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文】《周易與懷德海之間》評述.doc

【7A文】《周易與懷德海之間》評述.doc

ID:34040939

大小:3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3

【7A文】《周易與懷德海之間》評述.doc_第1页
【7A文】《周易與懷德海之間》評述.doc_第2页
【7A文】《周易與懷德海之間》評述.doc_第3页
【7A文】《周易與懷德海之間》評述.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7A文】《周易與懷德海之間》評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5A版优质实用文档【新書評介】《周易與懷德海之間》評述唐力權,《周易與懷德海之間》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印行民國七十八年六月初版423+8頁訂價新台幣220元傳佩榮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一哲學作品可以大致分為三類:一是直接面對問題,發揮系統的見解;二是就上述原創的見解,加以個人的詮釋;三是進行比較及會通各種不同的詮釋。這三類作品當然有其存在上的先後順序,例如我們總是先研究古典名家的原著,獲得一些靈感與啟發,然後提出個人的看法;不過在價值上,倒未必不能「後學轉精」,顯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成績。唐

2、力權教授的「周易與懷德海之間」(黎明版),正是一個耀眼的例子。這部厚達四二三頁的作品,表面看來是要比較「周易」與「懷德海」,因此似乎是屬於第二類的範疇,而事實上卻兼顧了第一與第三類。我們在這部書中,看不到任何對懷德海與周易的系統論述,也找不到兩者之間條列式的對比。換言之,作者是在借題發揮,把他自己二十餘年的哲學功力,像滴水穿石一般地,塑成一個令人驚訝而又美妙神奇的哲理世界。令人驚訝,因為作者發明一套新穎的語詞,如「場有」、「同融」、「繭心」、「行溝」、「超切」、「易印」,以及他最樂道的「姿態形上學

3、」等等,如果讀者不曾邊讀邊記他的界說,就根本無法入窺堂奧。這真是典型的自成一家之言。作者的勇氣與膽識確實罕見。書評執筆人必須承認:在我念過的所有中文哲學作品中,包括翻譯的在內,要以本書的名詞與術語最為「有礙」。45A版优质实用文档5A版优质实用文档那麼,為何我又說它美妙神奇呢?因為,一旦明白作者的語詞之後,一個環繞「泰古哲學原意」而展開的哲學大觀園,從肯定「一切思想都是人類依身起念,依念作繭的產物」,到通觀中國、西方、印度三大文化體系的異同、優劣、曲直,就原原本本地呈現在我們眼前了。任何受過哲學訓

4、練的人,都會本能地排斥作者的企圖,因為他的企圖太大了,想要從頭說明事情真相,超越一切哲學流派之上。但是,稍加忍耐與謙虛,我們就會發現:作者的一貫見解可以自圓其說,並且具有高度的說服力,使我們即使不完全同意他的理論,也必須承認他在當代中國哲學界的突出地位,已經可以確立了。二周易是中國古代的思想寶典,其中含藏的智慧是全面而根本的,亦即融貫了天道、地道與人道。但是這種智慧是如何產生的?它背後的條件與預設又是什麼?唐力權教授由於研究過懷德海的歷程哲學(這是他二十年前博士論文的題材),明白「相對相關性」是萬

5、物的存在樣態,領悟「依場而有」的道理。這是否也是周易作者的立論基礎?換言之,周易的陰陽、剛柔、乾坤等,都是相對相關的用語,它們形容無數而恆在的「場」,使萬物因而得以存在及感通,而其最終根源則是太極。「太極乃是一生生不已的生命洪流,一個變動不居隨時位而轉化的創進體。」(頁3)這句界說頗有懷德海的味道,可見作者書名的取義。不過,要點不在這裡,而在周易與懷德海所依據的所謂「場有哲學」,是進一步符合「泰古哲學原意」的,而這才是作者所要深論的題目。「泰古哲學」藉泰古語言來表達,泰古語言是「依形軀而念」的,亦

6、即當人類直立來的時候,所見一切頓時豁然開朗,所用語言也是扣緊形軀而發的,並無任何抽象玄妙的地方。例如,周易的陽爻陰爻,就分別代表身體的直立不曲與身體彎曲狀態。又如,中庸所謂「至誠」代表直,「致曲」自然是曲了。這種解釋乍看之下,有些怪異,但是作者接著由「形態」、光態、力態」三種角度來分析「剛柔」與「陰陽」的使用,卻又顯示了泰古語言的可信度甚高。順此進展,我們彷彿看到初民的哲學世界一步步揭開了序幕。初民與宇宙原是不分的,相應相感、相需相成。但是,人類有「心」,心是依形器而起的靈明作用,具有明覺性、主宰

7、性、終極性(頁19)。心對於宇宙萬有既然可以感應,也就有所取捨,否則無以突顯人之目的性或指向性,亦將無以使人付諸行動,判定價值。於是,西洋、印度與中國各自把握不同的重點。作者認為,西洋的典形45A版优质实用文档5A版优质实用文档是「感異成隔」,見到萬物之分殊而落入個體性中,形成「有隔無融」。印度的典形是「感同成獨」。見到萬物之類似而認定物無別,形成「無隔無融」。中國的典型是「感一如實」。既能見到萬物之同,又能兼顧個別差異的實際狀況,這是「有隔有融」或稱「同融」。(頁47-51)不同的典型各有利弊得

8、失。推究其源,則希臘的「愛羅」(Eros),印度的瑜伽(Yoga),分別顯示了外向的控制性與內向的控制性。中國則以「易道」為主,求其感通和諧,但同時又難免過度落實,欠缺虛涵性,以致創造力不彰。作者認為:「中國傳統學心靈最大的弱點是缺乏涵虛的容忍性。」(頁75)必待虛實互生,超切並行,掌握「既超越又親切」的體用關係,然後才能參贊天地之化育。像這種獨到的判斷,在本書中並不少見。他在第四章「仁性關懷與匠心匠識」中,指出「簡別外在」這四個字幾乎可以概括了整個西方傳統哲學與文化的精華。(頁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