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琦:让教育充满人文光辉(5)

于晓琦:让教育充满人文光辉(5)

ID:36226060

大小:3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07

于晓琦:让教育充满人文光辉(5)_第1页
于晓琦:让教育充满人文光辉(5)_第2页
于晓琦:让教育充满人文光辉(5)_第3页
于晓琦:让教育充满人文光辉(5)_第4页
于晓琦:让教育充满人文光辉(5)_第5页
资源描述:

《于晓琦:让教育充满人文光辉(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于晓琦:让教育充满人文光辉(5)让课堂洒满人文的光辉——从人文层面认识课堂教学让我们先来读一首小诗——课堂感怀课堂是生命的田园,一个种植智慧、生长幸福,收获爱与美的地方课堂是人生的收藏,流走的光阴总是留下无限的怀想有时候岁月是如此匆匆,上课时开始,下课时竟已百年,有时候岁月又是如此悠长朝花啊夕拾光荣和梦想一代一代的书声朗朗原来是课堂上经久不散的生命的回响教育是以人格培养人格,以精神涵育精神的过程。课堂是生长智慧,培育灵魂的土壤。一个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教师,必定是一个富有爱心,知识渊博,人格高尚的人道主义者。他深厚的

2、人文知识底蕴,对学生由衷的尊重欣赏和爱与关怀,他关爱自然,敬畏生命的态度,自由公正平等的价值理念,一定会自然地体现在他的课堂上,体现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体现在他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里。课堂是教师生命中难以割舍的职业领域,课堂与教师生命的价值紧紧连一起。教师的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就象一个光源,时刻散发出人性的光辉,照亮课堂的每一个角落;又象一粒火种,点亮学生心灵的火花。从而对学生人格的养成和发展形成深刻的影响。华东师大的叶澜教授曾经以追问的形式描述了充满生命力的理想课堂教学的情景。——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作?

3、——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们的力量?——你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你能否觉察出学生细微的进步和变化?——你能否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你能否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受关注?——你能否使学生觉得你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你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你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觉和谐的欢愉、发现的惊喜?我认为,这就是教育对人性之觉悟!这就是教育的人文精神!不可言说的情感交流和“身教”是至关重要的。融情感、

4、激情、意志、关爱于教育过程,这是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层面。人文教育应追求的正是这样的课堂境界——让课堂撒满人性的光辉。一、课堂——平等交往对话的舞台高效的课堂教学的本质是良好的师生交往互动。新课程让教学走上了平等对话的时代。这就要求教学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改变过去那种统治与被统治、主体与客体,人与物的关系,还教学一个本真的师生关系。即:“我——你”的关系(雅斯贝尔)。这里有两个观点需要明确:·在师生“我——你“关系中,师生双方都作为整体的独特的个人而相遇与交往,在相互对话中理解与接纳对方,教师要真正体会到学生

5、作为独特个体的需要、情感和态度的意向,体会到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主体的独特个性以及自由、创造和选择,并且信任学生,尊重学生,而不是把学生看作年幼无知不成熟的人而强迫学生服从自己的意志,接受自己的权威。·在对话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对学生的态度。也就是学生观的重构问题。对话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要把学生看成一个自我生命的实现者,对话式教育所要做的就是唤醒生命、激扬生命、引导学生去展示生命的力量。课堂,正是这样一个师生平等对话的舞台。优秀的教师善于在对话中以平等尊重宽容的态度悦纳学生,培养学生独立自由的精神

6、,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创造的潜能。教学案例评析1:“浸泡”还是“浸透”“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与“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课文《桂花雨》两处用同一个“浸”字,“浸”的意思是。。。。。学生林珊质疑。“浸泡”。老师释疑。“不仅仅有“浸泡”的意思!”学生李继海补充,“还有“浸透”的意思!”“为什么这样理解?”老师追问。“桂花盛开的时候,调皮的香气跑到每家每户的院子里,甚至钻进主人的被窝里。。。

7、。。。花香无孔不入,里里外外都被浸透了,这是闻到的香味,是一种浸透鼻孔的香味。”“还有呢?”老师冲着他点头微笑。李继海更加自信:“当桂花被当茶饮、当饼吃的时候,香味就浸到胃里,肚里,这是吃出的香味,是一种浸透血液的香味”。“好一个浸透血液的香味!”老师朝他伸出大拇指。“如果说浸透鼻子的香是暂时的,那么融入血液的香则是永久的;透鼻香飘飞一个季节,融入血液的香则弥漫人生的每个季节,所以,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永远月是故乡圆,水是故乡甜,花是故乡香!”。。。。。。这样的教学,是让学生“站起来”了。设若“独白”统领课堂,教师以

8、“浸泡”一锤定音后,学生往往就对“标准答案”深信不疑了。经常有这样的情景:纵使“浸泡”在特定的语境中显得不那么恰切、全面,甚至错了,也没有人敢怀疑。每每观摩这样的教学,总觉得学生仍然“跪”在课堂里。“站起来”,这三个字看似简单,但是,在课堂上,教师在生存意义和精神意义上真正让学生结束“跪拜”状态而站起来——既保持身体的等高,又保持心理的等高,平等对话,却绝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