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生态型限制开发区划分与功能定位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摘要区域协调发展是“十一五”时期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之一,因此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进行全国主体功能区划编制的任务。主体功能区划是空间规划的一种创新,是社会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政策的地理表达,其建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空间规划与建设,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格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生态环境恶化与资源短缺等资源环境问题将不仅极大地制约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而且还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危及国家安全。在此背景下,生态型限制开发区的提出,既是从全局上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迫切需要,也是从根本上提高这些区域人民生活水平的长远之计。因此,对生态型限制开发区划分和功能定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国家主体功能区划省级规程,结合湖北省社会、经济、自然环境以及资源条件,运用国内外研究现有的理论和方法,尝试在湖北省生态型限制开发区的划分上做了一些探讨。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主要阐述了限制型开发区相关概念的内涵、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等;第二章从理论分析的角度,对生态型限制开发区区划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地域分异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理论、区域结构理论一同构成了生态型限制开发区区划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主要阐述了生态型限制开发区划分的原则与方法。探讨区划所遵循的五项原则、指标体系以及区划所采用的方法(国土空间开发综合指数法、判别评价法和主导因素法)。第四章主要从实证研究的角度,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省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通过国土空间开发综合指数法、判别评价法,将研究区域划分为开发类地域主体功能区和保护类地域主体功能区,并从中确定出限制开发区域,然后通过主导因素法从限制开发区内提取生态保护类地域主体功能区,并结合湖北省生态战略,把功能相同的生态保护类地域主体功能区分别划分为六大生态型限制开发区域中。第五章对湖北省生态型限制开发区域进行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的研究。最后对论文主要工作和得出的一些基本结论进行了总结,对论文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要努力的方向进行了讨论。关键词:生态型限制开发区;湖北省;功能定位;发展方向 AbstractTheregioncoordinateddevelopmentisoneofthesignificantandurgentdutiesin‘‘1lthFive—YearPlan”periods,thusanimportanttaskhasbeenputforwardintheNationalGuidelinesoftheEleventhFive-YearPlantocompilethe“DivisionofMainFunctionRegion’’.‘‘DivisionofMainFunctionRegion’’isainnovationofspatialplanning,isageographicalexpressionofsocioeconomic,socialcultureandecopolicy.Itistheobjectiveofbuildingfunctionregiontothroughthespatialplanandtheconstruction,formationrationalspatialdevelopmentsituationandbringsaboutacoordinateddevelopmentofregionaleconomics.Inthecourseofindustrializationandurbanization,localeconomicdevelopmentissloweddownbyresourcesandenvironmentproblemincludetheecologicalenvironmentdeteriorationandscarcityofresources,etc.Itisnotonlybroughtaboutaserioussocialproblem,ratherthanthreattonationalsecurity.Againstthis,ecotypesrestricteddevelopmentzonehasbeenputforward,whichisbothpressingneedsofputtingtheecologicalenvironmentdeteriorationundercontrolandLong·termplanningofimprovingpeople’Slivingstandardsintheseareas.SoithasimportantsignificancetoResearchonecotypesrestrictedzoneofdivisionandfunctionalorientationinHubeiProvinceThispaper,basedonprovincialregulationsonnationaldivisionofmainregionalfunctionregion,togetherwiththepresentconditionsofsociety,economy,natureandresourcesinHubeiProvince,triestoexploretheregionalfunctiondivisionofHubeiProvincewithexistingtheoriesandapproacheshomeandabroad.Thispaperisdividedintofivechaptersaltogether:Chapteroneisexordium,itmainlyintroducestheconception,background,researchingsignificanceanditscurrentresearchsituationhomeandabroadofrestricteddevelopmentzone.Chaptertwomainlyanalyzesthetheoryfoundationof¨EcotypesRestrictedDevelopmentZone",whichincludetheorieson:regionaldifferentiation,sustainabledevelopmenteGO—economicsandspatialstructuremethodology.Chapterthreeintroducestheprinciplesandprimarymethodsofdividingecotypesrestricteddevelopmentzone.discussionoffivebasicprinciples,theindexsystemandthe methodsoftheregionalism(thecompositeindexoflanddevelopmentmethod,evaluationmethod,themethodofprincipalfactor).Chapterfourmainlydividestheresearchingcase,HubeiProvince,intothesaidtwotypesofzonesafteranempiricalresearchinwhichbothquantitativeanalysisandqualitativeanalysisareadopted.First,throughthecompositeindexoflanddevelopmentmethodandtheevaluationmethod,dividestheresearchingcaseinto“developmentofthemainfunctionalregions’’and‘‘protectionofthemainfunctionalregions”,andthen,determinethelimitsofrestricteddevelopmentzoneoutof“protectionofthemainfunctionalregions”.Second,throughthemethodofprincipalfactor,determinethelimitsofecotypesrestricteddevelopmentzoneoutofrestricteddevelopmentzone.Finally,accordingtoecologicstrategyofHubeiProvince,thecountiesandcitieswhichhavingsameecologicalfunctionsareintegratedintooneecotypesrestricteddevelopmentzone.ChapterfivemainlyresearchesthefunctionanddirectionofdevelopmentofecotypesrestricteddevelopmentzoneofHubeiProvince.Finally,summarizingthemainworkandprimaryconclusionspresentedbythepaper,anddiscussingtheweakpointsofthepaperaswellasfuturegoal.Keywords:Ecotypesrestricteddevelopmentzone;HubeiProvince;Ecologicalfunction;DirectionofdevelopmentIII 湖北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论文作者签名:王丰日期:2。o7,年易月7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学位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开学位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作者签名:工丰指导溯躲f善竣日期:2口07’占’7日期:如罗.6、7 1绪论1.1概念释义1.1.1主体功能区内涵主体功能区,是指根据不同区域的发展潜力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按区域分工和协调发展的原则划分的具有某种主体功能的规划区域【l】。我国“十一五”规划也明确提出:“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确定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开发方向,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完善开发政策,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2】。主体功能区划不是专项规划,而是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重要载体【3】。1.1.2限制型开发区内涵限制型开发区,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生态或农业安全的区域【4】。限制开发区的提出,既是从全局上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迫切需要,也是从根本上提高这些区域人民生活水平的长远之计。限制开发区主要基于以下四种目的:一是区域的生态保护,区域内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目前也能够承载较大规模的区域开发活动,为了保护生物资源,仍将这些区域划定为限制开发区;二是缓解人地关系紧张的矛盾,区域现有的开发密度和人口密度大,或区域生态环境退化,已经难以承载现有人口的区域;三是区域生态环境不能承载大规模的经济开发。区域内经济开发的密度虽然不大,但这些区域属于生态敏感区,不适宜大规模的经济开发;四是关系国家农业安全的重点保护地域,区域的农业生产关系到全国或较大地区的农业安全,因而不适宜大规模工业开发的区域。限制“开发”不是限制“发展”,限制开发只是限制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活动,适宜的发展是被允许的。