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中国学习西方的转变

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中国学习西方的转变

ID:36715540

大小:245.8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4

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中国学习西方的转变_第1页
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中国学习西方的转变_第2页
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中国学习西方的转变_第3页
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中国学习西方的转变_第4页
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中国学习西方的转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中国学习西方的转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中国学习西方的转变【内容摘要】从晚清开始的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辛亥革命,中国在近代化推进过程中阻力重重,传统观念制约着中国向近代化的过渡。虽然这些运动均以失败告终,但却是一次次的思想启蒙运动,中国开始从科技文化到器物文化再到精神文化的转变,传统社会逐渐走向市场社会。【关键词】亚细亚生产方式科技文化制度文化盛邦和教授在其《亚洲与东方学研究——东亚文明的进化》一书中,详尽分析了原生态亚洲向现代化亚洲的发展脉络,盛教授认为:“马克思的亚洲与东方学理论阐述了亚洲与东方的历史生产方式,论证了亚洲与东方社会的现代化发展①道路,指明了亚洲与东方的未来趋势

2、。”盛教授的研究丰富了马克思的东方学理论,为我们研究古代中国以及当今社会提供了更加详尽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主要从原始公有、农村公社、国家专制等特征,从三个方面分析②了亚洲社会停滞的原因。这些特征作为亚洲社会的“基因潜质”,在中国向近代化发展的变革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成为一百多年以来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真实写照。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各大国相互对话和竞争的历史序幕,世界也开始被一支支的船队联系在了一起,世界经济中心由地中海向大西洋转移。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世界早已不是隔绝、孤立的,而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全球化时代。而中国拖着巨大而

3、又破旧的身躯依然在“天朝上国”的自满中缓缓前进。1840年后,西方列强的蜂拥而至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发展模式,中国被迫向世界打开了国门,资本主义文明逐渐向中国渗透,刺激着传统社会内部的变革,闭关锁国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正如马克思所说:“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③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在弱肉强食的19世纪中,一个古老几乎停滞的①盛邦和:《亚洲与东方学研究——东亚文明的进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4页。②同上,参见

4、第二章。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页。民族展现在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的洪流中,落后的农业国家必然要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入侵。列强侵略让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看到了西方科技的高超,坚船利炮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向西方学习成为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步。1840年后,一批士人开始著书立传,密切关注西方。1841年林则徐编成《四洲志》一书,本书叙述了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1843魏源编成《海国图志》,其内容在《四洲志》的基础上总结了鸦片战争的经验教训,并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通过学习西方的军事和科学技术,实现

5、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传到日本后,引起了日本人广泛的关注,影响深远。早期学习西方的思潮,并未引起清政府的关注,没有形成国家意志力,仍将先进的科技视为“奇技淫巧”,中国还只是少数人朦胧民族觉醒的意识。在太平天国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夹缝中,先进火器的威力震撼了满清的统治者,越来越多的官僚阶层认识到近代工业的强大。19世纪70年代后,一次次侵略,一寸寸割地,一款款不平等条约迫使满清王朝开始学习西方。在内忧外患中,封建统治阶级中部分当权者如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发起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第一次向西方学习的热浪。在

6、中央和地方官员的共同推动下,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起步。但洋务运动的阻力也是非常大,在清政府中形成了洋务派和保守派两股势力,他们争论的问题主要在于要不要效仿西方,创办近代企业、兴办洋务。对于满汉统治者来说,兴办洋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镇压农民起义,同时也有加强边防、海防,并趁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图。而满清的贵族统治者,并不是真正去推行工业革命,只是去利用洋务派与保守派之间的矛盾,来维系满族的统治,信奉统治权术,推行以汉制汉的满洲祖训。这严重影响了洋务运动的推进。晚清的工业革命未能成为清政府的救命稻草,北洋水师的覆灭唤醒了更多的中国人,正如日本联合舰队

7、司令伊东佑亨给北洋海军的劝降信,他在信中写道“至清国而有今日之败者,固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通变之所由致也。”这也反应了中国在学习西方上与日本的差距。对洋务运动实质概括最为完整的是冯桂芬,在其《校颁庐抗议》政论中写到:“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不仅成为兴办洋务的纲领,后来进一步被概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清末的工业革命在甲午的炮灰中走向了历史的终结,但是它却打开了部分士人的心智,全球化的趋势已不可阻挡,历史进步的观念开始解体中国这个尘封已久的“木乃伊”,要求新制度的呼声在中国此起彼伏,老佛爷也不得不暂退颐和园。当中国接触世界时

8、,首先感到的是中西在器物上的差距,欧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