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文化竟然“失语”的悲哀

母语文化竟然“失语”的悲哀

ID:368506

大小:5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07-29

母语文化竟然“失语”的悲哀_第1页
母语文化竟然“失语”的悲哀_第2页
母语文化竟然“失语”的悲哀_第3页
母语文化竟然“失语”的悲哀_第4页
母语文化竟然“失语”的悲哀_第5页
资源描述:

《母语文化竟然“失语”的悲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母语文化竟然“失语”的悲哀[作者:佚名    转贴自:xinhua    点击数:497    更新时间:2006-10-20    文章录入:钟佛娣] 原本用于描述语言功能性障碍的“失语”一词,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被移植到了文化与文学领域,本文针对的是我国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即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无法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    边缘化的母语与母语文化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的英语学习者人数为3亿,接近以英语为母语国家人数的总和。就英语专业而言,从解放后为数不多

2、的英语专业学校,猛增至目前的600所左右。这么一个庞大的英语学习队伍,令人叹为观止。更有甚者,英语考试可谓伴随着国人的一生,从少儿英语考试到博士生入学英语考试、职称考试等,考试门类齐全,既有“剑侨”、“托福”,又有“雅思”、“GRE”等,每一次考试都加深了国人对英语的重要性的认识。而面向国人的母语水平考试又有多少?以2003年底刚刚起步的旨在引起全社会对母语学习的重视、促进评议教学改革而进行的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为例,原本设在全国11个省市、19个考点城市的2005年3月27日的测试,只有

3、11个考点正常开考,其余8个城市的考点由于报考人数未达到考场30人标准而被取消。    英语教育淹没了母语及母语文化的教育。身处母语环境下的中国学生怠慢了母语的学习,对母语文化的精髓浅尝辄止,语文教育在高中阶段就基本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青少年成了崇尚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主流。在“西风颂”的伴随下,国人们效仿西方人,吃着洋快餐,开着洋车,住着洋房,过着情人节、圣诞节,西方文化在不经意间左右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精神和行为理念,我们的母语及母语文化处于边缘状态。    母语文化的传承危机    

4、反思母语文化失语现象和母语及母语文化边缘化现状,就会发现,我们的传统文化在全球化风暴的旋风下正面临传承危机,令人担忧。    历史上,母语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对话中,一直处于强势地位。除了“四大发明”之外,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还有影响中国及世界文化几千年的孔孟思想。如果说西方智者耗时一千五百年撰写出来的基督教的《圣经》(《旧约》和《新约》)给西洋文化烙上了深深的烙印,那么儒家的“四书”、“五经”则是东方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宝库。中国传统文化曾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璀璨的一页。17至18世纪传播至欧洲的新儒

5、学——程朱理学,使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欧洲新思想结合,成为欧洲近代启蒙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然而,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打破了中国长期以来固有的社会形态,加之部分文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否定态度,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基础遭到动摇。尽管儒家文化中的独特语言还只言片语地保留在人们表达思想和深刻情感的话语之中,但已是岌岌可危。   当今中国的外语学习者通晓潘多拉的盒子、莎士比亚的悲喜剧,而对孔子孟子了解甚少,对母语

6、文化缺乏重视,不知道自己的根之所在,盲目地崇拜西方文化和思想,在缺乏深厚的母语文化底蕴的情况下,急功近利地去突击英语的表层学习,其结果只能是对两种语言都一知半解,跟在他人后面行事。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哲学讲座教授杜维明先生说:“我们现在一批年轻学者去西方学习先进思想,汲取了很多智慧,但是由于文化底蕴不够,因为没有根源,他们所吸收的并不是自己的智慧,而只是像浮萍一样随波逐流,跟在西方学者的背后。”有人说中国从近代至今一个多世纪没有自己的文化,这种说法可能有点夸张,但传统的母语文化传承的确在这一阶段出现

7、了断层危机。    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语教育撇开母语及母语文化而独行,无论是外语教育大纲的制定者,还是外语教育工作者,对母语及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所起的作用都缺乏足够的认识,过多地强调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负迁移,错误地认为外语学习就是要摆脱母语的影响。事实上,语言是有共性的,世间万物之间既有矛盾的一面,又有统一的一面。语言的共性决定了母语既是外语学习不可缺少的基础,又是可以利用的资源,这也是外语学习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所在。外语及其文化所传递的信息必须首先经过母语文化“过滤”,教授或发现影响传递信息

8、的各种语言的、非语言的文化因素,必须以外语学习者的母语文化为背景,通过两种文化的比较,找到影响交际的各种文化因素,从比较中发现两种文化的共性与差异。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钱冠连教授等认为,不同文化有其共核部分,从国际交往的角度来看,两种文化的共性研究十分必要,它揭示了文化的继承性(文化的传播与交流)、社会性(文化的本质)、民族性(寻找不同民族之间相互沟通的基础)、时代性(探寻文化的共同走向)、系统性(寻找内部结构特点,以便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对外语学习者而言,一般日常交往的交际文化已不是影响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