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教师用)

白杨礼赞(教师用)

ID:36353882

大小:12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9

白杨礼赞(教师用)_第1页
白杨礼赞(教师用)_第2页
白杨礼赞(教师用)_第3页
白杨礼赞(教师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白杨礼赞(教师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扬中市第一中学八年级语文教学案课题:《白杨礼赞》主备人:刘良美课型:新授审核人:审批人:导学案部分教学活动思路【学习目标】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2.理清赞扬白杨树“不平凡”的文章线索。3.体会准确、优美而富有感情的语言。【学习重、难点】1.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2.体会准确、优美而富有感情的语言。【学法指导】通过反复诵读课文,深入探究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体味文章的语言特点。【学时安排】两课时4学校网址:http://www.jsyzyz.com/扬中市第一中学八年级语文教学案【学习过程】第一

2、课时一、预习导学1.字音互填,并补充你认为重要的字词。毡子()地壳(   )无边无垠()坦荡如砥()倦怠()潜滋暗长(   )恹恹欲睡()旁逸斜出(   )晕圈(   )倔强()婆娑()虬枝()秀颀() 楠木()                                    _                        2.查阅相关资料,简介作者、作品和本文时代背景。作者茅盾,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茅盾”是1928年发表第一部小说《幻灭》时用

3、的笔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背景:1940年前后,延安抗日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顽强战斗,多次粉碎敌伪的“扫荡”。这一年,茅盾应朱德同志之邀来到延安。他耳闻目睹延安抗日军民的生活和革命精神,从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中华民族远大的前途。因此写了这篇文章,借白杨树这一形象热烈地歌颂他们.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

4、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4.熟读课文,并思考:本文的线索是什么?(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5.摘录出文中赞扬白杨树不平凡的语句。(至少两句)6.在预习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请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堂助学1.导入2.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思考:(1)“礼赞”是什么意思?作者礼赞白杨树的原因是什么?表示崇敬和赞美;白杨树不平凡。(2)白杨树的不平凡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生长环

5、境;外在形象;内在气质;象征意义。3.合作探究朗读2-4段,思考:(1)白杨树的生长环境的不平凡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第2段)(2)作者看到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后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作者为什么要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及种种感受?展现了白杨树不寻常的生长环境,用壮阔的背景衬托它傲然挺立的高大形象,暗写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了铺垫。4.释疑解难5.教师小结三、课堂巩固①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②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

6、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③和风吹送,()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④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⑤这时你()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

7、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⑥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1.选文第①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这种修辞方法的运用突出了高原的哪些特点?答:比喻;突出了高原平坦,辽阔,色彩鲜明的特点。2.选出一组恰当的词语填入选文的括号内。(A)A.扑翻涌B.映滚升C.扑滚涌D.扑翻升3.上文中,描写黄土高原色彩的词语是黄绿错综,描写范围的词语是无边无垠,描写地势的词语是坦荡如砥。4.文中用“无边无垠”,写出高原的大,用“坦荡如砥”写出高原的平,还用远山的连峰就在你的脚下写出高

8、原的高。5.用“

9、

10、”给语段划分层次并概括本段每一层次的层意。①②③④

11、

12、⑤⑥第一层描绘了作者在高原上行驶所见到的景象。第二层写在高原上行驶涌起的感想。6.对本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D)A.本段文字明写高原的平坦与辽阔,暗写陕甘宁边区的自然风貌,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抗日根据地的强烈感情。B.本段文字描写了白杨树的生长环境,用壮阔的背景衬托了它傲然挺立的高大形象,增强了文章的气势。C.描写了高原的平坦与辽阔,表现出陕甘宁边区自然风光的壮美,为全文情感的抒发作了渲染和铺垫。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