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儿童文学应成为快乐文学——谈《 哈里· 波特》 给我们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儿童文学应成为快乐文学———谈《哈里·波特》给我们的启示徐玉容(成都大学学前教育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66)【摘 要】风靡世界的《哈里·波特》的出现,给世界各国的孩子们带来了极大的快乐,也给中国的儿童文学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它启发我们思考:什么是快乐?怎样从文学的角度给孩子们真正的快乐?在转变创作观念的同时,在创作实践中怎样真正实现“让孩子快乐,让孩子玩”这样一个目标,从而真正回归儿童文学创作的本位,让儿童文学真正成为快乐的文学。【关键词】儿童文学快乐文学启示中图分类号:I28 文献标识码:B 中国儿童文学一直无法摆脱一个怪圈:家长喜欢的书孩子
2、不喜欢,孩子喜欢的书家长不喜欢。英国在19世纪就提出了“快乐的作品给孩子以愉悦”,而我们的一部分作家至今仍没有真正思考过现在的孩子需要什么,而是一味地走“告诉你一个道理”的老路子,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并没有反映真正的儿童生活,而只是反映了成人理解的儿童生活,或是希望儿童过的一种生活的状况。这种虚伪的关爱阻碍了儿童文学的发展。儿童文学何时真正成为快乐文学,让孩子们真正从阅读中感到自由、快乐、满足甚至充满无限美好的期盼,是值得我们好好思考了。一何谓快乐?一般字典上对“快乐”下的定义多半是:觉得满足与幸福。德国哲学家康德则认
3、为:“快乐是我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的确,快乐是一种美好的状况,也就是没有不好或痛苦的事情存在,你觉得个人及周围的世界都挺不错。从这个意义上讲,笔者认为,要让儿童文学真正成为快乐文学,就是要让孩子们的需求在阅读儿童文学作品中得到满足,获得幸福,进而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处于一种美好的状态,然后以愉悦的心情看待周遭的人和事,在自己快乐的同时把这份快乐传递给其他人,获得共同的情感共鸣。要做到这一点,确实很不容易,这无疑给当今的儿童文学创作带来极大的压力。但也不是没有成功的例子。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风靡世界的《哈里·波特》的成功,对我们就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4、这样一本儿童读物,首印500万册依然供不应求的事实,使其成为书界有史以来的一个奇迹,也使其它畅销书在一夜之间黯然失色。当人们惊喜地发现《哈里·波特》使西方那些沉溺在电视、电脑面前的孩子们重新喜欢上了看书的时侯,我们不禁想追问,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何时能赢得如此众多的小读者。其实,细读这本书,就会发现,它的构思并不复杂,但矛盾跌宕起伏,悬念重生,充满童趣。主人公哈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物,在孩子看来,和自己差不多。他比同龄人显得瘦小,住在姨妈家黑洞洞的饭橱里,经常被凶悍的表哥欺负得到处跑。即使在魔法学校,哈利也不是最优秀的学生,他贪玩,不爱做作业,常常把魔药熬
5、得乱七八糟。在困难和危险面前,他也会软弱、退缩甚至恐惧。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邻家男孩儿,却具有巫师的禀性和传奇经历。也许每个人都能从他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充满了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我们童年时谁不曾梦见过自己在天上飞来飞去,餐桌上可以随时变出一大推吃不完的好东西?甚至,会忍不住想像自己骑着扫帚飞出窗外,甚至认为养一只猫头鹰做宠物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整个人都变得巫里巫气的。作品中人物活动的舞台是一个虚幻的魔术世界———“巫术世界”,与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即书中所称的“麻瓜”世界———截然不同。担任信使的鸟儿不再是衔着橄榄枝的鸽子,而是
6、模样不雅的猫头鹰,主人公哈利·波特借以在空中自由飞行的不是“旅行者”X号或是“阿波罗”X号,而是一把不起眼的扫帚柄;出出进进走的不是有门框的门,也不像艾丽斯那样需要兔子的引领,而是说一说口令就穿过画儿上的一个洞进入另一番天地,似乎在玩计算机呢;拿着魔杖比划比划,该来的来了,该去的去了,当然也有不灵的时候。还有更多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东西:巫师糖果店里有“冰耗子”、“果冻鼻涕虫”、“嘶嘶飕飕蜂”,而巫师笑话商店里还有“粪弹”、“饱嗝糖”和“咬鼻子茶杯”,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而霍格沃茨便是巫术大本营……难怪我们在阅读时,即使没有惊讶得目瞪口呆,也会不由得会心
7、一笑。也许,正因为每个人在他的身上发现了自己的影子,这个叫哈利·波特的小男巫将魔杖指向115个国家,征服了无数儿童的心,也征服了无数早已不再是儿童的成年人的心。请听听他们的心声吧:美国新泽西十岁的朱莉·埃德尔斯坦说:“我喜欢这个神秘故事,不得不追着往下读。它确实让你感到惊奇。每章末尾都带着问题,要你牵肠挂肚。”美国儿童图书馆联合会主席卡罗琳·沃德也说:“我同儿童书打了三十年交道,从未见跟这本书一样的。书很好玩,情景里有幽默感,不取笑人。具备一种很高层次的机智。”那么,为什么这么多著名儿童图书出自英美?据艾莉森·卢里(小说家、康奈尔大学英语教授、《纽约书评
8、》作者)看来,许多英国和美国人从未真正长大。他们或许表现出成熟的一面,但是在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