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653093
大小:52.7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27
《幼儿教育名著选读读书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的读书报告主要摘要:作者围绕“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这个观点从家长期望、孩子的权利、现实中的弊端、孩子本身的能力、各种教育的结果以及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的方法等多种角度来说明“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的重要性,并在全文中列举大量的生活实例和各种理论依据来证明了自己观点的正确。关键词:教育、期望、爱、竞争、最好、自主、自然、自己《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本书的作者是刘胜林,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现任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主编和参加编写的著作有《
2、儿童习惯养成训练》、《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大学生心理卫生学》、中学生心理指导100问》、《孩子,我们该如何爱你》以及《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等等。多年来,刘胜林老师一直致力于将教育理论运用于解决教育实践问题,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她曾经受省内几十所中小学的邀请进行家庭教育方面的讲座,为无数的在家庭教育方面感到困惑的家长提供面对面的咨询和电话咨询。在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之余,她涉足过幼儿园的管理,到中学做过心理咨询,在网上开过中小学生心理教育专栏。在一个终生学习的社会里,刘老师认为健全的人格高于一切。《让孩子成为最好
3、的自己》这本书是作者多年从事教育工作和深切关注家庭教育的结果。作者知道现在的孩子活得很累,也知道家长活得比孩子更累。为了孩子的希望不破灭,为了母亲不绝望,她提出了让孩子成为自己、成为最好的自己的教育理念,为家长提供了大量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力量并让孩子获得成功感和自我效能感的方法。全书共分为三大篇:目标篇—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原理篇—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成为最好、方法和步骤篇—自我的发展和启迪自我的教育。全书的主要观点就是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成为任何其他人希望他成为的人,并举出了大量故事和生活中的例子说明了那些不能按自己喜欢
4、的方式成长的孩子的可能出现的后果,同时还引用了许多教育家的先进的教育思想或教育理念来强化自己的观点。目标篇中,作者对“望子成龙”做了新解,作者以日本的邦赛树和美国的水杉的对比作开头,说明了树木和树人的道理是一样的:不同的标准和不同的目标就会有不同的结果。作者认为在进行教育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思考我们要把人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作者认为望子成龙不能只有一个答案,因为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劝告家长们不要把“望子成龙”当成“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并列举了一个儿子赵江山和父亲赵芝品的真实故事《成都商报》2003年4月,告诉大家如果不顾孩子的
5、兴趣爱好,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家长既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孩子也不能做最好的自己,后果是相当的严重的。要想让孩子能成为做最好的自己,最重要的是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以及教育手段,所以作者把现实中部分父母的教育观念和父母应该持有真正科学的的教育观念放在了整本书的第一部分,目的是想让家长接受“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的教育观念,以便在书的后面才能更好的理解怎样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在“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这个观点上,作者从来都不是孤军奋战的,美国的道格拉斯·玛拉赫曾经就写过一首诗,叫《无题》,诗的最后一句“决定成败的不是你的尺
6、寸,而在做一个最好的你!”表达了本书作者相同的观点。《无题》道格拉斯·玛拉赫美国西摩·圣约翰校长所提出的第五种自由—成为最好的自己又与作者的观点不谋而合了。作者认为“成为最好的自己”不仅是一种自然科学的教育理念,而且也是这个时代孩子的基本权利。至于一个孩子是否成为了最好的自己,判断的依据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他是否尽最大程度的努力了,而不是去和别人比。并用海伦凯勒的例子证明了自己的观点。由于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有的孩子早慧,有的孩子则大器晚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特定的成长时间表,家长不能强求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长得一样高,成熟得
7、一样快。在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里,做父母的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和耐心去等待孩子的成长。而在现实社会中其实是没有几个家长做到了的。原理篇中,作者提到现在的教育不再是不足的状态,而是过度了。这说得一点没错,看看我们身边,甚至是在大街上或公交车上,到处都会听到有家长再讨论要给孩子报什么什么补习班或者什么什么兴趣班,而这些补习班兴趣班又有几个是孩子自己的选择?所以作者提出过度教育的害处要么是受教育者自我的迷失,要么是受教育者对教育的抗拒。而在过度教育中家长们似乎也迷失了自己,他们似乎关心的是教育,而不是孩子本身。他们在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孩子之前就
8、开始了教育,然后在教育出了差错的时候去指责孩子不听话或不够努力。作者认为教育的最大失误就是夸大了教育的作用,而忽视了人自身力量的获得。人其实生来就是有学习的能力的。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在他的《有吸收力的心理》一书中也早就阐述过这种孩子能够吸收知识的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