限制开发区要适度开发、点状发展,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引导超载人口逐步有序转移,逐步成为全国或区域性的重要生态功能区【51。限制开发区具有一定的区域过渡性,部分的重点开发地域单元也有可能存在限制开发区内。随着重点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提供社会经济财富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一些限制开发区可能会完全过渡到禁止开发区;随着限制开发区生态环境状况的进一步好转,其 湖北人学硕十学位论文承载经济社会活动能力大大增强,限制开发区可能过渡为重点开发区。生态型限制开发区,是指环境承载力较弱、或生态恶化问题严重、或在本地区具有较高生态功能价值的区域。生态型限制开发区主要集中在是生态脆弱区域、自然灾害频发区域,其划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腾出更多的空间用于保障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护自然植被,维护或修复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保护重要物种栖息地,构建生态廊道,建立生态功能区之间的有机联系,避免成为“生态孤岛”【6】。1.2研究背景区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随着区域范围的扩大,这种差异性会更为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平稳、健康、高效运行的前提,所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一直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追求的目标。作为多民族的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和国家安全问题。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此过程中,区域经济失衡现象日趋严重。所以缩小区域经济差异,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中央政府和地区各级政府进行经济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此背景下,中共中央于2006年3月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其中指出: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享受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是我国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十一五’’规划首次提出主体功能区的概念,将此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其中限制型开发区的提出充分考虑各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将自然资源与环境因素纳入区域管理的评价体系中,目的是从根本上避免资源的过度开发。限制开发区的划分与确定有利于更好地解决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冲突,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地域上的体现。因此,主体功能区的提出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弥补了传统区域发展理论的不足,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结合湖北省实际情况来看,湖北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具有承东启西、贯通南北、通江达海的地理区域优势。但长期以来因生态破坏导致了各种资源的逐渐衰竭,自然灾害更加频繁,危害日益加重,给国民经济和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并已经制约了湖北省一些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阻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对湖北省 1绪论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的威胁。湖北省生态型限制开发区的划分,可以进一步为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从而达到协调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关系,促进湖北省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1.3研究意义主体功能区规划是一项具有丌拓性和创新性工作,国际上没有现成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照搬,也不同于国内己有的各种区划和规划。开展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及其功能定位工作,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主体功能区的提出,丰富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为现阶段我国采用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提供了依据。把我国区域发展理论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适度打破行政区划界线,在国土空间规划和国土空间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上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主体功能区的提出为衡量区域发展水平提供了多元化指标,除了传统的经济指标外,还补充了社会指标和生态指标。这对于生态环境脆弱、亟需进行生态保护的区域意义重大,对于历史文化名城等需要保护社会环境、不宜大规模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区域也具有重大的意义。另外,主体功能区的提出对区域的功能定位更加明确,从而有利于制定正确的政策和措施促进区域的发展。湖北省生态型限制开发区的划分和功能定位研究,对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引导经济布局、人口分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有利于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有利于坚持以人为本,缩小地区间公共服务的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和绩效考评体系,加强区域调控力度。因此,如何从经济、环境、社会等角度去研究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并利用主体功能区的具体特征,解决湖北省区域协调发展问题,这都是现有文献所欠缺的地方,也是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1.4国内外研究综述1.4.1国外相关研究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是国土区划规划的主要目的。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从18世纪初期就陆续开展了相关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但规模较大的进行还是在20世纪中期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很多国家的城市和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战后百废待兴。基于重建城市和发展经济的需要,以城市为核心的区域规划在战后进入旺盛时期,规划理论的科学研究得到广泛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工业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区域规划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1)德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联邦德国规划学术界展开对空间规划实施的探讨,其目的是为了强化空间规划的落实,运用实施理论,使规划工具的实施系统化,提高将规划、方案转化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能力。德国的空间规划由四个层次构成:联邦空间整治规划、州域规划、地区土地利用规划、地方规划【7,8】。不同层级的政府依据《联邦基本法》所赋予的职能,围绕对应的权限履行相应的规划职责和任务。联邦政府负责依法提出总体空间规划框架,并与少}I政府共同提出“空间规划指导原则”;州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州空间规划,并与国家总体空间规划相衔接;大区规划机构受州政府委托,编制大区的空间规划,将“指导原则"中的方法和概念落实成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具体规划条款;市镇等地方政府主要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和建设规划,具体落实州及大区制定的空间规划。德国注重实施工具的规范化与系统化。空间规划不仅自身是区域有序发展的工具,而且也是实施的对象,它们的实施也需要工具。根据实施理论,每一个实施对象需要有适合的工具,从狭义的观点出发,实施需要根据实施对象的类型与层次匹配适合的实施工具【91。因此,在联邦德国的规划理论中特别重视各类型的实施工具的研究,并加以系列化规范化,做到每一种实施对象匹配一种专门的实施工具【m】。如传统的约束性工具有规范性工具(规划法律与政令)、规划工具(空间规划和专业部门规划)、程序性技术性工具(项目环境评价预审程序),以及与它们配套的执行工具,如空间结构诱导工具(中心地、基础设施、公共资源的空间配置等)威慑工具、调控工具(规划中的约束性目标)财政工具、空间组织工具(如区域分类、空间结构区划)。同时德国空间规划具有法律体系完善、规划层次清晰、空间特点突出、注重公众参与、体现生态环保、可持续性发展和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特点。(2)法国法国原是一个传统农业国家,但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的150年间,工业活动版图大大扩展,农业耕作区相对缩小,土地利用率不断提高,逐渐形成了多个经济区域。法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二战前后加剧,各地区发展差距不断扩大。为解决这一问4 1绪论题,二战后法国历届政府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取得了较好效果。法国的国土规划偏向于传统的中央集权,但也正在推行地方分权化。法国把区域规划工作称为领土整治工作,将全国划分为21个区,以后增为22个区,95个省分别提出规划要求。1963年政府专门设立了领土整治机构,简称“达达赫”,建立领土整治基金,研究和提出了领土整治政策。采取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积极开发落后地区,有步骤地建设新城,并且有计划地开发整治有关流域地区和山区⋯】。“达达赫"成立以来,工作不断有改进和发展,其活动范围有六个方面:西部各大区的工业化;北部地区、洛林地区、西部大西洋沿岸地区及地中海沿岸地区的工业更新;布列塔尼、利木赞、奥弗涅及高山地区农业的改革;执行使巴黎与“平衡性大城市”相衔接的城市政策;以及近年来实行的“中等城市"政策【12】。总体上来说法国国土区划以均衡化作为领土整治目标,控制人口和产业过分向巴黎地区集中。(3)日本日本的空间规划体系在战后50年代开始有了较大发展,经过20多年的努力,逐步建立起了完善的、自上而下的全国、地域和市町村二级国土和区域规划体系和都市规划体系,其中以全国性的综合开发计划的编制及其成效为世界瞩引13】。在地域规划中,除都道府县规划外,更有首都圈等特殊地域的规划,对指导全国及重点区域的整体协调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4,15】。