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

ID:33905333

大小:493.92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3-01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_第1页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_第2页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_第3页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_第4页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一项最符合题冃要求。)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岀的四个选项中,只有1•山东武氏祠有一汉画像石刻,上而刻有“因宜教田,辟土种谷,以振万民”的文字,该石刻应该是对谁的赞扬A.神农氏B.大禹C.汉武帝D.商鞅2.请辨别下图,被史学界称Z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的是CD3..下列对于屮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井川制是-•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B.战国时期的改节确立了十地私有制C.口耕农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D.

2、均川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自唐代开始实行4.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馋'o”后来,三国时蜀和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A・灵渠B.郑国渠C.都江堰D.芍陂5.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公田变为私田B.铁犁牛耕的推广C.国家走向统一D.封建制度的确立存在4.观察《牛耕画像石》,你能得出的信息是A.汉代开始出现牛耕B.汉代耕作技术有了提高C.耕犁已经相当完善

3、D.汉代耕犁便于调节深浅5.《礼记・王制》记载“田里不鬻(池卖)”o这种土地制度于A.夏商吋期到西周吋期B.夏商时期到秦朝吋期C.春秋时期到战国吋期D.战国时期到秦汉吋期6.《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该作品(右图),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该作品主要反映出清代A.出现一牛--人的耕作技术B.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C.铁农具与犁耕技术开始流行D.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7.在今天的收藏领域,官窑瓷器比民窑瓷器更受青睐,拍卖价格也更高。这主要是因为官窑产品A.年

4、代久远存世量大C.造型别致D.工艺高超8.下图是屮国古代的一种机械工作示意图。其屮一个转轮的左边装有一个两头粗、屮间细的小轮,小轮的一边通过传送皮带和转轮相连,另一边通过顶部的曲柄和左边的杠杆相连,从而实现了转轮和皮囊之间的传动。这是A.春秋战国时期冶炼生铁的淬火工具B.西汉的播种工具楼车C.东汉南阳太守杜诗的水排D.唐朝的灌溉工具筒车11・《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C.以

5、生产成木较低,白给白足D.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12.下列有关“工官”制度的叙述,哪一项与史实不符A.“工官”制度下技术工艺的传承具有封闭性B.“工官”制度下行业Z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A.“工官”制度使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而只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B.“工官”制度使工匠有专门的户籍,从事专业化的生产,其劳动创造性和积极性较高12.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Z,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Z,锻令相入,谓Z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A.春秋时期B.西汉C.南北朝D.北宋1

6、3.右图为古代青花龙纹人缸,根据所学知识及图片所含信息判断它最有可能出白A.唐朝的官窑B.宋代的民窑C.明朝的官窑D.清初的民窑正确反映的历史信息是14.下图是甲骨文中三个字,依次是丝、桑和蚕。能①中国的丝织业不晚于商朝②商朝的农业比较发达③本材料可用來直接证明商朝已有种桑养蚕的历史④商朝时人们的主要衣料是丝织品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16•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A.由官府控制B.不受官府的干预C.存在官营和私营的区别D.以私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17.在中国古代历

7、史上,最稀少和最美的东西,往往会被皇家垄断。宫廷收藏的手工艺品主要來白于A.民间私营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外国贡品18.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A.民营丝织业的兴盛B.官营丝织业的兴盛C.民营制瓷业的形成D.民营冶金业的兴盛17.“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小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十•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了人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最主要反映了A.精耕细作的必要性B.井

8、田制的瓦解C.人口膨胀的压力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20在一座古慕屮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口如雪的口瓷,闻名屮外的粉彩。这座慕葬的时间最有可能是A.魏晋B.隋唐C.宋代D.清代21.对比图一和图二,从中可以观察到的是石犁二铁犁A.生产模式的变化C.社会组织的完善22.形成"一粥一饭,B.生产工具的进步D.经营方式的改变当思来Z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观念的社会苗景是A.小农经济盛行C.商品流通不畅B.闭关锁国政策推行D.传统手工产量不高23.观察下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