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860574
大小:984.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2-16
《广州城交通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2010年广州市城市交通运行报告22011/7/2117:37:13浏览次数:233目录第一篇2010城市交通运行综述第二篇常态期间交通运作情况第三篇亚运期间交通运作情况第四篇后亚运交通形势展望第一篇2010城市交通运行综述 2010年是"亚运之年"、"跨越之年"、"大变之年",这一年广州圆满完成了亚运会,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城市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难忘的一年,广州交通运作情况总结如下:机动车保持高速增长,需要政策引导发展。2010年全市汽车保有量161万辆,较上年增加26万辆、增长20%,比2005年75万辆增加了1.2倍
2、。根据目前发展形势判断,未来几年内仍将保持这种高速态势,以小汽车为代表的机动车发展需要政策引导。交通需求增长迅猛,向心交通压力巨大。2010年全市机动化交通需求2053万人次/日,较上年增加超过10%,其中核心区(环城高速范围内)1147万人次/日,占全市机动化需求的55%,进出核心区的出行超过450万人次/天。城市区域化特征明显,东西两翼负荷较大。2010年市域进出通道白天12小时交通量达到83万标准车,较上年增加8.7%,反映了广州与外围区域联系的不断增强。市域进出车流主要分布在佛山和东莞方向,其中广深高速、广佛高速等重要进出通道车流
3、较大,接近饱和。核心区(环城高速范围,下同)道路交通平均车速有所提高,但潮汐现象明显、道路供需矛盾仍然紧张。非亚运期间干道平均车速约23公里/小时,较上年18.7公里/小时提高21%,占道施工的完工大大释放了道路通行能力,路况好转。施工引起的交通拥堵减少,但常发性堵塞点没有减少,过江桥、新老城区连接处、核心区进出主要通道非亚运期间仍经常发生交通拥堵。高峰时间进出核心区域潮汐现象明显,"早上进城难、晚上出城难"。轨道运营里程突破性发展,"给力"广州公共交通。2010年新开通6条线,总长度超过200公里,仅次于北京上海。日均客运量超过400万
4、人次,在公共交通客运量中占31%,机动化出行中占14%,骨干作用越来越显现。核心区内的轨道交通运力不足,外围区域优质轨道交通资源利用不充分。高峰时间,一、二、三、五号线均接近或超过运能,部分换乘站点和车厢内人流拥挤不堪,与此对照的是外围部分站点周边仍然是农田或荒地,以轨道站点为中心的开发建设缓慢。19/19亚运交通保障工作圆满完成,广州真正感受到了"天更蓝、路更畅"。亚运期间主要道路高峰车流减少约20%,高峰全网平均车速较常态期间提高了约40%。车少路畅,亚运期间空气质量一直处于优良水平。开闭幕式交通组织秩序井然,基本在60分钟内完成了全
5、部人员散场,场馆周边道路交通基本良好。第二篇常态期间交通运作情况(非亚运期间)第二部分客运交通需需求2.1小客车保有量持续高速增长,五年来增加约1.5倍2010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214.6万辆,较上年增加9.8%,汽车保有量达到161万辆,较上年增加19.3%,小客车保有量133.5万辆,较上年增加20.9%。机动车发展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小客车拥有量增长速度连续十多年年增超过过15%,五年来增加约1.5倍。自从2007年全面禁摩以来,小客车在机动车中的比例从44%增加到62%,机动化的小汽车时代已经在高速发展。图2.1历年广州市小客车发展
6、变化2.2交通需求迅猛增长,核心区域集中了50%以上的交通需求2010年广州全市机动化需求总量约2053万人次/日,较上年增加13%。市区机动化出行总量1870万人次/日,较上年增加13.9%。其中核心区域(环城高速范围,占全市人口超过40%)的出行占55.9%,出行总量达到1147万人次/日。2.3"单中心"集聚特征明显,向心交通导致核心区域交通压力巨大全市出行空间分布表现为向中心区的集聚特征,进出核心区域客流超过450万人次/日,其中轨道交通约承担13%的进出客流,87%的客流仍由道路承担,进出客流约占市区机动化出行的24%,核心区域
7、进出交通压力巨大。19/19虽然从城市形态上广州已经形成了"不均衡式的多中心网络结构",但是从交通表现看,出行往核心区聚集的态势明显,单中心的形势突出。这主要因为外围区域公服配套建设滞后,核心区域公共服务功能仍较集中,要形成真正的"均衡的多中心"需要加快外围区域公服配套设施建设。图2.3市域内部各片区客流分布2.4轨道出行方式比重大幅提高,公共交通分担率保持超越个体交通态势随着轨道交通通车达到236公里,轨道交通出行量较上年增加了1倍多,约260万人次/日。在轨道交通方式的带动下,公共交通(包括常规公交、轨道、出租车、大客4种方式)出行占
8、机动化比重达到了60%,较上年增加约4个百分点,超过个体机动方式约20个百分点,显现了"公交优先"战略的效果。虽然个体机动车方式比例下降了3.6个百分点,但是个体机动方式出行量仍有所增长,增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