日本1998年制订的《全国综合开发计划》(简称“五全综”)的开发方式为“参与和协作”,即呼吁政府、居民、志愿者组织和企业踊跃参加区域建设,地方政府和国家协调合作予以支持。“五全综"侧重点在软件方面,主要是有效地利用现有社会资本,保护自然环境【1岳1引。总之日本的空间土规划体系和政策走过了从区域资源开发、工业地带的建设、大城市圈的建设、区域间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到重视国民生活质量的生活定居圈建设这一条道路,现在正朝着改变过去过分依赖国家的方法,促进地区自立发展和确保地区安全的方向进行改革,支持地方具有个性的、自立型的、以人为本的发展【19,20】。(4)欧盟欧盟为求得共同发展、减少地区差距,建立了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1983年欧洲区域规划部长会议是区域规划的里程碑,会议通过了《欧洲空间规划章程》。这一文件对欧洲社会带来长期的影响,促进了合作,提高了认同,对欧盟的建立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欧盟空间发展委员会于1999年编制完成了欧盟的空间规划《欧洲空间发展远景》(ESDP,1999)。其标准地区统计单元目录(NUTS)是由欧洲统计局建立的,目的是为5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欧盟提供统一的地域单元划分,可用于欧盟区域统计资料的收集与协调,用于区域社会经济分析,并帮助确定区域政策的实施方位【211。ESDP的基本方针是:(1)形成多核心的均衡国土和区域开发,构筑新的城市与农村关系;(2)对基础设施和知识的就近机会均等化;(3)可持续发展与贤明地管理自然和文化遗产。Maastricht条约(1992)规定加强各社会经济的凝聚力;阿姆斯特丹条约(1997)提出促进地区均衡的可持续发展。ESDP通过空间开发委员会(CSD)由各成员国的国土主管大臣参加并达成协议。虽然没有法律的强制约束效力,但是,ESDP在EU主导框架下,通过结构基金补助、欧洲交通网络规划捉进跨国境地区合作的援助项目、环境政策等部门和专项领域得到实施,而且,ESDP的基本方针和理念与成员国的各个地方的需求一致。尽管也有批评之声,但总体看,由于欧洲一体化的大形势和各国政府的积极参与,欧洲的空间规划还是成功的,也积累了比较成功的理论、方法和大量的研究成果【22,23]。(5)美国美国的区域规划己有近百年的历史,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体制上和利益上的矛盾。作为联邦制国家,美国各州都有独立的立法和行政体制,规划立法、行政以及规划的名称都有许多种类,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在不同的时期,美国的规划目标有所不同。与美国的经济发展阶段相对应,在战后恢复和繁荣时期,区域规划主要侧重自然资源的开发,目标是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缩小地区间差距;在经济危机和振兴时期,区域规划的内容侧重产业结构调整、国土综合治理,目标是增强国力以及现代化建设;90年代以后,各州的国土规划都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主要目标。美国国土规划有如下特点:具有相对完善的规划体系,不同层次的规划功能明确,便于实施。美国的国土规划总体上可分为州之间的规划、各州规划和地方规划;严肃性和灵活性并存。规划经过联邦议会审议通过后就成为法案,而且在法案中还规定此项法案和有关规定实施一定时间后要进行总结、评价、重新修订,使之不断完善,更加符合实际。因而,它即有法律效力,又有相当的灵活性;流域开发规划在全世界具有典范作用。美国国土规划中比较成功的两个例子都是流域开发和水电开发。通过综合规划可以同时解决能源、供水、航运等问题;对水电的开发又进而导致出一系列相关产业,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并使地区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这在美国和世界其他许多国家都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区域开发模式。在时间发展上,美国的空间规划也经历了城市规划(1930年以前)、单一资源的开发规划(1930.1960),资源综合规划(1960.1990)、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规划(1990.)6 1绪论四个阶段。因此美国的区域规划它具有相对完善的规划体系、功能明确,便于实施、严肃性和灵活性并存等特点【241。(6)巴西巴西的规划类型区与我国的主体功能区划分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为实现宏观调控目标,巴西将全国划为五个基本的规划类型区:疏散发展地区。由于城市过度膨胀,导致工业过分集中,生活质量下降,环境恶化,自然和城市景观破坏,需要控制城市进一步增长;控制膨胀的地区,主要指东南部地区的大部分和南部区的某些地方。这类地区的城市化过程正生气勃勃,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结构,可提供适当的条件推动工业的分散,防止过分聚集和膨胀;积极发展地区,指环绕福塔莱萨和贝伦的都市区以及内陆的中等城市。这类地区通常人口稠密,但经济基础薄弱,要对该地区开发给予指导;待开发(移民)区。向这类地区的移民及安置计划正在制定过程中;生态保护区。要在保护这类地区的自然资源和控制生态平衡的条件下进行生产性利用【25】。(7)荷兰二战后,荷兰编制和实施了五个空间规划。荷兰的空间规划采用了逐层分析的编制方法,将国土空间分为基础层、网络层和空间物态层三个层次。基础层指的是水体、土壤、生物群落等。对基础层,规划是力求保留和激发其自我调节和自我恢复性。网络层是指所有可见和不可见的基础设施。对网络层,规划是重点促进与其他国家现有基础设施网络的连通。空间物态层是指人类所产生的空间形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模式。空间物态层也是历次空间规划的重点,相对来讲可以随时调整,其弹性尺度相对较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空间规划的重点和目标不同,空间规划最初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经济增长和解决人口过剩问题,主要内容包括港口发展、工业发展、现代化居住区、国家道路系统、农业土地再分配等。20世纪80年代后,空间规划逐渐把注意力集中在经济发展带来的空间和环境恶化,并成功地创造了大都市区、“绿色心脏”、城市间绿色缓冲区、城市发展中心等。80年代后半期起,空间规划的目标变为一方面要加速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要考虑消除经济增长带来的负作用,即要努力保持经济增长与空间和环境质量的平衡。2000年12月15日,荷兰内阁签署了第五个国家空间开发规划政策文件,该政策文件包括中央政府今后几十年的空间规划政策【261。1.4.2国内相关研究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来以后,针对主体功能区规划的7 湖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理论和实践研究在国内学术界和各级政府中逐渐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但截止目前为止,国家和省级的主体功能区规划方案尚未形成,另外还有许多难以预见的问题会随着规划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也会逐渐出现。因此,对于主体功能区规划工作的研究工作是需要大量理论积累和大量实践经验。总体上来说,对于主体功能区的相关概念、背景、意义、指导思想以及原则、划分层级、单元、以及区域政策等基础性的内容,国务院在下发相关文件中已经有了相应的阐述。国家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以及各个省份的各级政府部门也开展了一系列重点课题对主体功能区规划基本内容和重大问题都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许多有意义的成果。樊杰在分析地域功能基本属性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区域发展的空间均衡模型,丰富了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2。71。四川大学邓玲于四川日报上发表了题名为《加快主体功能区建设是促进四川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的文章,这是我国第一篇直接以“主体功能区”为题的学术论文【28】。在文中,邓玲结合四川省情,提出了她对主体功能区划的功能,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关键和重点的理解。杜黎明在《生态经济》发表了的题名为《在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中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文章,是被学术期刊网收录的第一篇直接以主体功能区为题的学术论文【29】。该文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框架下,构建了主体功能区划的概念模型,用数学语言对主体功能区划的必要性、重要性、主体功能区划的基本方法以及各类主体功能区的建设重点进行了初步的阐述。邓玲、杜黎明发表了题为《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区域协调功能研究》。该文提出了同质化政府的概念,对主体功能区划下的区域经济运行模式和同质化政府管理下的区域经济运行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论证了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区域协调功能,并提出了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政策建议【301。由朱传耿、马晓冬、孟召宜和仇方道编著了《地域主体功能区划:理论、方法、案例》一书,较为详尽的阐述了地域主体功能区划的内涵特征、理论基础、基本方法及实践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311。孙姗姗、朱传耿发表了题为《论主体功能区对我国区域发展理论的创新》。该文阐述了主体功能区内涵和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大致框架,在回顾、分析我国传统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和缺陷的基础上,认为主体功能区在区域定位方法、区域发展的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区域发展理论【32】0刘传明、曾菊新、李伯华等发表了题为《主体功能区划若干问题探讨》,指出认为主体功能区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应在国家和省级两个层面编制主体功能区 1绪论划;省级主体功能区可以分成6种类型。区划应唪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坚持“刚性与弹性相结合"以及“开放式"的区划理念;区划思路可以选择“复杂性系统一程简单化假设处理—合理化分析识别"【331。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地区所课题组发表了题为《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理论与实践的初步思考》。该文初步构建了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理论框架,对主体功能区划应颦持的原则、主体功能区划的层级和单元、主体功能区划的标准和标准体系、分类政策设计重点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从克服主体功能区划的体制机制制约的角度,提出了开展主体功能区划工作的对策建议【34】。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的李军杰发表了题为《确立主体功能区划分依据的基本思路》的文章,从区域发展的现状和统筹发展的要求出发,理清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三个概念相对于主体功能区划分的特定含义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定量化的方法设计功能区划分指数的初步构想【2】O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的徐伟金发表了题为《关于主体功能区划有关问题探讨》的文章,他结合浙江省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浙江省主体功能区划的基本构想【35】。