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138724
大小:1.02 M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5-18
《2020版高考历史模块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4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学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4讲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宋明理学 董仲舒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种等级规范和仁、义、礼、智、信的五种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它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朱熹认为,道的内涵是“三纲五常”,只有达到仁者境界,将儒家价值化为自己真实的精神支柱,才算得道。 程朱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体验“天理”的存在,最
2、终贯通明“理”,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陆王心学主张“心即理也”。认为人天生有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史论术语——填后背诵]①北宋五子开创了理学;朱熹建立了理学体系;陆王心学推进了理学新的发展。②理学是儒学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融合佛、道思想而进行的自我完善和调整。理学的出现充分体现了儒学趋时更新的特点,也充分证明了儒学强大的生命力。③宋明时期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使儒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经世致用
3、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经世致用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 1.黄宗羲等思想家虽然批判传统儒学,他们仍是著名的儒学大家,是儒学的信徒。他们的新主张适应了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客观上反映了当时封建制度的衰落。2.明清之际的儒学趋向实事求是,伴随时代变迁,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一方面继承了理学的许多思想观念,另一方面反对理学的陈腐之处,主张儒学要经世致用,关
4、注国计民生,从而发展了儒学。[史论术语——填后背诵]①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出现,是在当时政治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的条件下萌生的,对社会产生了巨大冲突。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否定帝权等主张,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③明清之际思想界的活跃使儒学正统受到冲击,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在政治、文化上的统治地位。1.《朱子语类》载:“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朱熹强调的“理”是( )A.超越时空的精神实体 B.伦理道
5、德的基本准则C.君权神授的思想来源D.追求幸福的物质欲望解析:选B 朱熹强调的“理”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倡导的是三纲五常,故B项正确。2.王阳明提出人人皆有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他还提出“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不必以孔丘和朱熹的语录为真理”。由此可知王阳明( )A.注重道德实践B.提倡心性修养C.强调重义轻利D.批判虚假说教解析:选B 王阳明强调的是“自然知”和“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体现提倡加强内心的修养,故B项正确。3.王阳
6、明说:“有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哉!”王阳明旨在说明( )A.强调伦理道德B.重视“知行合一”C.宣扬“格物致知”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解析:选D 伦理道德的解读更应该围绕人与人的关系,材料围绕忠君这一事件阐述心与理的关系,故A项错误,D项正确;“格物致知”这种求理的方式是程朱理学的内容,故C项错误;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4.谭嗣同称“孔教亡而三代下无可读之书矣……以冀万一有当于孔教者,则黄梨洲《明夷待访录》其庶几乎!其次为王船山之遗书。皆于君民之际,有隐恫焉
7、!”谭嗣同在此赞扬两人都( )A.批判君主专制B.赞成民主自由C.主张工商皆本D.提倡经世致用解析:选A 材料中考查的是王夫之和黄宗羲的主张,结合所学可知二人都批判当时的君主专制,故A项正确。5.中国历史上不乏具有深刻批判精神的思想家。明清时期这种批判精神强烈地冲击着儒家民本思想的固有框架。这种冲击体现为(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天人感应”C.“存天理,灭人欲”D.“天下为主,君为客”解析:选D 根据题目时间是明清时期,A项是战国孟子的思想,B项是西汉董仲舒提出的,C项是宋明
8、理学的内容,D项是明末清初黄宗羲提出的。史料一 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①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史料二 “心学”是一种高扬“心”亦即人的主体性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作为理学家,王阳明与朱熹同样以建立伦理学主体性的本体论为目标,②同样鼓吹“明天理去人欲”。然而,朱子与王阳明的思维走向却大不一样:程朱以“理”为本体,充分③肯定“理”的客观性和人理性认识客观的“理”的可能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