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913533
大小:695.00 KB
页数:101页
时间:2019-05-10
《中兽医学-华南农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兽医学石达友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2012年9月17日一、基础理论1.阴阳学说中兽医学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诊治。阴阳概念: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既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以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中兽医用它们概括和说明医学领域里在解剖、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阴阳之间关系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阴阳转化:“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物极必反”。一、基础理论1.五行学说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属性及其运动和变化。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和“相克”规律来
2、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探求宇宙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涵木。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相乘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克制,即相克太过。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克制,即反克,又称“反侮”。金-肺生克土-脾火-心木-肝水-肾生生生生五行人体五脏五腑五体五窍五志木肝胆筋目怒火心小肠脉舌喜土脾胃肌肉口思金肺大肠皮毛鼻悲水肾膀胱骨耳恐一、基础理论1.五行学说与人体关系一、基础理论2.脏腑学说与气血—概念五脏的含义及特点五脏:即心、肝、脾、肺、肾,是化生和贮藏精气的器官,共同功能特点是“藏精气而不泻”。前人把心包
3、列入又称六脏,但心包位于心的外廓,有保护心脏的作用,其病变基本同于心脏,故习惯上把它归属于心,仍称五脏。五脏与五腑相表里:脾-胃;心-小肠;肺-大肠;肾-膀胱;肝-胆。一、基础理论2.脏腑学说与气血—五脏功能心的功能:心主血脉;心藏神;心主汗;心开窍于舌。肺的功能肺主气、司呼吸;肺主宣降,通调水道;肺主一身之表,外合皮毛;肺开窍于鼻。肝的功能肝藏血;肝主疏泄;肝主筋;肝开窍于目。一、基础理论2.脏腑学说与气血—五脏功能脾的功能脾主运化;脾主统血;脾主肌肉四肢;脾开窍于口肾的功能肾藏精;肾主命门之火;肾主水;肾主纳气;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肾开窍于耳,司二阴六腑的含义及特点六腑:是胆、胃、小肠、
4、大肠、膀胱和三焦的总称,其共同的生理功能是传化水谷,具有泄而不藏的特点。一、基础理论2.脏腑学说与气血—气的功能分类概念:是构成和维持动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分为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功能:构成和维持动物体的生命,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营养作用。气的分类就气的生成和作用而言,主要有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四种。一、基础理论2.脏腑学说与气血—气常见病证-气虚气的病证分类:临床常见的有气虚、气陷、气滞、气逆四种。气虚全身或某一脏腑组织机能减退所表现出的证候症状耳耷头低,被毛粗乱,役时多汗,四肢无力,气短而促,叫声低微,运动时诸症加剧,舌淡无苔,脉
5、虚弱。治则补气。方例四君子汤(人参、茯苓、白术、甘草)。一、基础理论2.脏腑学说与气血—气常见病证-气陷气陷证是气虚无力升举反而下陷的证候,属气虚证的一种,多由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因其主要发生于中焦,故又称“中气下陷”。主证少气倦怠,内脏下垂,脱肛或阴道、子宫脱出,久泄久痢,口唇不收,弛缓下垂、舌淡,无苔,脉虚弱。治则升举中气。方例补中益气汤(见补虚方)加减。一、基础理论2.脏腑学说与气血—气常见病证-气滞气滞证是机体某一部位或某一脏腑的气机阻滞,运行不畅所表现出的证候。此外,气虚运行无力,也可发生气滞。主证胀满、疼痛。治则行气。方例越鞠丸、橘皮散等(均见理气方)加减。一、基础理论2.脏腑学说
6、与气血—气常见病证-气逆气逆证是指气的下降受阻,不降反逆所表现出的证候。多指肺、胃之气上逆。主证肺气上逆则见咳嗽,气喘;胃气上逆,则见嗳气,呕吐。治则降气镇逆。方例肺气上逆:苏子降气汤;胃气上逆:旋覆代赭汤。一、基础理论2.脏腑学说与气血—血的功能血的含义血是一种含有营气的红色液体。它依靠气的推动,循着经脉流注周身,具有很强的营养与滋润作用,是构成动物体和维持动物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血的生理功能1.营养和滋润全身;2.藏神血是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一、基础理论2.脏腑学说与气血—血病证-血虚临床上常见:有血虚、血瘀、血热、出血四种。血虚证血液亏虚,脏腑百脉失养,表现为全身虚弱的证候。主
7、证可视黏膜淡白、苍白或黄白,四肢麻痹,甚至抽搐,心悸,苔白,脉细无力。治则补血。方例四物汤(见补虚方)加减(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一、基础理论2.脏腑学说与气血—血病证-血瘀血瘀证某一局部或某一脏腑的血液运行受阻,或存在离经之血的证候。引起血瘀的常见因素有寒凝、气滞、气虚、跌打损伤等。主证局部见肿块,疼痛拒按,痛处固定不移,夜间痛甚,皮肤粗糙起鳞,出血,舌有瘀点、瘀斑,脉细涩。治则活血祛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