浙江省发改委王东祥发表了题为《搞好主体功能区划优化区域开发格局》的文章,他对主体功能区的体系和层级、浙江省主体功能区划的基本思路进行了研究,认为搞好主体功能区划,能够彻底改变传统空间规划不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弊端,使空间规划真正建立在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前提的合理开发和科学发展的基础之上【31。陕西省汉中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曾岚发表了题为《关于汉中市按照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实现突破发展的思考》。作者认为,汉中主体功能区定位应该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走生态立市之路,并对汉中市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实现开发与保护的互相协调,促进生态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化等问题进行了研究【36】o在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部分省市的政府部门也对主体功能区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1)北京北京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在优化城市功能一节对北京市域空间进行了主体功能区划。北京市提出,在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四类功能区域划分的基础上,依照区域功能定位的总体要求和现实基础条件,分别对各区域实行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371。9 湖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北京市主体功能区划采用“类型区"+“功能区”的模式,其主体功能区划是在功能区划的框架内,依据市域内各区域资源承载力、开发密度、开发潜力等差异进行的,同时又体现了区域开发的重点和时序。(2)浙江浙江省“十一五"规划纲要在“优化开发格局,统筹区域发展”一节明确提出,要“明确主体功能区划,完善区域空间布局”。浙江提出,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市化的主体形态,培育杭、甬、温三大都市经济圈推进浙中城市群的资源整合和经济融合。根据区位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建设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环杭州湾、温台沿海、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三大产业带。重视保护和合理开发浙西南、浙西北丘陵山区与浙东沿海近海海域,形成以主要森林资源和重要江河源头保护区为重点的“绿色屏障’’,以海洋自然保护区和海洋特别保护区为重点的“蓝色屏障’’【38】。将城市群发育程度作为主体功能区划的重要影响因素,主体功能区划充分体现优化区域空间结构的要求。妥善处理主体功能和主体功能区域内局部地区的功能关系。(3)江苏江苏省“十一五’’规划纲要在第七章第三节,以构建空间开发新格局为中心,对江苏省域进行了大致的主体功能区划。江苏省提出:注重产业、人口、资源环境三大要素在空间上的合理分布和均衡发展,按照主体功能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各类要素协调的空间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格局。明确空间功能分区。根据区域发展定位、不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在苏南、苏中、苏北的区域划分基础上,将江苏进一步划分成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139]o主体功能区划时注意产业发展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关系,根据地方财力,适当拓展限制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4)云南云南省“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遵循多极多轴的空间布局原则,依据地质、水、土地和环境承载力,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现有开发状况、对内对外联系等因素,在今后二三十年间,逐步形成以滇中地区为发展极、沿综合交通运输网的“一极三向五群”空间开发战略布局【401。云南省根据自身条件,将区域合作,发展外向型经济贯穿于主体功能区划实践中,明确的表述了主体功能区的层级交错结构。10 1绪论(5)湖北湖北省“十一五"规划纲要将省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划为禁止开发区域,秦巴生物多样性功能区、大别山土壤侵蚀防治区划为限制开发区域。秦巴生物多样性功能区发展方向是适度开发水能,减少林木采伐,保护野生物种;大别山土壤侵蚀防治区发展方向是实行生态移民,降低人口密度,恢复植被。湖北省“十一五’’规划纲要认为除了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外,湖北其他区域基本属重点开发区域【4I】。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划和建设中,正确处理主体功能区内部不同地域单元之间的关系,在重点开发区域内,仍存在需要优化开发的地域单元。与此同时,主体功能区划很注意主体功能区的主体功能和辅助功能的关系。 湖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2生态型限制开发区划分的理论基础2.1地域分异理论2.1.1地域分异的基本内涵人文地理学认为其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文景观组成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在政治、社会、文化、民族等因素的长期历史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规律性‘421。地域分异理论包括以下二层含义:一是地球表面的地域分异是自然、经济、人文等要素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集体效应”,具有综合性、整体性;二是这些地域分异具有不同的空间尺度,具有等级层次性;三是地球表面的地域分异呈现某种规律性【43】。2.1.2主体功能区划的基础划分主体功能区必须考虑的主要因素有:资源禀赋、生态状况、环境容量、区位特征、现有开发密度、人口集聚状况、经济结构特点、参与国际分工程度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等。其中最关键的是生态功能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在开发密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和发展潜力等方面的区域差异。地域分异是地域主体功能区划的前提,地域主体功能区划是对区域诸多要素客观存在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揭示,地域分异的因素为地域主体功能区划依据的选择提供理论根据,同时地域分异决定了地域主体功能区划的空间格局。2.2可持续发展理论2.2.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州。虽然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只有两个方面:可持续性和发展【451。2.2.2主体功能区划的目标追求我国以往的地理区划,无论是自然区划、经济区划,还是生态区划、综合区划,都是基于某一特定目标或目的而展丌的。自然区划的目的主要上为农业生产服务;经济区12 2生态型限制开发区划分的理论基础划的目的主要是为促进经济增长;生态区划的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并促进良性发展;综合区划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地域主体功能区划的目的或目标主要是定位于综合协调社会、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区域系统是由社会、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共同构成的,由此,区域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社会、环境每一个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更取决于三个子系统之间的协同演进。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指当代人的发展与需要不能危及后代人满足其发展能力,并且当地区的发展也不能危及其他地区满足其发展的能力。因此,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应成为地域主体功能区划的目标追求。地域主体功能区划的指标体系设计、功能区单元划分与发展方向确定等都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推进区域科学发展。2.3生态经济理论2.3.1生态经济的基本内涵生态经济学是综合不同学科(包括生态学、经济学、生物物理学、伦理学、系统论等)的思想,是对目前人类经济系统所产生的问题及其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而研究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经济亚系统应该如何运行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这是从生态经济学的目的定义的【461。其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就是人类经济系统和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2.3.2主体功能区划分的理念生态经济理论以生态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以推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将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两个相互矛盾的过程统一于区域发展进程中,体现了生态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理念,为地域主体功能区划分提供理论指导。主要表现为:一是为科学选择地域主体功能区划分指标体系提供理论指导;二是为推进区域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主体功能区打破行政界限,按照其生态本底和发展潜力组织区域发展,不仅有利于促进区域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区域发展和谐格局的构建。生态经济理论认为区域生态经济系统是个开放的系统,区域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既包括区域内部协调也包括区域之间的协调,需要统筹兼顾、综合考虑。这也与地域主体功能区建设思想一致,为地域主体功能区持续、和谐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湖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2.4区域空间结构理论2.4.1区域空间结构基本内涵人文地理学中空间结构是指区域内社会经济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及组合类型的位置关系,和反映这种关系的空间集聚规模和集聚程度;区域经济学角度的空间结构是指区域经济的核心、外围、边缘和网络等不同功能区相互联系组合所形成的特定空间图式;随着区域经济发展中生态理念的广泛认同,景观生态学中研究生态系统空间结构的功能区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研究中,基质、斑块和廊道等描述生态空间结构的语言为研究经济的空间结构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47】。2.4.2主体功能区划的空间组织理论支撑区域空间结构理论主要阐述区域各种要素的空间组织模式及其空间运行规律与机制。