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3)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3)

ID:36148213

大小:6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6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3)_第1页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3)_第2页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3)_第3页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3)_第4页
资源描述: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立体图形,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三个小立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2.借助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活动,经历观察、想象及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模型的形状。教学难点:根据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视图,能用正方体进行拼搭。教学准备课件、立方体模型、摄像头、方格纸。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师:当下我们的中国正在飞速发展,自主

2、品牌越来越有竞争力,刚刚在广州汽车博览会上就新发布了一款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无论是外形、动力还是空间都获得好评一片,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图片)2.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款车怎么样?为什么摄像师对相同的一款车要拍这么多张照片呢?预设:生:方便全面观察3.师:看来我们要从多角度观察物体,通常我们从几个方向观察物体?预设:生: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教师板书: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4.师:如果给你一个组合的立体图形,你会观察吗?我们就从这三个方向进一步全面的观察物体,看看

3、大家能够有什么收获?(板书题目:观察物体)【设计意图】从生活实际的现象引入新课,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明确研究主题。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二、探索新知1.观察同一立体图形(1)师:请看屏幕这是由四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有三位同学进行了观察:你能想象一下这三位同学分别是从哪几个方向进行观察的吗?预设:生:小刚从上面看的,小丽从正面看的,小明从左面看的。(2)师:到底对不对呢?你们的桌子上也有四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轻轻搭出这个立体图形,实际观察一下。(3)出示活动建议:

4、①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立体图形。②在方格纸上拼摆出你看到的图形。③验证拼摆的图形与观察到的是否一样。(4)学生活动,师巡视。(5)汇报信息:(将学生作品贴黑板上)(6)集体反馈:问:谁的观察结果和他的一样?看看,我们刚才的判断对吗?(7)小结:我们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了这个立体图形,通过从不同方向进行的观察,对于这个观察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吗?预设:生:通过观察这个立体图形,我们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设计意图】观察与想象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不可缺少的要

5、素。通过全面、有序的观察活动,使学生对所观察的物体有了整体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表象。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的同时,培养了空间观念,提升了学生的观察能力。2.观察不同立体图形(1)师: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这个由老师搭成的立体图形,搭建的方法有很多,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试试?(2)一生任意将四个小正方体拼摆成几何体(教师黑板上贴出学生对应作品)(3)师:请你先想象一下,然后在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几何体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4)学生动手操作(5)反馈交流,展示作品【设计意图】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的、、开放

6、的、积极的活动过程。给与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个性化的活动,并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辅助学生的观察和想象,明确结论科学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3.确定方法。(1)师:我们已经观察了两个不同的几何体,结果和大家想象的相同吗?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应该如何想象呢?有什么方法吗?同桌讨论一下。(2)集体交流(3)方法提炼:先确定集合体的长、宽、高,从正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高这两个要素;从上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宽这两个要素;从左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宽和高这两个要素。【设计意图】从更理性的角度引导

7、学生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总结提炼方法,培养学生探索知识本质的习惯和意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三、巩固提高1.基础练习: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小强从什么位置看到的?连一连(1)学生试连线(2)动手拼摆,验证想象2.提高练习:练一练  【设计意图】通过连一连、找一找、想一想和猜一猜的活动,使学生认知得到巩固,为后续课程中进一步研究二维与三维图形打下基础。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学生视野,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四、提炼升华1.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2.师:宋代大诗人

8、苏轼有一首《题西林壁》你会背吗?预设: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3.师:这首诗是什么意思你能解释一下吗?预设:生: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4.问:请你结合这首诗,再想一想今天学习的内容,有什么想法?【设计意图】通过跨学科的知识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凸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