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死刑的限制与废止

试论死刑的限制与废止

ID:34197210

大小:69.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3-04

试论死刑的限制与废止_第1页
试论死刑的限制与废止_第2页
试论死刑的限制与废止_第3页
试论死刑的限制与废止_第4页
试论死刑的限制与废止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死刑的限制与废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试论死刑的限制与废止学号YB0909057950004姓名黎玲娇学院远程教育学院指导教师(暂不填写)专业法学论文成绩完成时间:2011年10月10日16UniversityofInternationalBusinessandEconomicsGraduationThesis/DesignTitleOnthedeathpenaltyandabolitionofrestrictionsDepartment/SchoolDistanceEducationSpecialty(chooseone)InternationalTrade/F

2、inance/LawAuthorofThesis/DesignOnthedeathpenaltyandabolitionofrestrictionsStudentIDNo.YB0909057950004ThesisAdvisor(暂不填写)Grade200209Date16目录摘要4一、死刑的概念和功能5二、死刑起源、发展与现状5(一)死刑的起源、发展5(二)死刑的现状5三、国际社会废、减死刑现状6四、现阶段死刑限制和废止的国际发展趋势7(一)限制和废除死刑的进程不断加快7(二)限制、废除死刑运动由区域波及世界7(三)限制死刑适用日趋严格7(四)死刑限制与废止逐步国际法制化8五

3、、我国死刑立法概况和现行刑法典对死刑的规定8六、关于我国对死刑的改革9(一)死刑改革的紧迫性10(二)死刑保留的必要性10七、中国对死刑的限制10(一)现阶段我国对死刑的限制性规定11(二)我国限制死刑制度的完善12八、未来我国死刑削减趋势和改革设想13(一)实质性削减14(二)技术性削减15(三)实际执行的限制15九、总结15十、参考文献1616摘要社会在发展,历史在进步,人类也不断地走向文明。当历史的车轮将人类带入21世纪的同时,也把“尊重人权、文明法治”摆在了人们面前,世界范围内关于死刑限制与废止的争鸣即不绝于耳,现实要求人类更理性、更文明的看待和解决死刑在当今法治建设中

4、的定位和去向问题。死刑的废止和限制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更是时代进步的客观要求。它的正确适用和改革不仅有利于昭彰法治的公正,而且有人类向更的文明方向发展。关键词:死刑死刑限制死刑废止死刑的废止问题是当代现代化刑事法治发展进程中人们必须予以正视和不容回避的问题,自200多年前刑事古典学派的鼻祖——意大利刑法学家贝卡利亚首倡废除死刑以来,世界范围关于死刑的限制与废止的争鸣即不绝于耳。贝卡利亚在他的《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之中,就首次从理论上系统地论证了死刑的不人道性、残酷性和不如意性,从而也揭开了死刑存废之争的序幕。由此,对死刑功能的认识和存废便成了人们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沧桑变幻,人类文

5、明已经进入21世纪,大幅度限制死刑以至彻底废除死刑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加以当代法治文明发展所日益普遍认可死刑存置的不合理性,值得我们重新审视这一亘古以来为民众和历代统治者所关注的“严刑峻罚”。人的基本权利观念的弘扬,对社会正义的重新审视对国家公权力的合理拷问,以及现代社会的繁荣发展,都促使人们对死刑产生深刻的质疑:死刑是否确实具有正当性?是否切实符合人们关于正义的普遍诉求?死刑是否属于一种严酷的刑罚?国家是否有权力剥夺公民的生命权利?死刑是否真具有吓阻犯罪的功效?在这种潮流的推动下,死刑废止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刑法问题,而关系基本人权乃至社会文明与进步,它已不再

6、是一国内部事务,而为国际社会所共同关注。1赵秉志主编《中国废止死刑之路探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总序,第1页。16一、死刑的概念和功能所谓死刑,简言之就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方法。死刑,作为人类最古老的刑罚,也是我国刑罚体系中最严厉的惩罚手段,至今已存续了数千年。从它的产生、发展并盛行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其存在是有生命力的——它以最强的威慑效果在惩罚犯罪和预防犯罪中独树一帜。当犯罪分子被判处死刑并交付执行后,犯罪分子生命终结,从生死观的意义上讲,人都具有趋利避害、向乐避苦的本质和求生的本能,这样,死刑的严惩性迫使犯罪分子不得不考虑犯罪的所付出的代价,一般

7、的人是不会以生命为赌注而进行犯罪。这就是死刑最直接的功能效用,也是其存在生命力的源泉。二、死刑起源、发展与现状(一)死刑的起源、发展死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血亲复仇。在原始社会的氏族制度下,以血缘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凡伤害个人的便是伤害了整个氏族。从这个氏族血缘关系中便产生了为全体氏族成员所绝对承认的血亲复仇的义务。恩格思曾指出:“假如一个氏族成员被外族人杀害了,那么被害者的全氏族必须实行血亲复仇。”随着私有制的发展,氏族制度受到了扬弃而建立起了奴隶制国家,血亲复仇权逐渐受到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