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间性-建构及谐师幼关系伦理基础

主体间性-建构及谐师幼关系伦理基础

ID:33692162

大小:59.3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28

主体间性-建构及谐师幼关系伦理基础_第1页
主体间性-建构及谐师幼关系伦理基础_第2页
主体间性-建构及谐师幼关系伦理基础_第3页
主体间性-建构及谐师幼关系伦理基础_第4页
主体间性-建构及谐师幼关系伦理基础_第5页
资源描述:

《主体间性-建构及谐师幼关系伦理基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主体间性:建构及谐师幼关系伦理基础摘要:在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幼儿和教师是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对立的异质的两极,不仅仅只存在有合作、和谐的一面,也存在冲突甚至对抗的一面,师幼冲突是教育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试对一些师幼冲突案例进行探讨,以期从这一哲学视角找到构建良性师幼关系的途径O关键词:师幼冲突;主体间性;和谐师幼关系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5-0271-02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幼儿与教师间的冲突并没有人们想象当中那么激烈,而是更多地表现在日常的教学琐事当中。幼儿教师如何看待、处理这些问题对于师幼关系的构建是很重要

2、的,而其中凸显的很多问题也值得我们广大教育者深思。本文将从建构主义主体间性的哲学视角,试对师幼冲突的原因及如何构建良性师幼关系做一些探讨。一、冲突情境中的教师与幼儿案例一:一次上蒙氏课C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小朋友之间相处的规则,举例讲小朋友在请求和别的同学一起完成工作的时候,"要礼貌地征求别人的意见,可以先问对方我能和你一起工作吗,不可以粗暴地抢过来自己做”,边说边拉着小Y同学做示范。可能小Y同学在板凳上没坐稳,这一拉,一下就将小Y同学连人带凳子摔了一跤。这样,小Y同学就肆声哭了起来。C老师说“你看小Y同学,老师在做示范,如果在邀请别的小朋友一起完成工作的时候,你这样做就会弄疼

3、小朋友对不对?”小Y同学没有得到老师的哄劝,一直不止声,C老师就说你再这样我只好请你一个人坐墙角反思To小Y同学这才渐渐作罢,抹掉了眼泪。案例二:今天小Y同学,因为对C老师讲“你是坏蛋、臭大便”罚坐墙角。他现在正发飙,对着墙角嘶声大哭。C老师讲,大家都别理他,他就这样,一会就没事了。可能因为这样的缘故,小Y同学感觉你们大家居然谁都不理我,居然摔起了身边的凳子,险些就碰伤周围的小朋友。C老师一个大步跨上去,跟他讲:怎么样?是不是不想在教室呆了,不想呆就请你出去,说着就将他往教室门外带。小Y同学作势躺在教室地上不起来,但C老师还是抱起他关到了门外。小Y同学没办法,狠命得砸门也不

4、管用,在门外只是一直哭、一直哭。二、冲突事件处理中教师的伦理立场分析(一)案例界定本文案例情景属于典型的师幼冲突事件。案例分析依据如下:师幼冲突是基于幼儿、教师之间各自所要达成目标、现有价值观、占有资源多寡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公开和直接的分歧、对立且互相干扰的互动,并伴有明显的消极情绪反应的产生。案例符合师幼冲突的五个方面表现:一是行为双方C老师和小Y同学同时在场;二是小Y同学在表现出某种不友好行为后,C老师采取措施加以应对,小Y同学在受到C老师的“制裁”后,情绪和行为表现更为消极。在这一系列互动的行为集合中,师幼双方都有明显的相互指向性行为;三是小Y同学感觉自己的要求没

5、有从C老师那里得到满足,C老师感觉自己的教育行为没有得到小Y同学的正确回应,C老师和小Y同学行为双方互相意识到了对方的行为反映,并都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受到了来自对方的干扰;四是小Y同学和C老师的师幼冲突行为事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互动的行为过程;五是C老师在看到小Y同学的不友好表现,以及小Y同学接受C老师的教育过程中,双方都伴有明显的消极情绪反应。(二)冲突事件处理中教师的伦理立场分析案例中,C老师在处理与小Y同学的冲突中比较主观,缺乏与小Y同学的良性对话式沟通,而且从其多次处理方式中也可以看到C老师对与小Y同学的师幼冲突的处理方式已经形成一种相对稳定、固执的模式,可以说是一种成

6、见。但通过几次课下接触,有时候感觉小Y同学还很懂事,乐意帮老师干活,尤其在小朋友用餐后,有时帮老师收拾餐具、搬搬桌子,显然桌子很沉他是搬不动的,但是他会加入我们,比一些只懂得照顾好自己的小朋友,在这方面很是值得表扬的。而且多次实习的观察也可以看出小Y同学对L老师从来没有说过脏话或撒过泼,而且很听L老师的话,显然和C老师,他们彼此是“死敌”,几乎每节C老师的课两人都会有摩擦。三、师幼冲突原因探析师幼冲突时有发生,是从事具体教育工作的幼儿教师每天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师幼冲突的发生又不是单因素决定的,背后也受复杂的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可以试从心理学、教育学等多通道切入,接下来笔者将引

7、用已有研究的成果对深藏于师幼冲突背后的原因试做探讨。(一)心理学角度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幼儿与教师的心理发育水平之间的客观差距,是师幼冲突产生的心理学原因。处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自我意识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且具有一定程度的主观能动性,但智力水平仍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行为模式多以直观行动为主。这一阶段儿童的主要行为特征表现为神经过程兴奋多于抑制,思考问题比较表面、直接,情绪外显、好冲动,对成人的安排和指导表现出越来越大的选择性、不易控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果成人常常意识不到、甚至忽略这一点,教育活动就有可能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