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气候特征分析 ( 魏亚磊、于洋)

20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气候特征分析 ( 魏亚磊、于洋)

ID:33489426

大小:8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26

20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气候特征分析 ( 魏亚磊、于洋)_第1页
20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气候特征分析 ( 魏亚磊、于洋)_第2页
20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气候特征分析 ( 魏亚磊、于洋)_第3页
20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气候特征分析 ( 魏亚磊、于洋)_第4页
20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气候特征分析 ( 魏亚磊、于洋)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气候特征分析 ( 魏亚磊、于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海天杯”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项目申报书作品名称:20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气候特征分析申报单位:学员旅学员二队申报者姓名:魏亚磊于洋指导教员签名:何宏让作品类别:■自然科学论文类□软件制作类□发明制作类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训练部720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气候特征分析1必要性和发展现状1.1必要性干旱是影响我国的最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相对于其他灾害性天气而言,干旱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季节性强、对我国的工农业生产乃至军事行动影响巨大。据统计资料显示,在1949至1990年的50年中,我国共出现了36个干旱年,其中,1959至1961年的3年连续干旱,灾害

2、影响10—15个省(市、区),平均受旱面积近3659万hm2,成灾1533万hm2,减产粮食611.5亿公斤;1972年,我国北方大范围少雨,春夏连旱,南方部分地区伏旱,灾情严重,受旱近3070万hm2,成灾1360万hm2。1999年,北方夏秋连旱,南方部分地区秋旱也较明显。进入2000年2月以后,全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呈持续偏少态势。春季,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降水明显减少,西北、华北、东北、黄淮、江淮、江汉等地发生较重干旱;南方的广西、湖南、浙江、海南、四川、重庆等部分地区也有不同程度旱象。夏季,华北、西北东部、东北降水仍偏少,发生春夏连旱;南方的广西、四川、贵州

3、、江西、江苏、安徽等省区的部分地区也曾一度出现伏旱。秋季、广西、广东、贵州、四川等省区也出现了旱象,其中广西伏秋连旱,旱情严重。在1991至2001年的十年中,我国年年有干旱灾害发生,其中受旱面积超过3000万hm2的有1992年、1994年、1997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6年,我国川渝地区发生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截至2006年78月底,重庆全市因旱受灾人口达2100万人,820.4万人发生临时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面积132.7万公顷,绝收37.5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90.7亿元;四川全省700多万人出现临时饮水困难,农作物受旱206.7

4、万公顷,成灾116.6万公顷,绝收31.1万公顷,损失粮食481.4万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5.7亿元。时隔三年,自2009年9月至2010年4月,中国西南地区干旱长达7个月,为50年或100年一遇的罕见干旱,进入4月,西南旱情仍在肆虐。据国家防总办公室统计,截至4月8日,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5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1.01亿亩,作物受旱7907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197万亩;有2088万人、1368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2009至2010西南特大干旱的阴影还未散去,2011年我国雨量充沛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异常偏少,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

5、、浙江、上海7省市区域平均降水量为近60年以来同期最少。据长江水文站资料显示,长江中下游一些站点水位创下历史同期最低纪录。湖北、湖南、江西等地部分地区出现严重旱情。尽管我国自建国以来就更加重视干旱气候灾害的影响,对历年干旱气候的研究也使我国在干旱方面的研究和对干旱气候的预测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是,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目前干旱气候预测的准确率还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因此,做好干旱气候的预测和减少干旱造成的灾害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干旱与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大气环流系统相联系。如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贝加尔湖低压较常年异常偏强,我国北方地区冷空气

6、较强,但南方大部地区环流较为平直,西南地区位势高度也较常年偏高,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偏西偏强,印度洋的水汽不能向我国西南地区输送,导致降水偏少。也就是说,环流场的异常演变导致的暖湿气流缺乏,造成了我国西南大部地区干旱少雨。最近几十年来,短期气候预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尤其是理论研究和预测方面有了很大进展。但是对大气环流异常及其所造成的极端天气及其气候事件的预测依然是大气科学中的难题。通过对干旱的研究,必然推动对短7期气候预测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总之,研究干旱气候发生发展的物理机制,可以完善对干旱气候的认识,提高干旱气候预测的准确率,减小干旱对我国工

7、农业生产和对人民生活造成的危害。因此,通过20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气候特征的分析研究,对进一步提高我国干旱气候预测的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1.2国内外发展现状影响干旱发生发展的因子比较多。国内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干旱发生发展的物理机制进行了研究:我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陈菊英在《中国旱涝的分析和长期预报研究》一书中指出,我国的气候特征主要受冬季的内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与夏季的印度洋低压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这四个半永久性大气活动中心的影响。我国干旱气候的发生是由于大气环流异常所致,我国的旱涝与南方涛动和厄尔尼诺现象以及北太平洋海温场的关系必须加大研究力度。丁一

8、汇在《气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