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案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案

ID:36337305

大小:4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9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案_第1页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案_第2页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案_第3页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案主备人:王春晖一、教学目标:1、明了“文学个性化解读”的含义。2、理解作品的内涵。3、掌握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的原则和途径,并能结合作品加以灵活运用。二、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揭题导入“请同学们先来看这幅图片,这幅雕塑的名称为:《奥林匹克风》这是座雕塑,能否结合它的外形以及下方名称来说说自己直观的理解?”大家大胆的图像解读,就是个性化的欣赏视角与品味,对文学世界的欣赏也是如此。2、通过作品,看现象现象一:同一作品,阅读时间不同,解读不同。原因:读者的知识结构、生活阅历、审美品味(个性爱好)、关注重点发生了变化。感觉顾城天是灰色

2、的,路是灰色的楼是灰色的,雨是灰色的在一片死灰之中,走过两个孩子一个鲜红, 一个淡绿(1)请同学们谈谈阅读这首诗的感受(2)鲁迅先生有一段话“青年看《红楼梦》便以宝玉、黛玉自居,而老年人看又占据了贾政管束的身份,满心是利害的打算,别的什么也看不见”这说明了什么?现象二:同一作品,不同的人,解读不同。原因:读者的知识结构、生活阅历、审美品味(个性爱好)、关注重点各不相同。(1)对于杜甫的诗歌《登高》,宋代的罗大经指出其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联诗含有八层意思,你能读出几层来?明确:“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

3、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即八可悲:他乡作客,一可悲;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年已暮齿,一事无成,五可悲;亲朋亡散,六可悲;孤零零的独自去登,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结论一:读者的差异性导致对文学作品主题解读的个性化。结论二:作品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导致对文学作品解读的个性化。3、文学作品主题解读的个性化及其原因不同时间知识结构读者生活阅历不同的人审美品位关注重点解读的个性化丰富性文本多样性4、举例分析(1)解读于丹——解毒于丹塞

4、外鬼才李悦:《于丹〈论语〉心得》并不是对孔子的《论语》的注解与解释,而是对部分《论语》的感想。她的主要感想是:“《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由于《论语》并不是提供“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的百科全书,于丹只能选取与“快乐的生活”有关的篇章,这些篇章只不过占《论语》的十分之一左右,却有许多曲解之处。马千里:《当〈论语〉遭遇于丹》于丹解读的《论语》与本义出入太大,只是把《论语》中的句子作为自己生活感悟的支持,是“生活心得”不是《论语》心得,会让无数没有读过原文的观众看了《百家讲坛》之后,就把于丹讲的

5、东西认定为《论语》。历史学家朱维铮:(于丹)胆子大,不懂的东西也敢讲。于丹在接受一家刊物采访时说——我没备课,就是冥想,拿着杯水,想如何把《论语》做人的道理匹配点故事,拿着白纸,这边是一主题词,那边是一小故事,鼓捣到一起。5、文学作品的个性化原则原则一——以文为本①整体把握----主题的相对确定性②还原创作意图-----尊重作者③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切忌跟着感觉走(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蝶恋花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

6、却被无情恼。  问:“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2)例:这一刀砍还是不砍?胡斐举起刀,一招就能将他劈下岩去,但想起曾答应过苗若兰,决不能伤她父亲。    然而若不劈他,容他将一招“提撩剑白鹤舒翅”使全了,自己非死不可,难道为了相饶对方,竟白白送了自己性命么?霎时之间,他心中转过了千百个念头:这人曾害死自己父母,教自己一生孤苦,可是他豪气干云,是个大大的英雄豪杰,又是自己意中人的生父,按理这一刀不该劈将下去;但若不劈,自己决无活命之望,自己甫当壮年,岂肯便死?倘若杀了他吧,回头怎能有脸去见苗

7、若兰?要是终生避开她不再相见,这一生活在世上,心中痛苦,生不如死。    那时胡斐万分为难,实不知这一刀该当劈是不劈。    他不愿伤了对方,却又不愿赔上自己性命。    他若不是侠烈重意之士,这一刀自然劈了下去,更无踌躇。但一个人再慷慨豪迈,却也不能轻易把自己性命送了。    当此之际,要下这决断实是千难万难……(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响多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昔人称这是一首“寄托遥深”的咏物诗。其中,三四两句写得尤为凄恻动人,为什么?请结合全诗赏析之。原则二——

8、认识背景(1)郭沫若的《屈原》是要传达什么样的精神?这部戏是在反映抗战时期抗日爱国和投降卖国两条路线之间的斗争。该剧借屈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