文化。清廉文化的指导思想自省自律的指导思想据历史文献记载,自省自律的清廉文化,最早萌发可以
3、追溯到黄帝与尧、舜、禹时期。黄帝曾以“诲己”自戒说:“余在民上,摇摇,恐夕不致朝”。尧以“尧戒”自警说:“战战栗栗,日慎一日,人莫踬山,而踬于垤。”以上这些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的首领们都懂自省与自律的道理,他们把民众视为高山与洪流,如果为虐于上,就会动摇民心,更甚者就会出现暴动,有如山崩地裂、洪水决堤,冲垮或崩裂自己的统治基础。至三代的西周初期,周武王在总结商纣王“狎侮五常,荒怠弗敬,自绝于天,结怨于民”的亡国灭身的教训,确立以三德为自警。即“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此后,不断有后世的帝王与臣
4、僚效仿黄帝、尧、舜、禹与周武王以自省与自律的思想约束自己,从而促进了清廉文化的建设与廉政事业的推进。严于修身的指导思想中国古代的士大夫阶层平日注重发挥伦理道德的预防功能,主张严于修身。在为政后,更强调自身的道德升华。他们认为在求做人与求做官这对关系中,求做人是头等重要的,只有强调修身,做好人,才能做好官。而不是相反,即只求做官,而忽视做人的极端重要性。清代名幕汪辉祖之父曾训诫他说:“求做官,未必能做人;求做人,即不官,不失为好人。自古得失有数,为官以实,勿因小利而失大义。做人做官其理一也。”从汪氏父
5、子的对话中,反映出古人对为官当政的一种理性认识,即严于修身,做好人是为政的基础,做官是做人的延伸,做人能自律,做官才能求“实”,才能禀持大义而拒绝小利,求做好人与求做好官在道理上是相通的。这种认识有助于历代官员自律与守法,警惕与减少贪腐犯罪,进而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清廉文化的内涵在中国古代的清廉文化中,包含了三个有机联系的构成部分,即为政之道,为政之德,与为政之艺的紧密结合。从中反映出清廉文化具有广博的思想意蕴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当时社会反腐清源的重要思想资源。为政之道及其主要内容第1页共3页从
6、清廉文化的内容上看,它的为政之道,是居于首位,是为政的指导原则,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为政以“公”的原则和内容。为政以“公”,是为政之道的首要原则与内容。《礼记·礼运篇》强调:“大道之行之,天下为公”。即把“为公”视为行政的大道,指导为政的方式、方法与实际的运作,同时也是为政的出发点与最终的归宿。战国时期的著名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也指出:“明主之道,必明于公私之分,明法制,去私恩”;又说:“人臣有私心,有公义。修身洁白,而行公行正,居官无私,人臣之公义也。污行从欲,安身利家,人臣之私心也。”对此,他认为
7、当权者“公私不可不明,法禁不可不审。”这些思想与主张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清廉文化的重要思想基础与内容。为政以“忠”的原则和内容。从清廉文化的视角看,为政以“忠”也是为政之道重要指导原则,同时还是为政者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从历史上看,为政以“忠”的认识,历来有两种,一种是强调忠于国家和民族;另一种是主张忠于某位君主或主人,而不讲任何是非的“愚忠”。两种认识相比较,前者为更多人们所理解与认可。孟子曾对齐宣王阐释忠的真谛时说过:“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
8、弑君也。”在孟子看来,商汤放逐夏桀,周武讨伐商纣,是替天行道,为民除暴,是具有天然的合理性。同时也是忠于国家与民族的鲜明例证,而不存在犯上弑君的问题。武则天做大周天子后曾做官箴书《臣轨》,用以箴喻群臣。即所谓:“夫事君者,以忠正为基。忠正者,以慈惠(百姓)为本。故为臣不能慈惠于百姓,而曰忠正于君者,斯非至忠正者也。”其下注说:“至忠之臣,则先慈惠百姓,而后忠正于其君也。”在武则天看来,惠民是第一位,在惠民与忠君的取舍上,她更倾向于惠民。因为民心向背决定国家的兴废,惠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