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沉积体系与储层特征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沉积体系与储层特征研究

ID:37088800

大小:13.58 MB

页数:167页

时间:2019-05-17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沉积体系与储层特征研究_第1页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沉积体系与储层特征研究_第2页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沉积体系与储层特征研究_第3页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沉积体系与储层特征研究_第4页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沉积体系与储层特征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沉积体系与储层特征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类号:P618.13学校代码:10697密级:公开学号:201210224博士学位论文DOCTORALDISSERTATION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沉积体系与储层特征研究学科名称:矿产普查与勘探作者:刘军龙指导老师:吴汉宁研究员西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二〇一八年SedimentarySystemandReservoirRharacteristicsofChang7MemberoftheTriassicYangchangFormationinOrdosBasinAdissertationsubm

2、ittedtoNorthwestUniversityinpartial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sforthedegreeofDoctorofPhilosophyinMineralResourceProspectingandExplorationByLiuJunlongSupervisor:WuHanningProfessorJune2018II摘要本文运用沉积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油气储层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等多种理论方法,结合岩心观察和测井资料二次解释结果,对鄂尔多斯盆地长

3、7重点致密油藏段的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特征与储层孔喉特征进行了精细刻画。在此基础上,又系统地分析了研究区内储层的特征以及油藏的分布规律,完成了对研究区长7段有利区的筛选。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主要发育两大沉积体系,分别为东北部、西北部、西南部的三角洲沉积体系和中南部的深湖-半深湖体系;沉积相类型有东北部的曲流河三角洲沉积,西北、西南部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中南部的浊积扇沉积。研究区砂体的发育规模主要受控于沉积体系,砂体一般为多期叠加的结果,组成河道的砂体厚度一般在5m到30m范围之内,砂体在平面上的展布方向以北东

4、-南西向为主。研究区长7段储层砂岩的粒度以细粒为主,分选以中等为主,磨圆度以次棱为主;长石与石英为研究区内主要的岩石碎屑组分,其次为岩屑,岩性以长石砂岩为主;水云母是研究区长7段主要的填隙物组分,其次为铁方解石、铁白云石和硅质,也可见少量高岭石、绿泥石膜等。研究区各段砂岩在埋藏成岩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蚀作用及破裂作用,根据成岩阶段划分方案及其标志,长7段砂岩均进入中成岩晚A期,部分进入中成岩B期。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孔隙以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还可见到粒间溶孔及岩屑溶孔等,

5、晶间孔、微裂隙及铸模孔等在研究区的发育程度较低;研究区储层岩石最大孔径分布范围较宽,最小孔径小于5μm,而最大孔径则可达到200μm,面孔率变化范围在0.1%~14.5%之间,表现出强烈的非均质性。研究区内储层孔隙结构共4种类型。其中,Ⅲ型为最主要的孔隙结构类型,Ⅱ型和Ⅳ型次之,Ⅰ型所占比例较少。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储层孔隙度主要分布于6%~14%,渗透率分布于0.01×10-3μm2~0.4×10-3μm2;不同渗透率级别的储层,孔径分布特征类似,喉道分布差异较大,纳米级孔喉多以管束状为主,多发育于粒内,

6、靠近微米孔隙连通较好,小喉道的存在是造成区内极低渗透率与致密储层形成的主要因素。研究区长7段各油层组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储层物性从河道主体部位向河道侧翼逐步变差。在平面上,由于沉积分异作用,不同沉积相之间的交互沉积,I使得在垂直于河道方向上,储层物性也不断发生改变。结合长7段沉积微相与砂体平面展布特征的研究结果和储层特征分析的结果,制定了适合研究区层段的储层划分新标准,并将研究区储层划分为四类,其中Ⅰ类为研究区内最好的储层,但其分布范围较小,研究区内分布范围最广的储层为Ⅱ+Ⅲ类储层。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油藏

7、以非构造油藏为主,是典型的致密油藏;其成藏过程为先成藏再致密,富集规律主要受控于储层:三个层位中长71油层组最为富集,其次为长72油层组,长73油层组由于储层发育较差,导致油藏较少。油藏主要发育在区内Ⅰ+Ⅱ类储层内,少数见水。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长7油层组,沉积微相,沉积体系,储层特征IIABSTRACTThispaperusessedimentology,high-resolutionsequencestratigraphy,oilandgasreservoirgeologyandpetroleumg

8、eology,andothertheoreticalmethods,combinedwithcoreobservationsandthesecondinterpretationofloggingdatatocharacterizethe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ofsedimentarymicrofaciesandsandbodyandporethroatcharacteristicsofreser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