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822432
大小:55.9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1
《幼儿养成教育计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瓦窑沟中心幼儿园幼儿养成教育工作计划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3—6岁的孩子各种行为尚未定型,加强对他们的品德教育,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可以看出完美的教育从來都是非常重视良好习惯的训练和培养的。行为习惯包括许多内容,如礼仪教育、劳动、生活习惯、爱惜物品、自理能力等。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家庭也应严格要求,这就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合力,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具体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在《幼儿园工作规程
2、》和《纲耍》精神指导下,深入贯彻《关于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意见》精神,从要求幼儿“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学习”的指导思想出发,以教师和家长的行为规范作表率,幼儿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为基本线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狠抓落实,开创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新局面。:、总目标:1、互相谦让,自己有进步不骄傲,愿意学习小朋友的优点,能为同伴的进步而高兴。2、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有益活动,有自信心。3、知道对错,能按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行动。4、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5、爱护公物,节约用水。6、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7、乐于接受任务,努力做好力
3、所能及的事。8、诚实勇敢,知错能敢。9、有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识,知道关心和保护自己。10、爱父母、爱同伴、爱家乡、爱祖国。三、阶段目标:第一阶段:1、能愉快的上幼儿园,学会欣赏他人与自己的长处。愿意学习同伴的优点。2、乐意收拾玩具整理物品等。3、做事有始有终,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简单的任务的能力。第二阶段:1、与同伴友好和处,能主动关心同伴和弟弟妹妹,肯谦让,有同情心。2、学会生活自理,乐意为班级服务。3、爱护公物,节约用水,不浪费粮食,吃饭不挑食,不剩饭菜。4、遵守常规,注意安全。第一:阶段:1、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养成良好的读写姿势。2、对人热情,主动使用礼
4、貌用语,学做小主人3、尊敬长辈吃东西先请长辈吃。第四阶段:1、能分辨好坏,是非,学习好榜样,不学不模仿不良行为,并努力按正确的做。2、知道要做诚实,勇敢、守信的小朋友,有了错误能在大胆承认。3、能向别人提意见,接受别人的帮助并改正缺点。四、实施途径和方法1、设立家教宣传栏家教宣传栏是老师与家长之间沟通联系的专栏,是反映保教工作情况的「扇窗户,更是进行教育交流的…块园地,加强教师和家长Z间的沟通和了解,使双方形成合力,共同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通过家长会、谈话等向家长介绍一些教育信息,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使家长了解、掌握幼儿园行为习惯的具体内容,不同阶段的不同要
5、求,更好地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工作,同时家长也可以把自己的见解和要求,从而实现家园携手,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搭建家园一体化教育的桥梁。2、组织家长座谈会利用座谈会组织家长围绕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中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女口:在家庭中如何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通过讨论,使家长知道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德是形成高尚情操的重要内容和条件。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长忽视这方面教育,事事处处为孩子着想,辛辛苦苦为孩子吃穿。孩子从小只想“人为我取”,不想“我为人用”o家长要了解到在向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时,首先应进行自我服务性劳动,教育幼儿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穿脱衣服,洗手
6、绢,也要为别人做…点事。如回家后,幼儿帮助爸爸、妈妈拿拖鞋,帮助爸爸妈妈摆放碗筷等。3.开展“牵手两代”亲子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可以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亲眼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增添了乐趣。-是结合上题活动,我们发动家长配合开展“爸妈松松手,要让孩子露-手”系列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了解爸爸、妈妈的辛苦劳动,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让爸爸、妈妈操心。在日常生活中帮助爸妈做一些自己会做的事情,如:擦桌子,扫地,倒垃圾等。从而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陶冶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增
7、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合作意识,丰富幼儿社会交往的知识经验,使他们变得更爱集体,更爱他人。二是开展“献爱心”活动。幼儿和家长向边远贫困幼儿损献书籍、衣物、玩具、食物等,使幼儿懂得关心有困难的人,并将自己的快乐分享给他人才是一个真正幸福的人。4、开展家长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会:全园家长会、班级家长会、几代同堂家长会,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家长的需要,向家长讲授科学育儿的知识;根据家长对教育子女的难题进行咨询,切实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密切家园联系,共同教育好幼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