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331460
大小:63.7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23
《春教案设计梁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讲课教案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受训年级/班级:初一主讲人:梁舒指导教师:课题:《春》教学技能:教学时间:授课时间:训练目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标:能够正确读出并书写出文中的重点字词,积累精彩语句。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指导,细细品味赏析课文中的精美而富有特色的语句,了解相关的写作和修辞手法,揣摩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深入体会文中传达的微妙感情,联系生活实际,书写自己对春的感受。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朗读指导,赏析文屮所运用的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品味文屮的精美
2、语言,并积累精彩语句。难点:通过赏析文中的精美语言,揣摩作者蕴含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所用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应用(一)音乐导入1、播放一段咅乐。2、学生表达听完的感受。3、老师总结,引入主题。3分钟1、运用多媒体播放音乐。2、板题,讲诉课题与音乐的联系。1、学生表达感受。2、跟着老师…起理解课题题意。播放音乐(二)初读课文,勾画出不懂的字词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在文章中找出重难点词汇。3、同学Z间相互交流5分钟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媒体出示整
3、篇课文)。2、板书一些重难点词汇。(酝酿ytm、nidng、黄晕(y(m)应和(hQ)瞭亮(lido)等等。3、进行词语教学:学习“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辨析字型字意。1、跟着朗读的同学…起浏览课文,并试着理解。2、在文章中的重难点词汇或句子下而做上标记3、适时翻阅词典等助学工具,帮助口己理解呈现整篇课文(三)作者简介1、大概了解作家生平。2、了解作者的主要作品,及其创作风格。5分钟1、媒体展示作者的资料背景。2、点名提问有关作者的信息。3>老帅讲述其生平经历及上要作品4、板书其创作风格。1、耍
4、注意看多媒体的资料展示,同时也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2、跟着老师的思路学习,并且做好笔记。展示作者的背景资料(四)再读课文,T解文章描写“春”1、根据课文内容,给文章分段,理解段落大意。2、分别找出三个阶段:“盼春”、“绘10分钟1、给同学分组,可分为:“段落分层组”、“问题探究组”、“答案分析组”。2、在媒体上展示“问1、根据自己的所在小组,积极地完成自己的工作。2、积极地思考老师给出的问题,并把自己的想法和人家一起分呈现“问题”,展示图片的三个部分春”、“赞春”中描写“春”的句了并且分析其特点
5、。3、小组交流,找出八幅春景图。题”,供以同学思考。3、在同学们的探讨中适当的给予意见。4、在媒体上展示六幅“春景图”。5、同学们讨论结束后,对其结果加以评价,并给出日己的看法。3、对照自己的想法再结合老师所讲的内容与教学图片,进行理解并做好笔记。(五)精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1、找出好词佳句,分析其艺术特点和情感。2朗读体会,推荐佳句朗读并说出自己的体会。3、感受文章所呈现的画而,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15分钟1、老师带头进行佳句朗读,并谈谈H己的理解。2、要求学牛自山地进行佳句推荐朗读,
6、谈自己的感受。3、在媒体上展示一些“好词好句”,讲解其艺术特点和情感并板书重要内容。4、点名回答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老师评价和总结。(媒体展示总结)1、在文章中勾划出一些好词好句,白己体会其妙处。2、积极地与大家分享,有感情的朗读,并说出自己的感悟。3、深刻体会,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情感。4、结合老师的讲述和媒体展示,认真体会并做下笔记。展示“好词好句”与所体现的思想情感(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1、总结通过此文章,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春”,文章的大体结构是什么样的。2、布置作业2分钟1、请学生说说
7、口己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春天,在此基础上加以总结。2、布置作业:掌握字词、熟读课文并背诵1—5段。1、根据课文内容,自山表达自己所感受到的春天。2、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一、盼春(4)C春醒图—自然醒热爱春天板书设计赞美春天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春草图——草报春春花图—花争春二绘春(2-7)<春风图一风唱春春雨图—雨润春人迎春三、赞春(8-10)新、美、健对于七年级的学主,他们的思维在发展,有一种叛逆心理,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因此,老师在教学这一篇美文时,应积极引导,让学生学会欣赏春的画卷,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8、。教学反思语文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教学朱口清先生的春,这篇诗意盎然、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滔滔不绝地讲授,机械地、繁琐地逐一分析五幅图画,学住在卜面认真地作笔记,尽管学住把笔记写得密密麻麻,我想,这也无疑是对新教材的一种背叛,是与新课标的要求背道阳驰的,结果肯定收效甚微。这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主实践,合作讨论,探究疑难,可以说人人都在这节课中“动”了起来。这样,既体现了新教材的理念,又锻炼了学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