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174248
大小:60.8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21
《如何提高驾驭课堂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如何提高驾驭课堂能力户县康王村小学李宝宝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指挥若定、游刃有余,最关键的是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如何提高驾驭课堂能力,结合自己几年的点滴经验浅谈以下几点:一、提高驾驭大纲能力语文、数学教学大纲中,对于各年级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都有明确而详尽的阐述,是教师系统掌握学科内容体系和了解学生知识水平的最佳捷径。教师要以所教内容为立足点,认真研读,从中发现知识间的连接点,以便在教学中进行知识间的迁移、类推和转化。对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可以让学生复习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圆的面积”可以引
2、导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旧知的复习,构建了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铺垫,也为一堂课开个好头。因此,学习大纲并驾驭大纲的作用就在于让教师掌握知识间的衔接情况,全面把握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帮助教师更好地利用教材。二、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一节课的优劣,关键是看教师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落实的好与差。试想:作为教师,如果自己本身对目标、重难点都没有吃透,又怎能使学生明白呢?因此教师要教好教材,必须先认真钻研教材。1、熟悉整册教材的知识网络体系,形成知识框架每册教材都是一个知识网络。以十一册数学教材为
3、例:它以分数为线索,铺开一张知识网,“网”上以分数乘法为起点,先学习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打好这个基础后就开始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而分数乘法应用题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基础。在1/3×3、80×1/80、5/3×3/5这样一些特殊的算式中又发现了这样的规律:他们的乘积都是1。所以,在分数乘法的学习中又有了倒数的意义,这又为学习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埋下了伏笔。到此,我们不难发现教材在设计上遵循了循序渐、螺旋上升的原则。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教师都不能孤立的去看。所以教师每上一节新课都要想:这节课与哪些旧知识可以联系,又是以后哪些知识的基础,它
4、在整册教材中处在什么位置,又起着怎样的作用。这样教师在教学时才不至于走弯路,不至于偏离方向。2、熟悉单元内容体系,整组钻研在熟悉整册教材的基础上,教师也应该熟悉每一单元的内容体系,这样才能从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出发统筹安排每教时的知识重点。以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为例。这一单元通过‘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三个分一分的活动,先让学生经历并掌握“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充分体验“平均分”的意义,为进一步数学化,为使学生认识除法的意义打下认知基础;‘分香蕉’主要是引入除法算式用以表示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使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意
5、义就是平均分的过程;接着教材设计‘飞行表演’、‘小熊开店’、‘运动会’三个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乘、除法的联系。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法,进一步提高学生识别情境,选择算法的能力;随后,在初步理解除法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快乐的动物’这一具体情境,体会“倍”的含义。对“倍”的意义的理解,丰富了描述数量关系的数学语言,而解决一些涉及倍数关系的问题有时要用乘法,有时要用除法,紧接着,教材又创设了两个具体情境。即‘文具店’和‘花园’。这两者都加强了综合性,提高了分析与选择算法的能力要求,并有助于学生体会乘除法间的联系与区别。整体上看这一单元,体现了这样的
6、设计思路:先充分体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再将这一过程数学化、符号化,也就是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然后把乘除法进行交融,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又引入“倍”的意义,并再次将乘除法进行统一,意在培养学生分析和选择算法的能力,能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单元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只有在明确单元内容体系的基础上好好把握每一课时。1、明确每课时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熟悉了单元知识的不同侧重点之后,教师就要认真地把握每课时了。要恰如其分地把握教材就要努力做到“十字诀”:阅读(通览教材,掌握内容)→深究(深入钻研教材,把握作者意
7、图和教材内在联系)→定点(确定重点和难点)→理路(理清作者思路,拟出教路,安排学路)→切实(从教师、教材、学生实际出发,选择有效教法,指导学法,组织教学过程)。一、提高驾驭学生能力要把一节好的教学设计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教师要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我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心思全都集中到课堂上来,让他们看老师所写,听老师所说,思老师所问。使学生一门心思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而要实现这一点,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巧妙地、艺术地组织课堂了。学生年龄、性格不同,决定了教师调动学生注意力的技巧也要有差异。一般,低段学生需要教师在语言和
8、动作技巧方面多下功夫,语言和动作要求生动、亲切,能够吸引学生眼球和注意力。高段学生需要教师侧重在神情、眼神方面给予学生暗示。总之,不管使用何种技巧都要使学生在潜移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