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305528
大小:572.65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21
《重返慧聪的世界:人工耳蜗对海南海药估值的影响(00056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重返慧聪的世界:未来人工耳蜗对海南海药的业绩贡献海南海药人工耳蜗的看点:国内产品替代、短期国内品种市场独占、渠道优势以及国家政策支持。看好长期成长性,建议寻低逐步买入。(一)人工耳蜗及发展史介绍:耳聋患者类型有多种,按照轻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耳聋以及全聋,对于轻、中度耳聋可以通过佩戴助听器等辅助措施予以缓解,全聋无法恢复听力。而重度耳聋,主要是在耳部的耳蜗部分出现缺失,导致无法通过助听器实现复聪,但部分重度耳聋患者的仍有部分涉及听觉的毛细神经的存在,因此可以通过植入电极刺激残存毛细神经来实现复聪。人工
2、耳蜗及通过植入电极至人耳部残存的毛细神经,将外部接收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刺激残存毛细神经,从而使患者部分恢复听力。人工耳蜗又称为电子耳蜗,由植入人体的植入体与体外的语言编码器两大部分组成。人工耳蜗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正式在国外重度耳聋患者中开始大规模临床使用,从最初的单通道耳蜗发展为现在的多通道耳蜗,截至2006年在全球的使用人数约为12万多人(美国国税统计数据)。人工耳蜗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实在工作原理上,与20世纪70年代的产品没有大的差别,技术进步上只实现了一次,即由单通道耳蜗向多通道耳蜗的技术跨
3、越。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均为多通道耳蜗产品,其在技术上没有明显的产品代差,只是在技术性能指标参数上进行不断修改后改进型产品。人工耳蜗是目前对重度耳聋患者进行治疗的惟一有效方式。目前,人工耳蜗的生产企业有三家:澳大利亚COCHLEAR公司(1995年澳大利亚交易所上市,代码COH。同时,也在纽交所上市)、美国AB公司、奥地利MEL公司。需要注意的是:人工耳蜗是不同于助听器的,两者在工作原理上具有巨大的差异。售价上差异也大。附注:人工耳蜗的佩戴示意图(二)国内人工耳蜗的使用现状以中国国内为例,按照最新一次的残疾人
4、抽样调查显示,目前全国听力障碍人数为2780万,其中重度和极重度耳聋患者大概占20%,即500多万人需要进行人工耳蜗手术。另外,每年的新生儿中约有2.3万名聋儿,这其中约20%的儿童需要通过人工耳蜗手术才能恢复听力。因此,人工耳蜗的需求空间大。但从中国国内的使用来看,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国内仅仅完成了7000例左右的人工耳蜗植入,占全球耳蜗植入患者比例极低,只占全球已完成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5.8%。人工耳蜗价格高昂是国内人工耳蜗使用量低的最主要原因,所以政府对人工耳蜗植入者的财政补贴是确保人工耳蜗市场
5、成长的关键。从1957年第一套人工耳蜗正式植入重度耳聋患者开始至今,人工耳蜗的市场主要是医疗保健体制发达的欧洲以及美国、澳大利亚。以最大的澳大利亚Cochlear(科利耳)公司为例,从1999-2008年其人工耳蜗的销量在10年间保持了18%的复合增速。截至2006年,全球人工耳蜗有效是用户为12万人左右。影响人工耳蜗销售的因素:价格和补贴以及熟练的手术医师。首先,高昂售价价格。以美国AB公司销售的CK系列人工耳蜗的体外设备harmoney为例,其售价就达到了14600美元(BTE部分售价7800美元、言语
6、处理器6800美元)。其还不包含其植入的人工耳蜗和他配件价格,以及售后的后续高额费用。其次,与购置价格几乎相同的售后费用。通常全寿命使用耳蜗的费用是购置成本的两倍。人工耳蜗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开机调机测试、听力康复培训以及产品售后维修和部件升级以及更换。其中调机测试在最初的安装完成后,需要每半年进行一次调试;听力康复培训需要专业听力医师使用听力录音进行阶段性听力康复培训;人工耳蜗分为植入体和体外言语调整器,植入体部分存在一定的破损的可能性,根据美国AB公司的统计,其产品在植入后的三年内产品的完好率为96%,
7、这就意味着依然有4%左右的植入者需要重新更换植入的;同时,产品部件升级也是必须的。再次,是否有国家补贴的支持。欧洲以及澳大利亚等高福利国家,对人工耳蜗的植入提供了巨额的国家补贴。由此,使得重度耳聋患者能够获得人工耳蜗植入的机会。而美国则由于医疗体制补贴费用远低于欧洲国家,因此,美国的患者使用人工耳蜗的数量低于欧洲等高福利国家。因此,国家财政补贴是影响人工耳蜗销售量上升的最重要的因素。最后,足够数量的熟练手术医师及听力康复医师。20世纪70年底,中国同步引进了国外先进的人工耳蜗并进行了手术,但当时限于人工耳蜗
8、是单通道产品(单通道人工耳蜗是第一代,现有成熟的产品均是多通道人工耳蜗),使得手术后患者难以分辨汉语特有的四声发音以及对元音的判断。由此,国内医学界对人工耳蜗产生了排斥心理。在随后的1980-1990年代的初期,国内人工耳蜗的研究以及手术实践限于停顿。因此,国内没有出现人工耳蜗的国产品种,同时,严重缺乏能进行耳蜗植入手术的熟练医师。直到1996年后,欧美三家耳蜗生产公司在国内自行推广产品,帮助培训手术医师,才使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