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984263
大小:54.7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8
《提高“逆商”,加强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提高“逆商”,加强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韩勇涛(河南省新密市职教中心河南郑州452370)摘要: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已成为影响校园和学生安全的社会问题。个别学牛甚至走上极端道路,令人痛心。探索培养学牛抗挫折的能力、提高“逆商”,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对“逆商”的认识、抗挫折能力不足的原因以及抗挫折能力的培养三个方面探讨了中职学牛应如何培养抗挫折能力、如何更好地面对牛活中的风风雨雨,培养学牛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帮助孩子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健康发展。关键词:中职生提高“逆商”抗挫折能力“逆商”即抗挫折能力也可称为挫折承受力,是指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就是说
2、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如何去抵御、去克服、去战胜它。抗挫折能力对于青少年来说,是必不可缺的一种能力。在上海生活多年后返回以色列的犹太妈妈沙拉,对比了中外教育,在《特别狠心特别爱》一书中提出,“逆商”也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社会竞争是综合性的,智商、情商、财商、逆商,缺一不可。”一、导致挫折承受力不足的原因1.家庭环境一一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1)放纵溺爱。父母对孩子呵护备至,什么事都先替孩子做好,让他们坐享其成,牛怕出一丁点问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样的孩子“自我”意识过强,他们想问题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感受;依赖性较强,独立性差,心理脆弱,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
3、毅力,一旦遇到紧急情况便不知所措,自然更容易产牛挫折感。(2)教养方式不正确。例如有些家长教育孩子的原则是“他打你一拳,你还他两拳”,使得孩子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不和,吃不得一点亏,经常和同学吵吵闹闹,是非不断,导致孩子变得刁钻蛮横;还有专制、棍棒教育、家庭关系不和睦、父母对孩子的过高期望,都会造成学生的无助感和失败感。以上这些家庭教养方式,久而久之,会使得孩子或孤僻忧郁,或任性暴躁,或自私刁钻,挫折的消极反应自然产生了。2.学习环境一一师长过多的思虑让学生成为了弱不禁风的温室花朵在学校,老师对待学生已不像以前的教育方式,总是强调不能让学生有过多的压力,不能让学生强烈的
4、自尊心受到打击,多数老师提倡表扬优秀的、不批评落后的,使得程度差的学生日子过得一样平静,没有体会过失败是什么滋味。老师就像心情沉重的司机,他的任务就是让上了车的乘客保持-•种高度安全的心态,即使发动机出了问题,也只能自己着急,而脸上还得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这样,由学生扮演的乘客从出发到终点站,不经历风和雨,面对突如其来的挫折,会一败涂地。3.学生自己对挫折的判断有盲目的优越感在学校,尖子生得到更多的是老师的偏爱、同学的羡慕,这些都助长了尖子生的骄横思想,产生了一种优越感,久而久之,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能力变得十分脆弱。二、如何提高抗挫折能力1•正确认识“逆商”,每个人
5、都需要抗挫折能力。要加强挫折教育,使学生明白,在现实生活中,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挫折具有双重性,有坏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挫折或许会使人颓废,但是也可以使人在失败后发现自身的不足,然后加以改正;挫折还可以锻炼青少年的意志,使他们更坚强,同吋也是磨练意志、提高适应力和竞争力的有力武器,是人生的一笔财富。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当中,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留意学生的反常行为,比如焦虑、厌学、敏感、攻击、冷漠、幻想、固执等受挫后的反应,并对症下药,加以引导和教育。可开展各种适合学生特点的实践活动,如军训、夏令营活动、做义工、运动会
6、、青年志愿者等,锻炼学生的意志,让学生从心底接受教育,从而培养他们顽强的意志以及用微笑面对挫折的勇气。要让学生明白生活并没有那么简单,而是布满了荆棘,很多事情都必须自己学会去面对,只有经历过了,才不会惶恐害怕,才能够更坚强、更有毅力地面对逆境。3•用成功的榜样激励学生,让学生学会征服挫折给学生树立不畏艰辛、战胜挫折的榜样,有助于增强学生直视挫折的勇气,使其懂得:只有在挫折中不断进取、不肯放弃的人,才能摘取成功的桂冠。可以一些贴近生活的名人在挫折中成长并获得成功的事例来激励学生。4.尊垂理解学生,做孩子的顾问,提供建议,以沟通代替“控制”抗挫折能力是在不断地解决和应对
7、挫折的过程中形成并提高的,所以,当孩子面对困难吋,老师、家长不应以大人的身份去越俎代疱、替孩子做决定,而应相信孩子,以“顾问”的身份和孩子进行沟通,向他们提供建议,并教给学生一些对抗挫折的方法,由孩子自己去选择、去尝试。应该做个好的倾听者,而并非是“决策者”,要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去自己面对,而不是强行地控制孩子前行的方向。这种沟通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还能培养孩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精神。参考文献[1]李海洲边和平《挫折教育论》[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⑵俞文钊编著《管理心理学》[M].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