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风美雨中国大学的近代转型

欧风美雨中国大学的近代转型

ID:37572611

大小:348.81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9-05-12

欧风美雨中国大学的近代转型_第1页
欧风美雨中国大学的近代转型_第2页
欧风美雨中国大学的近代转型_第3页
欧风美雨中国大学的近代转型_第4页
欧风美雨中国大学的近代转型_第5页
资源描述:

《欧风美雨中国大学的近代转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讲欧风美雨:中国大学的近代转型参考资料与思考题主要参考资料:1、高平叔编:《蔡元培教育论集》,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2、高平叔编:《蔡元培教育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3、北大、清华、南开、云南师大合编:《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六卷),云南: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4、潘懋元主编:《中国高等教育百年》,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思考题:《大学一解》给你哪些启示?基于此,撰写一篇读书报告。主要观点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综合,表现在中国对外关系上。1840年前,中国对外关系实行“朝贡”制

2、;1840年后改为“条约”制。乙文化要在甲文化中生根开花结果,必须在甲文化中找到合适的“砧木”,进行“嫁接”。道家是中国文化嫁接西方文化的砧木。蔡元培之学是中西文化综合的产物。含有西方文化,使它不同于孔子、董仲舒、朱熹之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可西方影响再大,也不能取代蔡氏之学的主根,即道家。西方影响只有通过蔡氏之学的主根才起作用。前言中西文化的综合,道家是砧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弊谈正本清源西方科学技术这根枝条,嫁接在中国文化上,是以道家为砧木冯友兰博士说,道家是“独一无二的从根本上不反对科学的神秘主义体系,全世界迄今还只

3、见到这一个”。李约瑟曾说,道家是中国科学技术的思想基础涂又光进一步指出,道家也是中国人接受西方科学技术的思想基础。重兼学,不谈体用“善夫!金匮裘可桴孝廉之言曰:‘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中西学之异也,如其种人之面目然,不可强谓似也。故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亡。议者必欲合之而为一物,且一体而一用之,斯其文义违桀,固已名之不可言矣,乌望言之而可行乎!”——严复“体用说”之弊的启示第一,“艺”,即科学技术,在文明中的地位,永远

4、是“用”,在西方文明中是“用”,在中国文明中也是“用”。第二,西方的社会学说,不能拿来就用,必须中国化,即“嫁接”在中国文明主根上。第三,只有人文精神,可以解决精神生活问题。人文精神可以解决精神生活问题,但不能解决物质生活问题;科学技术可以解决物质生活问题,但不能解决精神生活问题。人文精神不等于人文知识:人文精神说之写之,就是人文知识;人文知识体之行之,才是人文精神。具体内容:废科举、兴学堂留学教育的发展教会大学是本土大学的西方样板蔡元培执掌北京大学西南联大使新传统得以赓续第一节 废科举设学校:中国教育制度的世纪转向一、

5、“新政”前期,科举的地位岌岌可危从恢复特科、废除八股到递减科举中额新学制的颁布与科举制的终结二、书院改制与学堂兴起1901年颁布实施的改书院为学堂的上谕,从破旧与立新的双重角度,促进了中国传统封建教育向近代资本主义教育的转型。这个上谕的颁布实施,表明了中国的传统教育机构——书院,只有转变为新式资本主义学堂,才能在新的历史形势下获得发展的机遇;1903年颁布的癸卯学制从立新角度为近代高等教育制度的建立,奠定了比较完备的制度基础;颁布于1905年的废科举广学堂诏令,则从彻底的破旧角度,为新建立起的近代高等教育在中国的生存和发展

6、扫除最大的制度障碍。书院改制的背景分析阮元模式创设以西方近代学校为蓝本的新式学堂在传统书院教育机构中,部分地引进西方近代教育内容、方法和制度等——本能反应震惊于日本崛起启动全面改造传统教育制度促进书院改制的主要原因传统书院在已经发生很大变化的社会形势面前,反应无力在传统教育制度之外另设新式教育的方法,在实践中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促使清朝政府最终下决心进行全面教育改革的最主要原因,还在于当时清朝政府所面临的严重的统治危机书院改制的条件西方近代教育制度在中国的传播(郭嵩焘、黄遵宪、严复、西方传教士)时人对西方近代教育制度的接受与

7、认同书院改制与新型高等学校的建立由书院改制而来的各省高等大学堂,在很大程度上无法真正被称为近代高等学校。原因:(1)书院改制之时,大部分主办高等学校的政府官员,缺乏对近代高等教育实质的理解与认识,改革举措相当被动。(2)由于各级书院改制同时进行,广东教育的建立和发展缺乏必要的基础教育准备,极大地影响了改制之初近代高等教育的顺利发展。(3)书院改制之初,各高等学堂普遍缺乏合格的师资和可以依照执行的课程标准,妨碍了起步阶段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尽管如此,20世纪初书院改学堂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迈出了关键性

8、的一步。第二节清末留学教育的发展留学发展的动因从国内因素来看,科举制的废除为出国留学注入强大动力就外部因素而言,日美等国留学政策的演变对清末留学高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留学教育发展的特点留学生群体涵盖面广泛,传统士绅占有重要地位在留学科目结构上,法政科盛极一时留学教育管理从分散走向统一,管理政策日趋严密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