而地域主体功能区的划分首先是一种空间单元的划分,其划分依据主要是区域特征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空间结构特征是区域特征的主要内容之一,空间结构的差异性是区分区域特征的主要标志。因此,空间结构理论关于区域空间组织及运行的研究,为识别特定区域的空间组织形式提供理论基础。区域空间结构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主要是指区域资源环境特征、经济结构、城市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在空间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是进行地域主体功能分区的重要依据。14 3生态型限制开发区划分的原则与方法3.1区划原则3.1.1以人为本与尊重自然相结合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充分考虑人类生活居住及其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突出区域资源环境的承载力,要将保障生态安全、改善环境质量放在重要位置。使得人口与经济在国土空间上实现均衡分布。要突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在地域区划中的作用【481。在综合评价中,要赋予有关资源环境指标项以更高的权重;在限制开发区划分中,生态环境状态应起到主导作用。3.1.2合理开发与有序发展相结合全方位协调区域开发方向、开发规模和开发强度等国土空间利用关系,利于规范本地区国土开发秩序,规避盲目开发或不合理开发带来的风险,有利于形成资源节约、生态友好、疏密有致的国土开发利用格局【491。在可利用土地资源紧缺的地域,应控制重点开发区域规模;在生态脆弱或环境恶化的区域、以及粮食生产或矿业开发基地,通过限制开发区域的设置,遏制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在国土空间开发密度高、工业化和城镇化基础好的区域,要通过设置优化开发地区,引导发展模式转变。3.1.3现状与远景相结合随着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不断变化,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边界、范围、单元等基本特性将保持不断的变化和动态调整。比如,优化、重点、限制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各自的数量、范围和边界都是不断调整变化的【矧。因此,主体功能区规划方案确立后,既要正确评价现有发展基础和空间发展格局,也要对未来发展机遇和发展潜力给予充分把握。要着重分析目前发展水平不高,但发展潜力大、发展态势好,并对国土空间开发具有重要战略影响的区域。3.1.4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我国的主体功能区规划是一项理论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不仅需要国内外空间开发和规划有关理论的支撑,还需要建立在大量数据和指标基础之上的定量分析和处理。15 湖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另外需要借助于卫星遥感、地理信系统等多种现代化高新技术手段,提高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为分类配套政策的设计提供强有力的科学决策依据。另外,主体功能区规划事关各地方和各部门切身利益和长远发展,对于划分指标、标准、方法、政策等方面的选择更要尊重科学性和注重可行性。3.1.5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51,52】在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没有纯粹的开发性地域,也没有纯粹保护性地域。因此,进行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必须综合分析开发和保护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表现程度和结果。因此,进行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必须综合分析各相关要素相互作用的方式和过程,认识其区域发展的具体规律性。同时在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必须在形成各区域特征的诸要素中找出起主导作用的因素,这就是主导因素原则。抓主导因素并非忽视其他要素的作用,而是通过分析各自然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找出一两个起主导作用的自然因素,并选取主导标志作为划分主体功能区的依据。3.2区划指标体系与含义指标体系是功能区划分的理论依据。因区划对象、尺度、目的的不同,区划指标体系的确定较为复杂,也是历来各区划中争论最多的话题【53】。区域划分评价结构复杂、层次多变,子系统之间既有相互作用,又有相互间的输人和输出。某些层次、某些元素及某些子系统的改变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由优到劣或由劣到优的变化。因此,要在众多的指标中筛选出那些最灵敏的、便于度量且内涵丰富的主导性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对于区域划分评价这样的复杂巨系统而言,不可能用少数几个指标来描述系统的状态和变化,需要用多个指标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建立指标体系来描述系统的发展状况【州。在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构建评价区域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并确定各因子、因素、指标之间的权重关系,及其对评价因子的赋值量化是地域主体功能区划的核心工作,也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因素因子选择及权重确定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功能分区方案的客观性与可操作性。本文指标体系的建立根据主体功能区划的理论基础和内涵,依据2007年12月发布的《省级主体功能区域划分技术规程(第2稿)》,本着名称易懂、概念清晰、体系结构均衡的要求进行筛选,包括9个指标项,每个指标项的功能和含义,具体参见表3.1:16 3生态犁限制开发区划分的原则与方法表3.1主体功能区划评价指标体系序号指标项指标体系功能指标项含义评价一个地区剩余或潜在可利用由后备建设用地数量、质量、l可利用土地资源土地资源对未来人口集聚、工业规模要素构成,具体通过可利用土地资源或人均可利用化、城镇化发展的承载能力土地资源来反映评价一个地区剩余或潜在可利用由可利用数量、利用潜力、2可利用水资源水资源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水资源丰度要素构成,具体通过人均可利用水资源潜力撑能力数量来反映评估一个地区在生态环境不受危具体通过大气和水环境对典3环境容量害前提下可容纳污染物的数量型污染物的容纳能力来反映表征区域尺度生态环境脆弱程度具体通过土壤侵蚀脆弱性、4生态系统脆弱性土壤盐渍化脆弱性、土地荒的集成性指标漠化脆弱性等指标来反映由水源涵养重要性、生物多表征区域尺度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样性保护重要性、土壤保持5生态重要性重要程度的综合性指标重要性、荒漠化控制功能重要性等指标来反映评估特定区域自然灾害发生的可由地质灾害危险性、干旱灾6自然火害危险性能性和灾害损失的严重性而设计害危险性、洪水灾害危险性、地展灾害危险性等灾害危的指标险程度来反映评估一个地区现有人口集聚状态具体通过采用县行政区人口7人口集聚度密度或乡镇行政区人口密度而设计的指标项来反映刻画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而设由人均地区GDP和地区的8经济发展水平计的一个综合指标项GDP增长率来反映为评估一个地区现有交通水平而由交通网络密度和区位优势9交通优势度设计的一个集成性指标评价项度两个指标构成3.3区划方法自大规模开展区划研究以来,我国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次上,探讨了区划的方法并指出:叠置法、主导因素法、分级区划法等为常用的区划方法【55。581,甚至有学者将区划方法等同于单位等级系统【591。生态保护价值的定量化评估是基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空间规划的重点和难点。由于自然生态价值是一种无形的价值,包括气候调节、水调控、控制水土流失、物质循环、污染净化、生物多样性、娱乐价值等多种功能,人类对于生态环境的需求具有高收入弹性的特点,在价值的量化上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17 湖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不同收入阶层的人环境意识差别较大,因此价值的主观判断难以统一,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生态价值评估的定量化在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和社会认同性较差。目前对于大尺度空间的生态价值评估的案例并不多见,更多的是对于小尺度空间内具体宗地的个别生态价值评价。自然生态环境价值的评估常见的方法有旅行费用法、内涵资产价值法、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人力资本法、机会成本法等[60,61】。基于湖北省的现实情况,空间开发功能区划中自然生态价值的获取,采取定性与定量的方法相结合,选取特定的指标进行综合判断,采用模型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自然生态重要性及价值进行评分,进行评价单元生态保护价值的分级。3.3.1国土空间开发综合指数法【62删指数评价法是国土空间综合评价的定量方法,在各单项指标项评价的基础上构建国土空间开发综合评价指数,以该指数的结果为依据初步划分出各功能区。本文在9个单项指标评价的基础上,构建国土空间开发综合评价指数,以该指数的结果为主要依据,初步划分出开发类区域和保护类区域。第一类指标包括人口集聚度、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优势度3项指标,从不同的视角刻画了一个区域各项事业的发展状况。从不同的视角刻画了一个区域各项事业的发展状况。,对于这三项指标得分,通过求三维矢量距离的方法来反映这三项因素对区域发展水平的共同作用,计算方法如下:日=、怯旺人[J集聚度】2+【经济发展水平】2+【交通优势度】2)(3-1)第二类指标包括生态系统脆弱性和生态重要性,反映了区域生态系统应保护的程度。选取这两项指标的最高得分作为评价区域生态系统应被保护程度的依据。计算方法如下:尸2=max(【生态系统脆弱性】,[生态重要性】)(3.2)第三类指标即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可利用水资源、自然灾害危险性和环境容量,反映了区域开发支撑条件。在这四项指标中,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和可利用水资源取两者最小值作为分子以体现它们的保障作用;自然灾害危险性和环境容量取两者最大值作为分母体现它们的限制作用,计算方法如下:只=警堞爨鬻嚣帮协3,一max(咱然灾害危险性】,【环境容量】)uu7 3生态型限制开发区划分的原则与方法构建国土空间开发综合评价指数,主要旨在通过该指数区分“开发’’和“保护”两类主体功能。Pl和B分别体现出一个行政单元对于两种功能类型的评价结果,因此将两指数相减,分值之差越高功能越偏向于开发,反之则偏向于保护类。考虑第三类指标对地域功能取向起到的是起辅助作用,对尸3通过正弦变换化为取值在一定范围内的标准化系数k,作为支撑系数约束发展类综合得分,以正确的刻画支撑条件对国土空间开发评价结果的影响。因此,国土空间开发综合评价指数(A)的计算方法如下:A=kPl_恐(3.4)将国土空间开发综合评价指数评价结果分为8级,以得出评价单元适宜开发的程度。3.3.2判别评价法【65,删判别分析法是国土空间综合评价的定性方法,它通过指数评价法中三类指标的划分方法作为判别评价的组合元素,也可采用代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国土开发密度、未来发展潜力等三类属性指标进行判别。判别分析后可以得到适宜开发的区域(是优化和重点开发的备选区域)和较不适宜开发的区域(是限制开发的备选区域),因而可以据此获得该地域主体功能区的大致格局。3.3.3主导因素法主导因素法是当前表示区域特征比较常用的方法,主导因素法通过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组成要素的综合分析,选取能反映区域分异的某种指标,作为确定区域界限的主要依据【67】。