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226914
大小:163.3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3-04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期末检测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补充:公元纪年法:世纪、年代、计算方法(跨越公元前、公元后,则是两个数字相加再减1)1.我国境内几个重要古人类遗址的区域位置。元谋人。北京人使用天然火。(书八上P6页)(知道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的位置,包括所在的省份。地图中的位置。)(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170万年。(2)北京人: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使用天然火。2.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定居生活。(书八上P12页;图:八上P12页图1-14,图1-15,图1-17,图1-20。P27页图2-5)生活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建筑作物陶器河姆渡遗址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气候湿润水网密布干栏式水稻
2、黑陶半坡遗址黄河流域(陕西西安)气候干燥河流少半地穴式小麦粟彩陶3.黄帝、炎帝和华夏族。禅让制。(书八上P17页)(1)黄帝和炎帝是距今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2)黄帝的功绩: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打井,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炎帝的功绩:发明耒耜,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3)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华夏族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4)尧舜禹“禅让”:中国部落社会推举贤能的人担任部落首领的办法。4.夏朝的建立(公元前2070年)。(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3、。(书八上P28)商代甲骨文。(书八上P37页;图:八上P37页图2-26)(2)甲骨文:商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我国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5.西周分封制。(书八上P70页;图:八上P71页图4-2)(1)受封者的义务:服从国王命令、交纳贡品、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物,保卫周王室,定期朝见天子等。(2)积极作用:确立了周王室的权威,扩大了周朝控制的区域,巩固了奴隶制国家政权。(3)消极作用:诸侯王权利和土地的扩大会威胁周王,为后来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埋下了祸根。 (
4、4)宗法制:周代分封制的基础。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力的制度。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6.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的特点。(书八上P72页;图:八上P73页图4-4;八上P74页图4-6)(1)时间:公元前770-前221年①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出现大变革;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②经济上: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质的飞跃,社会经济发展。③民族关系上:民族的交流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④思想文化上:划时代的变革.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这一时期各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孔子和儒学。(书八上P76页;图:八上P76页图4-12
5、)(2)儒家思想:孔子(春秋晚期人,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创始人),主张仁、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启发式教育。影响:从西汉起,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一直延续两千多年。百家争鸣①主要的学派、思想家及其代表思想学派代表人物时代主要主张经典格言儒家孔子(创始人)春秋晚期“仁”“克己复礼”“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孟子战国时期“仁政”“民贵”“君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道家老子(创始人)春秋晚期“无为”、顺应自然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墨家墨子(创始人)战国前期“兼爱”“非
6、攻”视人之身,若视己身法家韩非子(创始人)战国时期法治兵家孙子(兵家鼻祖)春秋末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膑战国时期“事备而后动”②百家争鸣的性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③百家争鸣的影响:在百家争鸣中,各派不仅阐述自己的主张,还相互论争和批判,彼此吸收合理的成分,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商鞅变法的意义。(书八上P75页;图:八上P75页图4-10)(3)秦国商鞅变法①目的:富国强兵②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织,奖励军功,设立县制,编制户口。③意义:是战国时期最全面、最彻底的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后来秦统一六国打下基础。7.秦始皇统一中国和建立秦朝。(书八上P78页
7、;图:八上P79页图4-18,图4-19,图4-20,图4-24)(1)秦始皇(赢政):灭六国,成统一,建秦朝(前221年,定都咸阳)------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疆域辽阔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①政治上:建立起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中央设丞相、太尉、御使大夫,地方上推行郡县制);②交通上:修驰道,统一全国车辆两轮之间的距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