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松毛虫综合防治技术在仁化县成功应用

马尾松毛虫综合防治技术在仁化县成功应用

ID:34159610

大小:57.7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4

马尾松毛虫综合防治技术在仁化县成功应用_第1页
马尾松毛虫综合防治技术在仁化县成功应用_第2页
马尾松毛虫综合防治技术在仁化县成功应用_第3页
马尾松毛虫综合防治技术在仁化县成功应用_第4页
马尾松毛虫综合防治技术在仁化县成功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尾松毛虫综合防治技术在仁化县成功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马尾松毛虫综合防治技术在仁化县成功应用【摘要】马尾松毛虫是我县松林的主要食叶害虫,重复使用化学药剂,导致马尾松毛虫成。自20世纪80年代初始,以林业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理论为指导,综合防治,依法防治,采取无公害防治、营林措施等方法,通过三十年的研究与应用,我县常发性马尾松毛虫得到实质性的有效地控制,连续三十年来,有虫不成灾,实现生态良性循环。【关键词】马尾松毛虫;松树;综合防治;研究应用1概述1.1广东省仁化县位于湘南、粤北、赣南三省交界的南岭山脉中段,属中亚热带南缘,全县人口23.13万人,国土面积215130ha,有林地面

2、积158220ha,森林覆盖率76%,现有纯松林面积55760ha,松林面积占现有林地面积35%。1.2仁化县多年平均气温19.6°C,多年平均降雨量1665毫米,多年平均日照总时数1725小时,具有中热带向南亚带过渡的季风性湿润气侯特点。1.3为害我县松林的食叶害虫主要是马尾松毛虫。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Walker)分类地位:鳞翅目Lepidoptera,枯叶蛾科Lasiocampidae寄主:主要为害马尾松,亦为害黑松、湿地松、火炬松。松树一旦受害,轻则生长迟缓,严重时形如火烧,使成片松林

3、枯死,马尾松毛虫毒毛刺入人体还会引起皮肤红肿、刺痒,重者引起松毛虫病。我县马尾松毛虫一年发生3代,第一代5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二代8月至9月下旬,越冬代以4龄幼虫于11月中旬越冬,翌年2月开始活动。5-6龄虫食量最大,受惊扰时,有显示毒毛表示反抗的象征,一般喜食老叶,食料缺乏则下树爬行迁移。约100条幼虫便可吃光一株10年生松树的全部针叶。20世纪80年代初,曾出现马尾松毛虫大发生时吃光松针后,爬进村庄,危害人畜。1.4由于特定的气候、地理环境、大面积营造纯松林,使马尾松毛虫成为我县松林的主要森林食叶害虫,过去忽视生态治理,

4、重复使用化学药剂,导致松毛虫成灾。据历年数据统计1980年、1981、1987.1989年马尾松毛虫曾多次大发生,1980年马尾松毛虫发生面积21750ha,1981年马尾松毛虫发生面积8970ha,1987年马尾松毛虫发生面积7330ha,1989年马尾松毛虫发生面积7270ha,使我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以及社会稳定、森林生态安全受到影响。1.5自20世纪80年代初始以''预防为主、依法治理、科学防控、促进健康"为基本方针,我县森防以林业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理论为指导,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的防范,转变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观念,从传

5、统的化学防治向生物防治、综合防治转变,依法防治,采取无公害防治(生物防治、人工防治、无公害药物防治)、营林措施等综合防治方法。通过30年的马尾松毛虫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我县常发性林业有害生物一马尾松毛虫得到实质性的有效控制,连续30多年来,有虫不成灾,实现了生态良性循环。2马尾松毛虫综合防治技术的特征、原理2.1技术的特征以林业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理论为指导,以生态控制为主,以“预防为主、依法治理、科学防控、促进健康”为方针,采取无公害防治(生物防治、无公害药物防治、人工防治、物理防治)、营林措施等综合防治措施。2.

6、2技术的原理从维护森林生态环境的观点出发,利用生物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人为地促进森林生态平衡。从造林规划科学管理,适地适树,营造混交林,封山育林,创造生物相丰富的混交林结构,形成一种有利于林木生长而不利于虫害流行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自身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2.3马尾松毛虫综合防治技术措施1.3.1生物防治从1980年始在每年的春季2-3月份,喷洒白僵菌粉剂防治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后期),马尾松毛虫的防治重在抓好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后期)的预防工作。白僵菌在林间建立自己的种群,它长期持续地对害虫发挥控制作用。2.3.2无公

7、害药物防治(仿生物、化学防治)按国家规定要求,进行无公害药物防治,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化学防治选用具有选择性、低毒、对环境污染小的药剂,在20世纪,马尾松毛虫1〜3龄幼虫期多喷洒高效低毒的化学药物灭杀毙,21世纪后则使用灭幼腺III号仿生物制剂或粉剂,或灭幼腺III号仿生物制剂和白僵菌粉剂混合剂。2.3.3人工防治利用马尾松毛虫发生、生物性特点,在人口较多、林木较低矮、虫灾面积零星分散的地区,组织人工采卵、摘茧或捕杀幼虫这种方法不污染环境。2.3.4营林措施2.3.4.1营造混交林马尾松毛虫猖獗成灾多起源于大面积的松树纯林,马

8、尾松毛虫是寡食性害虫,实行多树种混交,重视保护林内植被,种植蜜源植物,对过稀的纯林或马尾松毛虫发生的虫源地以及残次林,进行补植套种阔叶树,营造多树种、多层次的混交林,现有混交林面积:21000ha,形成了不利于马尾松毛虫生存和繁殖的生态环境,为有效地控制马尾松毛虫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替代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