因为各个因素在一个区域所起的作用大小不同,它们之间总会有一两个因素决定其它因素的形成和发展。正是由于各个地区主导因素的不同,才使其它地理因素的内容、性质有别,而形成区域间的差异。利用主导因素法,识别限制开发区域。即生态系统重要性、生态系统脆弱性、自然灾害等主导因素的极值范围内的区域原则上定为限制开发区域。综合考虑战略选择、交通优势度等辅助要素,对上一步限制开发区域定位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正。利用空间辅助分析手段,按照同类主体功能区相对连片的原则,确定限制开发区域的分布。19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湖北省生态型限制开发区的划分4.1湖北省概况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洞庭湖以北.简称鄂。北接河南省,东连安徽省,东南和南邻江西、湖南两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为邻。介于北纬29。05L03。207,东经108。21L116。07’。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l94%,居全国第16位郾】。湖北省正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兼备。山地约占全省总面积555%,丘陵和岗地占245%,平原湖区占20%。全省被武陵山、巫山、太巴山、武当山、桐柏山、太别山、幕阜山等山地环绕,山前丘陵岗地广布,中南部为江汉平原,与湖南省洞庭潮平原连成一片。全省地势呈三面高起、中间低平、向南敞开、北有缺口的不完整盆地。2005年末,湖北省总人口6031万人(其中常住人口5710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45亿元,位居全国第16位,中部第二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431元(按常住人口计算),经济发展水平居于全国中游偏下水平。图4-1湖北省地形图Fig4-1Rehefm印ofHubeiProvince 4湖北省生态犁限制开发区的划分4.2指标体系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划方案及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支撑系统课题组”编写发布的《省级主体功能区域划分技术规程》,省级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由可利用土地资源、可利用水资源、环境容量、生态系统脆弱性、生态重要性、自然灾害危险性、人口集聚度、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优势度等9个指标项组成。同时,结合湖北省情,确定湖北省采用的具体指标和计算方法,具体参见表4.1:表4.1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划指标项构成Tab.4-1Indexof”DivisionofMainFunctionRegion”ofHubeiProvince序号指标项要素构成具体指标后备适宜建设用地数量、质量、集中1可利用土地资源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潜力规模2可利用水资源水资源丰度、可利刚数量、利用潜力人均可利用水资源潜力大气环境容量承载指数、水环境容量大气环境容量(S02)、水环境容3环境容量承载指数、综合环境容量承载指数量(化学需氧量)4生态系统脆弱性土壤侵蚀、石漠化土壤侵蚀脆弱性、石漠化脆弱性水源涵养重要性、十壤保持重要性、水源涵养重要性、十壤保持重要5生态重要性生物多样性维护重要性、湿地湖泊生性、物种占全省物种比率、湖泊面态系统重要性积l叶国十面积比洪水灾害危险性、地质灾害危险性、洪水灾害危险性、地质灾害危险6自然灾害危险性地震火害危险性、干旱灾害危险性、性、地震灾害危险性、干旱灾害危低温冰冻灾害危险性险性、低温冰冻灾害危险性7人口集聚度人口密度、人口流动强度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增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8经济发展水平长率增长率公路网密度、干线节点技术等级、与公路网密度、干线:箝点技术等级、9交通优势度中心城市距离与中心城市距离指数4.3生态型限制开发区域划分4.3.1基本评价单元的确定区划单元边界的确定一直是区划工作中的一个难点【691。一方面,自然地域界线具有过渡和模糊的特点,很少出现突然跃迁的现象【70】;另一方面,界线是由量变到质变的点的连续,界线两侧是相似性和差异性相互交织的地带。为了保持主体功能区划分精度,以湖北现有12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4个直管县级行政区(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和神农架林区:!,包括37个市辖区、24个县级市、37个县、2个自治县和1个林区,共2l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01个县级单元作为基本评价单元。根据湖北各县、市、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选择科学的指标体系,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统计等现代科学方法,评价和识别全省各地的主体功能。4.3.2限制开发区域的初步划分(1)先将指标项分为三类,依据国家规定的准则和省级规程,给每一个行政单元的单项指标进行标准化分级打分,5分为最高等级,1分为最低等级,例如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潜力进行丰度分级为极丰富、丰富、较丰富、缺乏、极缺乏,则相应分值为极丰富∈(1200,00】,丰富∈(800,1200],较丰富∈(500,800],缺乏∈(250,500],极缺乏∈(0,250],则相应分值为5分、4分、3分、2分、1分。若缺失某一级别,则没有相应级别的分值。而后依照指数评价法中各指标的三类划分,将第一、二类指标分为三级,第三类指标分为两级,具体参见表4.2:表4.2单项指标标准化分级打分标准Tab.4-2StandardizationofSingle—indexofStandardofassignmentofHubeiProvince卜卜之竺54321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潜力(m2)(1200,00】(800,1200】(500,800】(250,500】(0,250】人均可利用水资源潜力(m3)【5000,oo)【2000,5000)【500,2000)【0,500)【曲,0)大气环境容量(S02)(瑚,0】(0,1】(1,5】(5,lO】(10,00】水环境容量(化学需氧量)(—∞,0)(0,1】(1,5】(5,10】(10,00】土壤侵蚀脆弱性险性(t/(km2.a))【5000,oo)【3500,5000)【2500,3500)【2000,2500)【0,2000)石漠化脆弱性(%)【100,80】(80,60】(60,40】(40,20】(20,O】水源涵养重要性高较高中等较低低土壤保持重要性高较高中等较低低物种占全省物种比率(%)【100,45】(45,30】(30,15】(15,5】(5,o】湖泊面积占国土面积比率(%)【100,20】(20,15】(15,10】(10,5】(5,o】洪水灾害危险性(Wh)【0,0.4)【0.4,0.8)【0.8,1.2)【1.2,2)【2,oo)地质灾害危险性(Wh)【0,0.4)【0.4,0.8)【0.8,1.2)【1.2,2)【2,oo)地震灾害危险性(M0【4.5,6)【3,4.5)【1,3)(0,1)0干旱灾害危险性(Wh)[0,0.4)【0.4,0.8)【0.8,1.2)【1.2,2)。【2,co) 4湖北省生态犁限制开发区的划分低温冰冻灾害危险性(Wh)【0,0.4)【0.4,0.8)【0.8,1.2)【1.2,2)【2,oo)人口密度(A/km2)【5000,20000)【1000,5000)【500,1000)【200,500)【0,200)人口流动强度(%)【40,30)【30,20)【20,10)【10,5)【5,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万元/人)【4,∞)【2.4,4)【1.6,2.4)【0.8,1.6)【0,0.8)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00,30)【30,20)【20,lO)【10,5)【5,0)公路网密度(k删『lll∞2)【62.5,220)【39.0,62.5)【31.25,39.0)【23.4,31.25)【7.0,23.4)干线节点技术等级【15,12)【12,9)【9,6)【6,3)【3,0)与中心城市距离指数【12,9)【9,6)【6,3)【3,1)【1,0)(2)基于国土空间开发综合评价指数,选取不同的阈值作为划分两类开发区域(开发类、保护类)的依据。经判断A=.0.51是划分湖北省开发类地域主体功能和保护类地域主体功能的临界值,其中A<.0.51的区域可确定为保护类地域主体功能,A>.0.51的区域可确定为开发类地域主体功能。表4.3湖北省国土空间开发综合评价指数分级标准Tab.4-3GradingstandardsofcomprehensivespatialdevelopmentappraisalindexinHubeiProvince级别l2345678.3.9.3.05273.2.20546.1.35822.O.510950.3363231.1835962.030869A阈值.3.05273.2.20546.1.35822旬.510950.3363231.1835962.0308692.878142采用国土空间开发综合评价指数划分结果,具体参见表4.4:表4-4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划初步方案(国土空间开发综合评价指数法)Tab.4-4ThepreliminaryalternativesofDivisionofMainFunctionRegionofHubeiProvince主体功能区所含县市区个数江岸区江汉区研口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东西湖区汉开发类南区蔡甸区江夏区黄陂区新洲区黄石港区西塞山区下陆区铁地域主体山区大冶市张湾区掇刀区东宝区沙洋区孝南区云梦县应城市功能安陆市汉川市沙市区荆州区黄州区武穴市西陵区伍家岗区点45A妻.O.5l军区獍亭区宜都市襄城区樊城区襄阳区老河口市华容区鄂城区咸安区曾都市仙桃市阳新县茅箭区郧县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丹江口市京山县保护类钟祥市孝昌县大悟县公安县监利县江陵县石首市洪湖市松滋地域主体功市团风县红安县罗田县英山县浠水县蕲春县黄梅县麻城市能夷陵区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县五峰县当阳市枝江市南漳56县谷城县保康县枣阳市宜城市嘉鱼县通城县崇阳县通山县赤A<-0.5l壁市广水市恩施市利川市建始县巴东县宣恩县咸丰县来风县鹤峰县潜江市天门市神农架林区 湖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4.3.3限制开发区域的辅助划分本次辅助划分时选择判别评价法进行分析。在三类指标项中每一个评价单元的单项指标进行标准化分级打分的基础上,依照指数评价法中各指标的三类划分,将第一、二类指标分为三级,第三类指标分为两级,参考分级赋值方法见表4.5:表4.5判别评价法赋值表Tab.4-5TheevaluationofDistinguishappraisementmelhod打分第一类指标第二类指标第三类指标(可利用土地资源=l经济发展水平叟并生态系统脆弱性=5并且可利用水资源=1l且人口集聚度盟或生态重要性=5或者环境容量=5或者自然灾害危险性=52其余经济发展水平并且人生态系统脆弱性=l3口集聚度≥纠并且或生态重要=l交通优势度之3对三类指标进行赋值后,产生18不同的种组合,根据国土开发适宜程度,把这18种组合分为八级,第一级为最适宜开发,第八级为最不适宜开发,组合分级如下:第一级:332和322。经济发展水平、人口集聚度和交通优势度高,生态系统脆弱性和重要性较低,支撑条件一般;第二级:321,232和331。人口集聚度、经济水平和交通优势度较高,生态系统脆弱性和重要性较低,支撑条件影响不显著;第三级:231和222。经济发展水平、人口集聚度和交通优势度一般,生态系统脆弱性和重要性较低,支撑条件影响不显著;第四级:132和221。经济发展水平、人口集聚度和交通优势度较低,生态系统脆弱性和重要性较低,支撑条件不显著;第五级:131,312和311。经济发展水平、人口集聚度和交通优势度与生态系统脆弱性和重要性同时高或同时低,支撑条件一般;第六级:212和122。经济发展水平、人口集聚度和交通优势度较低,生态系统脆弱性和重要性较高,支撑条件一般;第七级:211和121。经济发展水平、人口集聚度和交通优势度较低,生态系统脆弱性和重要性较高,支撑条件较差;第八级:11l和112。经济发展水平、人口集聚度和交通优势度低,生态系统脆弱 4湖北省生态型限制开发区的划分性和重要性较高,支撑条件不显著。根据指标组合的意义可知,从第一级到第二级基本为适宜开发的区域,是优化和重点开发的备选区域,第七级和第八级基本为较不适宜开发的区域,是限制开发的备选区域,因而可以据此获得湖北省主体功能区的大致格局。