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秦观词的婉约风格

论秦观词的婉约风格

ID:33376289

大小:69.3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25

论秦观词的婉约风格_第1页
论秦观词的婉约风格_第2页
论秦观词的婉约风格_第3页
论秦观词的婉约风格_第4页
论秦观词的婉约风格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秦观词的婉约风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秦观词的婉约风格指导老师王青作者刘建摘要:秦观是我国宋以后几百年来被视为词坛第一流的正宗婉约作家。其代表作品有《满庭芳》、《鹊桥仙》、《踏莎行·郴州旅舍》、《千秋岁》、《八六子》、《浣溪沙》等等。通过对秦观其人、其词的研究,我认为其词婉约风格总体经历了早期的柔婉幽微和遭受政治挫伤后的悲楚凄厉。关键词:秦观词婉约风格我国古代的评论家们在评论词人的艺术风格时,往往使用诸如雄浑、豪放、飘逸、绮丽、婉约、典雅、清新、古淡等之类的概念。秦观是我国宋以后几百年来被视为词坛第一流的正宗婉约作家。其代表作品有《满庭芳》、《鹊桥仙》、《踏莎行·郴州旅舍》、《千秋岁》、《八六

2、子》、《浣溪沙》等等。通过对秦观其人、其词的研究,我认为其词婉约风格总体经历了早期的柔婉幽微和遭受政治挫伤后的悲楚凄厉。一、早期词——柔婉幽微——“漠漠轻寒上小楼”秦观(1049-1110),早年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别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他少时聪颖,博览群书,抱负远大,曾与苏轼结下了终生友谊。在苏轼的劝说下,秦观发奋读书,积极参加科考,可是命运不济,两度应考均名落孙山。苏轼为之抱屈,并做诗写信予以劝勉。元丰七年(1084),苏轼路经江宁时,向王安石力荐秦观的才学,后又致书曰:“愿公少借齿牙,使增重于世。”(《与王荆公书》)注释:苏轼:《苏轼集》(卷三),

3、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11月版,第1365页。在苏轼的鼓励、称许下,秦观决心再度赴京应试,并于次年考中进士。考取进士后,秦观初任定海主簿,调蔡州教授。元祐五年,任太学博士,供职秘书省。八年迁国史院编修,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同时供职史馆,人称“苏门四学士”。在京城任职的数年里,秦观能够与师友相处融洽,精神上比较愉快。这一时期,也是他人生最为快乐的时期。其时,秦观所写词作常表达最柔婉、最幽微的一种感受。我们来看这一类词中有代表性的一首: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浣溪沙》)在秦观的6

4、《淮海词》中,长调应推《满庭芳》(山抹微云)为冠,小令则应以这首《浣溪沙》为压卷了。论诗要讲境界,论词也应当讲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况周颐·王国维:《蕙风词话·人间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4月版,第193页。他认为此词结句境界虽小,然艺术性却高。其实就通篇来说,何尝不能做如此评价?这词真是很妙!里边要说的究竟是什么?找不到什么寄托,也没有什么具体的事情,就是一种敏锐的词人的感觉。他所用的字,

5、小楼、轻寒、淡烟、画屏幽、轻似梦、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都是轻柔的叙写,一个沉重的字都没有。“漠漠”,一方面是四周广漠的感觉,一方面是漠然的、寒冷的、不相关的感觉。漠漠轻寒,是那种无情广漠的轻寒。“晓阴无赖似穷秋”,词人说今天早晨是阴天,“无赖”,是对它无可奈何,阴沉沉的一点放晴的意思都没有。春天的阴天,这么阴沉,好像那萧索的秋天一样。“淡烟流水画屏幽”:屏风上画着淡烟流水的风景,而不是急流飞瀑,景色是这样的清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这一句正面形容春愁。它将细微的景物与幽渺的感情极为巧妙而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使难以捕捉的抽象的梦与愁成为可以接触

6、的具体形象。就抒情诗词而言,写景,其终极目的也还是为了借景抒情。“飞花”用“自在”形容,“丝雨”用“无边”来描画,就愈使人觉得春梦自遥,闲愁无尽。春去花飞,使人为之惋惜、感叹,而它自己却满不在乎,反而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那么飘来荡去,岂不显得毫无情思,格外使人觉得恼恨。春雨如丝,已足惹愁,更何况它没完没了地、无边无际地老是下着呢?在描写许多景物的同时,表达了词中主人公的像轻寒一样冷漠的感觉、晓阴一样黯淡的心情、飞花一样渺茫的梦想、丝雨一样细微的哀愁,此之谓情景交融。既然所见无可相慰,则唯有不见为净,只好放下帘子。银钩闲挂,表示帘已垂下。结句只写垂帘,不及其他

7、,含蓄不尽。这首词写春愁。这愁,既没有涉及政治,又没有涉及爱情、友谊,或者其他什么。它其实只是写了一种生活中的感觉,一种纤细幽微的词人的感觉。秦观早期词婉约之细致幽微由此可见一斑。秦观在遭受政治挫伤后其词之婉约又有什么样的不同呢?二、被贬之初——悲楚——“飞红万点愁如海”6哲宗元祐年间,操持朝政的多为旧党人士,但其内部派别斗争却异常激烈。蜀党领袖苏轼及其“苏门四学士”,均能够出以公心,根据民生疾苦和国家利益,针对新、旧两党的主张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这些观点在党同伐异的激烈政治形势下,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而且由于秦观与苏轼关系密切,他更无法逃脱派别门户之间的中

8、伤和攻讦。绍圣元年,新党人士章棹、蔡京上台,苏轼、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