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161637
大小:21.77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5-19
《学科课程建设的框架构建与实施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科课程建设的框架构建与实施策略——济源市学科课程实施高级研修班学习心得济源市克井镇第一初级中学杨朝义一、最是济南好风景,花开时节又逢君——再识课程(一)对教师职业的再认识首先,教学是国家事业的有机组成。教师不同于其他职业,我们面对的是充满无限可能的孩子,他们是祖国的希望,是民族的明天,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开拓者与践行者。所以,教育作为国家事业,每一位教师都应当担负起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以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取向,专业的知识,良好的品德引领学生走好他们生命中每一段最美好的时光。其次,教学是社会活动的一种形式。在现代社会,任何人、任何活动形式都很难独立于社会而存在,教学活动亦如是。教学作
2、为一种社会活动,必然有其鲜明的社会属性,而具有社会属性的活动就必然要遵守社会规则。学校不是与世隔绝的“桃花源”,教师也不应当是游离于社会之外的“隐士”。教师的教学势必应当遵循一定的社会规则,而首要的规则就是要克服教学的随意性,以严谨的精神,庄严的态度来对待教学工作。再次,教学是个人职业的一种选择。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它可以为我们提供谋生的物质条件,但这只是它最基础的作用。之所以选择这个职业,更多的人看重的是它和我们精神世界的契合。它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读书写作的机会,可以为我们创造一个简单舒适的人际交往圈子,可以为我们创设一个不断学习、不但提升的平台,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途径。四全
3、其美,何乐为不为呢?最后,教学是心灵沟通的一座桥梁。每天面对纯真的笑脸,不必面对职场的明争暗斗,只需安心为学生上好自己的每一节课。我们会因为学生的进步而高兴,会因为孩子的优秀而兴奋不已。我们用心与学生沟通交流,用爱呵护孩子的成长。能够看着自己的学生不断进步,不断成长,这大概是每一个教师最欣慰、最高兴的事情了吧!教育是每个孩子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丰富、温暖学生的心灵,它最重要的价值应是让每一个生命的花朵都自由地绽放。(一)对学校课程的再认识1.以学生品格为中心。无论在哪一个教育阶段,学生品格的培养都应是放在第一位的,中小学阶段尤其如此。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有利于学校课程的持续、健康的发展
4、,是一个学校课程建设的灵魂所在。1.德育和智育相融合。德育脱离了智育,就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智育脱离了德育,就没有了赖以生存的“精神核心”,就背离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我们要在课堂上将德育与智育结合起来,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2.必修教材为中心。课程建设不是无序的改变,而应以现有的资源为依托,以必修教材为中心,以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为追求,有序推进,持续发展。3.教学方式多样化。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只能造就死气沉沉的课堂,而我们课程建设要达到的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提升。因此,教学方式的多样化非常必要。根据每一节课的不同目标和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
5、,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应当能够达到的基本素养。4.课堂与课时灵活。要想让每一门学科、每一个课堂充分发挥其作用和价值,我们就要敢于打破课堂和课时的界限。多学科课堂的融合,大课时与小课时的灵活组合,需要我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5.整合、分类与拓展、补充相结合原则。学校课程建设要敢于打破原有的一些条条框框,要善于对学校和学科的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与分类,要勇于对课本的内容进行拓展和补充。这是一个开拓者必备的品质。(一)对学科课程的再认识放慢脚步,静待花开。在任何时候教育都不会是一蹴而就的,我们教师应当有静待花开的耐心。孙教授指出,学习是个体最大的福利,学习的结果是个体的精种富足和心理情悦。然而在很多的候,我们
6、追求的只是片面的结果,可以量化的成绩,忽略了最重要的部分——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创设安全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把成绩抛在脑后,放慢我们的脚步,让我们静待花开,直到每一朵花儿都能自由地绽放。我们教师需要做的,只是等待,慢一点,再慢一点,让我们的灵魂跟上我们的脚步,让学生的思维跟上我们的节奏。有教有育,关注学生。孙教授把课堂教学划分为三种类型:无教无育、有教无育、有教有育,我们应当努力的方向是第三种类型——有教有育的课堂教学。有教有育的课堂教学要求指向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均为学生发展服务,把学生作为独特完整的意义个体。这与前两种类型教学方式对待学生的观点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
7、体,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课堂教学取得成效的重要的驱动力。把学生看作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的、发挥主观动性的个体,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是一个好教师的必备品质之一。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孙教授认为,一个好教师的评价条件有这样两个:同行认可,自我满足,我们做教师不是为了满足他人对我们的各种要求,我们的课堂也不是必须要渗透某一位教育大家的某种教育观点。我们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得到同行的认可,获得自我的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