采用判别分析法的辅助划分结果见表4.6:表4.6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划辅助方案(判别分析法)Tab.4·6TheresultofassistantDivisionofPrincipalFunctionRegionofHubeiProvince主体功能区所含县市区个数江岸区江汉区研口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东西湖区汉南适宜开发区区蔡甸区江夏区黄陂区新洲区黄石港区西塞山区下陆区铁山区域涉及评价大冶市茅箭区张湾区掇刀区东宝区京山县孝南区沙市区黄州区40武穴市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獍亭区襄城区樊城区华容区鄂城单元区咸安区嘉鱼县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阳新县郧县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丹江口市沙洋区钟祥市孝吕县大悟县应城市安陆市汉川市荆州区公安县监利县江陵县不适宜开发石首市洪湖市松滋市团风县红安县罗田县英山县麻城市蕲春县区域涉及评浠水县黄梅县夷陵区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长阿j县五峰县宜都市61当阳市枝江市襄阳区南漳县谷城县保康县老河口市枣阳市宜城价单元市通城县崇阳县通山县赤壁市曾都市广水市恩施市利川市建始县巴东县官恩县咸丰县来凤县鹤峰县神农架林区4.3.4限制开发区域划分方案根据初步备选方案的结果,结合辅助划分的方案,充分考虑与国家主体功能区划的协调性,与国土开发空间结构相衔接,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最终生成湖北省限制开发区区划结果。具体步骤是:(1)在2个限制开发区区划备选方案中,均被列入限制开发区的县级行政单元,首先被确定为限制开发区,从而形成初步结果。(2)根据与国家主体功能区划的协调性、与国土开发空间结构相衔接的基本要求,调整区划的初步结果,改变不符合限制开发区要求的限制开发区域。本文将经济基础较好,有较好发展前景的江陵县、团风县、黄梅县、枝江市、赤壁市五个县市归并到开发类地域主体功能。枝江市、江陵县是宜荆(州)荆(门)城市群内为较重要的县市,地理位置重要,且交通比较发达,将来承担着宜荆(州)荆(门)城市群积聚经济和人口的任务,因此不适宜划入限制开发区。 湖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赤壁市具有优越区位条件,地处湘、鄂、赣三省经济、文化交流的结合部和武汉、黄石、岳阳等大中城市的经济技术辐射圈上,是连接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圈的重要节点,因此不适宜划入限制开发区。团风县其地理位置紧靠武汉市,处在武汉城市圈经济技术辐射圈以内,因此不适宜划入限制开发区。黄梅具早在1992年就被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并列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同时具有很好的区位优势,与江西省九江市区隔江相望,京九、合九铁路在此交汇,京福、沪蓉两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因此不适宜划入限制开发区。(3)经过反复征求意见、修订,最终形成湖北省限制型开发区区划方案,结果具体参见表4.7:表4.7湖北省限制型开发区区划方案Tab.4—7TheresultofrestricteddevelopmentzoneofHubeiProvince主体功能区所含县市区个数江岸区江汉区研口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东西湖区汉南区蔡甸区江夏区黄陂区新洲区黄石港区西塞山区下陆区铁开发类山区大冶市茅箭区张湾区掇刀区东宝区京山县沙洋区孝南区地域主体云梦县应城市安陆市汉川市沙市区江陵县荆州区黄州区团风55功能区县武穴市黄梅县f}ti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獍亭区枝江市宜都市襄城区樊城区襄阳区老河口市华容区鄂城区咸安区嘉鱼县赤壁市曾都市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舟I新县郧县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丹江口市钟祥市孝吕县保护类大悟县公安县监利县石首市洪湖市松滋市红安县罗田县英山地域主体功县浠水县蕲春县麻城市夷陵区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县五峰县当刚市南漳县谷城县保康县枣刚市宜城市通城县崇阳县46能区通山县广水市恩施市利川市建始县巴尔县宣恩县咸丰县来风县鹤峰县神农架林区4.3.5生态保护类地域主体功能区的提取(1)利用主导因素法,识别生态保护类地域主体功能区域。即生态系统重要性、生态系统脆弱性、自然灾害等主导因素的极值范围内的区域原则上定位为生态型限制开发区域。湖北省共有21个国家优质粮食工程县,其中12个县被划为限制开发区。其中松滋市等lO个县市由于水土条件好,农业产量大,关系到湖北省乃至全国的农产品安全,所以不适合划入生态型限制开发区,可划入农业型限制开发区。利川县和麻城市被划分为生态型限制开发区。这两个县市虽然在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县内,但其生态重要性也很突出,为便于规划和政策措施的实施,其内部应具有相对均质性和发展方向一致型, 4湖北省生态型限制开发区的划分并维持地域上的连片和相对集中,根据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把利JlI和麻城划分为生态型限制开发区。表4.8湖北省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县主体功能划分Tab.4—8ThecountyofhighqualitygrainproductiondivisionofMainFunctionRegioninHubeiProvince地域单元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县限制开发区荆州市(5个)松滋市监利县洪湖市公安县荆州区公安县监利县洪湖市松滋市荆门市(3个)京山县钟祥市沙洋县钟祥市随州市(1个)曾都区;黄冈市(2个)浠水县麻城市恩施州(1个)利川I市武汉市(1个)黄陂区襄樊市(4个)南漳县襄阳区宜城市枣阳市南漳县宜城市枣阳市宜昌市(1个)当阳市孝感市(1个)应城市天门市(1个)仙桃市(1个)总计2112(2)综合考虑战略选择、交通优势度等辅助要素,对第一步生态保护类地域主体功能区域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正。(3)利用空间辅助分析手段,按照同类生态保护类地域主体功能区域相对连片的原则,确定生态保护类地域主体功能区的分布。从而形成生态保护类地域主体功能区的区划方案,结果见表4.9:表4.9湖北省生态保护类地域主体功能区总方案Tab.4—9TheresultofecologicalprotectionofDivisionofMainFunctionRegionofHubeiProvince生态保护类地域主体功能区黄石:阳新县;十堰:郧县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丹江口市;宜昌:夷陵区长阳自治县五峰自治县秭归县兴山县保康县;孝感:大悟县孝昌县;黄冈:麻城市蕲春县红安县罗田县英山县浠水县;咸宁:崇阳县通山县通城县;随州:广水市;恩施:恩施市利川市宣恩县咸丰县来风县鹤峰县建始县巴东县;省直管县级行政单位:神农架林区 湖北大学硬士学位论文图4-1湖北省限制开发区分布图Fi94—1ThedL蚰a%utionofrestricleddevelopmentz衄eofHubeiProvince4.4生态型限制开发区区划结果根据生态保护类地域主体功能区各县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征,以及需要保护的类型,把湖北省生态保护类地域主体功能区各县市划分为六太限制开发区加以研究,具体参见表4.10:表4.10湖北省生态型限制开发区划分方案主体功螗区所舍县市区十藏广水市、大悟县、孝昌县红安县、麻城县、罗田县、鄂东北大别山区生态型限制开发区英山县、蕲春县郭西北秦巴山区生态型限制开发区竹山县、竹溪县、房县、保索县、谷城县、神农架林区思施市、利JIl市、威丰县、来风县、宣恩县、鹤峰县、鄂西南武陵山区生态型限制开发区建始县、五峰县、长阳县鄂东南幕阜山区生态型限制开发区通城县、崇阳县、通山县、阳新县长江三蛱库区生态型限制开发区夷陵区、秭归县、辫山县、巴东县汉江南水北调库区生态型限制开发区丹江口市、郢县、郧西县 5湖北省生态型限制开发区主体功能定位本文在湖北省生态型限制开发区划分方案的基础上,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确保生态功能发挥的稳定性、生态资源利用的持续性、生物资源保护的有效性为主要目标,分别对湖北省生态型限制开发区进行了主体功能定位,并构建了“四屏两带”的生态安全战略布局。“四屏”的重点是“绿脉”森林山体,“两带”的重点是“蓝脉”河流水体。通过山水建设.构建全省生态安全屏障。“四屏”包括鄂东北大别山区、鄂西北秦巴山区、鄂西南武陵山区、鄂东南幕阜山区,其构成全省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生态安全屏障。“两带”是指长江、汉江两大流域水土保持带,是维护全省水体安全的基础,其中重点要保护的是长江三峡库区和汉江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露。、。、謦≮j≮扣二一“毫图5-1湖北省生态安全战略布局Fig5—1LayoutOfee.ologic.al∞∞tysmttegyofHubeiProvime到j:一jtw鍪m确~丑一蠡≮寸塑 湖,l匕大学硕十学位论文5.1鄂东北大别山区生态型限制开发区5.1.1区域概况该区域包括广水市、大悟县、孝昌县、红安县、麻城县、罗田县、英山县和蕲春县8个县市。该区域是淮河中游、长江中下游的重要水源补给区,区内地势北高南低,由北向南逐渐倾斜而形成低山丘陵的地形。北部是大别山的分水岭,地势较高,平均海拔800---1200米。该区域开发强度在10%以下,未来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较为丰富。但由于该区域土壤主要为砂壤土,土壤侵蚀敏感性程度高,一遇大雨就引起剧烈的冲刷,土随水流,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目前,该区域山地生态系统退化,土壤侵蚀加重加快,加大了中下游洪涝灾害发生率。5.1.2功能定位国家重要的土壤侵蚀防治生态功能区,湖北省土壤侵蚀防治主体示范区。长江中下游的重要水源补给区,湖北省东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5.1.3发展方向实行退耕还林,开展重点林区封育工作,以防治土壤侵蚀为重点,以提高森林覆盖率为突破口,以控制工业点源污染与农业面源为抓手,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建设大别山区生态屏障。5.2鄂西北秦巴山区生态型限制开发区5.2.1区域概况该区域包括竹山县、竹溪县、房县、谷城县、保康县和神农架林区6个县区。该区域地势南高北低,北部以中低山为主,南部以中高山为主。区内山体坡度一般在250_500之间,地形起伏多变。该区域开发强度在2%以下,可利用土地资源非常丰富,但该区域土地主要为林地,森林覆盖率达50%『以上,野生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样保护功能。 5湖北省生态型限制开发区主体功能定位5.2.2功能定位国家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濒危珍稀动植物保护示范区,中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5.2.3发展方向维护生物多样性为核心,建设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物种保护体系,维持和改善物种栖息地生态环境,使种群数量稳中有升:建设适宜的生物走廊,维护主要物种生境连通性;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数据库;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依靠自然更新、封禁,使植被得到有效恢复;提高森林覆盖率,实现森林面积及其蓄积量稳定增长。5.3鄂西南武陵山区生态型限制开发区5.3.1区域概况该区域包括利川市、咸丰县、来凤县、宣恩县、鹤峰县、建始县、五峰县和长阳县8个县市。该区域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形起伏多变,绝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1000米。在地貌上多山地丘陵,以中山为主,中山地占当地面积超过70%,局部地区还形成山间盆地。山高谷深,坡度陡峭是该区域地表形态的主要特征。