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259863
大小:63.3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23
《江苏新高考中的历史学科答题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江苏新高考中的历史学科答题策略 江苏历史学科新高考中,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非选择题共5至6题,多为材料分析题,共60分。本人以最近的周练为例,先说一下选择题的答题策略:要点:强化时间理解关键词具体方法:1学会巧用排除法:⑴待选项本身的表述与历史史实不符或不完全相符,即它本身错误或有部分错误。[例1]、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论者认为A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B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统一C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王权
2、 D郡县制能够消除内乱 该题中选项中,BC明显不合材料意思,也不符常识。故排除。D选项中“能够消除”一词明显不准确。在中国古代,能有哪一项制度能消除内乱?⑵待选项本身表述正确,但与题干不符,可细分为时间不符、地点不符、性质不符。这类题本身不难,但稍一马虎就会弄错。 [例2]、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21世纪以来国际关系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请依据有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A.欧洲共同体 两极瓦解 一超多强 不结盟运动B.欧洲共同体 一超多强 北
3、约东扩 亚太经合C.欧洲联盟 一超多强 北约东扩 亚太经合D.欧洲联盟 两极瓦解 华约解散 亚太经合 该题中有一个时间务请同学们注意:21世纪。AB中的欧共体在21世纪早已不存在,故排除。而D中的两极瓦解,华约解散都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事了,且没有C中的一超多强和北约东扩更能体现“国际关系”(3)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组合式的选择题,用排除法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包括两种:一种是某一个内容肯定是正确的,那么在组合式选项中必须有它才行;一种是某一个内容肯定是错
4、误的,凡是含有该项内容的组合式选项中,肯定是错误的。二、转化法或翻译法。此法意在化曲为直、化浊为清从而化难为易,尤其适于那些乍一看与所学知识关联太少甚至毫无关联的题目。操作程序为:首先抓住关键字词,认真分析题干及题肢所给的的信息,了解它所要表达的大概意思。然后在自己的知识库里迅速搜索与之相关的信息,化未知为已知。最后锁定相关知识点再经综合判断得出正确答案。本法的实质是知识的迁移,即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因为高考题,无论客观题还是主观题,必然是教材上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具体事件的显形反映或隐性折射。[例3]、
5、西方学者评价1832年英国议会制度改革是具有革命意义上的变革,这是因为A无产阶级赢得了被选举权 B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C工业资本家渐入政权中心 D垄断资本控制了国家权权此题抓住时间1832年,将1832年转化为英国率行进行了工业革命,使得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这样就不难选正确答案了(C)。三、包含法。即所有待选项或多个待选项都符合题干之意,而且它们之间存在一个与多个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则那个包含其它的待选项必是最佳答案。此法运用得当,可大大提高解题效率。[例4]、(2002年全国高考文综卷
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D.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分析可知,四个选项所述均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目的,但“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明显包含了其它三个目的,由此确定C是正确答案。四、理论法(此类题目在新高考题已极其少见了,但平时还是多的)。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来进行科学分析。常用的理论有:原因和结果,本质与现象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
7、建筑,阶级和阶级斗争,人民与英雄的关系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如原因表现结果是不同的。举例说:你胖,原因是好吃懒惰不运动,表现是体重200公斤,结果:高血压,心脏病(开个玩笑哈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是主要标志。文化是一定时期的经济政治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例4]、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A.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B.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新的统治尚未建立绝对的权威C.各诸侯为实现富国强兵,重用知识渊博的文士D.从“学
8、在官府”到“学在民间”使文化下移,逐渐形成“士”阶层 根据原理可得,“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应是生产力的发展。而最能体现生产力发展的只能是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故选A下面我再说一下材料题的答题策略现在省内用的教材不同,这就决定了高考题材料选择题的地位及提问方式。材料题的分量大,及问题多须从材料中找出,当然离不开对基础知识的掌握。1基本问法:根据材料回答(归纳分析说明);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回答(归纳分析说明)。2答案来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