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较差,但由于自然条件存在明显的变化规律,这又为农林牧副渔的多部门分层次发展提供了可能。除了城市建成区外,大部分地区开发强度不足5%。但由于地形坡度较大,可作为城市建设用地的土地资源相对较少。5.3.2功能定位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建设区,全省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维护区和森林生态保护区。5.3.3发展方向以生物多样性维护和森林生态保护为主要任务,禁止对区域内野生动植物进行滥捕滥采,保持和恢复野生动植物物种,维护种群平衡,实现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积极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建设、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自然生态恢复。3l 湖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5.4鄂东南幕阜山区生态型限制开发区5.4.1区域概况该区域包括通城县、崇阳县、通山县和阳新县4个县。该区域位于幕阜山及其北坡,东以鄱阳湖平原边缘为界,西以洞庭湖平原边缘为界,北以鄂东长江河谷平原为界,是一个以丘陵为主的剥蚀侵蚀低山丘陵区。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也发展副业生产。大部分地区开发强度在5%左右,由于地形坡度大,可适宜建设用地相对缺乏。5.4.2功能定位鄂东南重要的生态屏障,全省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与水土保持区。5.4.3发展方向以水源涵养为主要任务,积极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大力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生态修复工程,加大生态保护力度,促进自然生态恢复。5.5长江三峡库区生态型限制开发区5.5.1区域概况该区域包括夷陵区、秭归县、兴山县和巴东县4个县区。该区域含有两大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和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库区。区内地貌以中高山地为主,山地占总面积的90%以上,山势陡峻,河谷深切。该区域开发强度在13%左右,未来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较为丰富,但全区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区内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5.5.2功能定位’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库区,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防洪库容区,华中、华东、华南等地区电能重要保障区。32 5湖北省生态犁限制开发l又:主体功能定位5.5.3发展方向以保护三峡水库水质为重点,开展库区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将库区环境容量作为硬约束,控制三峡库区人口增长和城镇发展规模。大力推行生态农业,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积极开展小流域治理,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恢复和保护地表植被。进一步加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高切坡整治,以及沿江城市、重要江段库岸塌岸治理力度。5.6汉江南水北调库区生态型I艰$JJ开发区5.6.1区域概况该区域包括丹江口市、郧县和郧西县3个县市。该区域位于湖北西北部,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形成峡谷与盆地相兼地貌。该区域除了丹江口市的开发强度在10%左右外,其他地区的开发强度均在2%左右,可利用土地资源丰富,但该区域是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的重要集水区,经该区域汇入丹江口水库的水量占80%以上,但目前该区域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现状污染负荷占丹江口水库污染负荷的80%以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水源涵养和水质保护功能。5.6.2功能定位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关系到首都及工程沿线地区水安全的重要区域。5.6.3发展方向以丹江口库区水质保护为重点,进一步搞好生态建设。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提高林草植被覆盖率,搞好小流域综合治理,减少入库泥沙量;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加快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加强工业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33 湖北大学硕+学位论文表5.1湖北省生态型限制开发区综合评价发展表Tab.5—1Comprehensiveevaluationofecotypesrestricteddevelopmentzone区域类型综合评价发展方向鄂东北大别山区长江下游的重要水源补给区,十壤生态型限制开发水土保持侵蚀敏感性程度高。目前山地生态实行生态移民,降低系统退化,土壤侵蚀加重加快,加人口密度,恢复植被。区大了中下游洪涝火害发生率。生物多样性丰富,是许多珍稀动植鄂西北秦巴山区生物多样物的分布区。目前水十流失和山地适度开发水能,减少生态型限制开发性维护灾害问题突出,生物多样性受到威林木采伐,保护野生区物种。胁。没有经过四纪冰川侵蚀,生物资源鄂两南武陵山区生物多样十分丰富,是全国物种保存最为完停止开幂,减少过度生态型限制开发性维护好的地方之一。目前山地生态环境开发,保持林地面积,区问题突出,过度开发日趋严重,生保护珍稀物种。物多样性受剑威胁。森林覆盖率较高,是湖北重要的生鄂东南幕阜山区态安全屏障。修河重要的水源涵养禁止非保护性采伐,生态型限制开发水源涵养地,也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水源涵减少过度开发,涵养养地。目前旅游开发、工矿建殴等水源,保护珍稀动植区活动造成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面物。临威胁。我国最人的水利枢纽工程库区,具有重要的洪水调蓄功能,其水环境长江三峡库区生水土保持状况对长江中下游人民群众生产生巩同移民成果,植树态型限制开发区活有重大影响。目前森林植被破坏造林,恢复植被,涵严重,水土保持功能减弱,土壤侵养水源。蚀量和入库泥沙量增人。汉江南水北调库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水质长期保禁l}:林木采伐,植树区生态型限制开水源涵养持在I类。目前防治面源污染控和造林,涵养水源,防发区水土保持功能减弱,水质受到威胁。止水土流失。 结论与讨论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我国应对资源环境的约束而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上的巨大创新。它既会带来经济运行模式的转变,也会带来经济组织形式的变化,还会引发区域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生态型限制开发区作为湖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湖北省区域发展过程中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将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于湖北省生态型限制开发区的初步研究,并结合湖北省的省情,得出以下基本结论和值得探讨的问题:(1)湖北省生态型限制开发区的提出是在湖北省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针对湖北省区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突出、区域发展不协调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而提出来的。(2)本文较为系统的阐述了生态型限制开发区的概念与内涵,并概括总结了生态型限制开发区研究的四种理论基础。在国家及省级主体功能区划分规程的指导下,提出了湖北省生态型限制开发区划分的基本方法,并在数学模型支持下以湖北省省域为示例进行大空间尺度的划分验证。最后结合湖北省的省情,将具有生态保护类地域主体功能的县市划分为六大生态型限制开发区,并对各生态型限制开发区进行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进行了相关研究。(3)湖北省生态型限制开发区区划的基本单元确定从理论上讲应该不囿于行政区划,应根据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自然和经济要素,确立科学合理的区划方案,发挥规范国土空间开发秩序、协调国土空间开发结构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打破行政区来划分生态型限制开发区存在如何实施和依靠谁来实施配套政策的问题。生态型限制开发区规划完全打破行政区,尽管理论上更科学合理,但在实际应用中相关的政策没有实施和监管主体,在目前湖北省现有体制条件下很难得到顺利实旌和有效推行。因此,本文在湖北省生态型限制开发区的划分上很大程度上仍然要依托现有的行政区划,照顾到现有的行政区边界,从总体上保障生态型限制开发区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的确定。(4)根据区域功能定位不同,限制开发区可以进一步划分生态型限制开发区和其他类型限制开发区。本文由于时间和篇幅有限,没有作进一步的探讨。例如,在湖北省可划分为生态型限制开发区和农业型限制开发区等多种具体的限制类型,应当在划区时35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给出具体定义。(5)主体功能区划由于是~项系统性工程,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由于对于一些理论的认识深度不够和对湖北省各县市实际情况的掌握不全面,因此本文也存在一定缺陷:由于主体功能区划分综合考虑因素较多,评价指标体系的在赋值的过程中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采用的划分方法还存在一定的局限和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在对生态型限制开发区域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的分析和研究时,由于对于部分县市实际情况把握不准确,难免产生误差,希望能在后续研究中逐渐完善。 参考文献【1】陈潇潇,朱传耿.试论主体功能区对我国区域管理的影响【J】.经济问题探索,2006(12):21_25..【2】李军杰.确立主体功能区划分依据的基本思路【J】.中国经济学导刊,2006(11):45-46.【3】王东祥.搞好主体功能区划优化区域开发格局【J】.浙江经济,2006(16):4-7.【4】马凯.“十一五”规划战略研究(上、下)[M】,北京:北京利学技术出版社.2005.【5】王瑞君,高世平,张伟,等.县域国土主体功能区划及空间管制【J】.河北科学院学报,2007(2):65—69.【6】徐伟金.关于主体功能区划有关问题探讨[EB\OL】http://news.xinhuanet.com./magazine/ontent-7214257.htm,2006-06-08.【7】霍兵.建立我国空间规划机制和方法的探讨[J】.城市,2002(2):7-11.【8】顾林生.国外国土规划的特点和新动向【J】.世界地理研究,2003(1):60-70.【9】KONUKIEWITZM.DieImplementationraeumlieherPolitik[M],EineempirischeUntersuchungzurKoodinationdesVollzugsFaumwirksamerMassnahmeprogramm.Opladen,1985:57.【10】AkademiefuerRaumforschungundLandesplanungMethodenundlnstrumenteraeumlicherPlanung[M],ARt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