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832347
大小:55.8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6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许 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古代诗歌阅读答案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许浑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许浑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母题训练犹自梦渔樵。1.(考查角度: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综合分析鉴赏)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联写红叶萧疏,长亭饯别,交待了季节、地点,描绘出一幅孤寂的秋日行旅图古代诗歌阅读答案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许浑。B.颔联大笔勾勒,雄浑苍茫。骋目远望,残云缭绕太华山,稀疏的秋雨洒落中条山。C.颔联以“残云”点染
2、太华山,以“疏雨”烘托中条111,于沉静中显出飞动的意趣。D.颈联写出山色和树色迥然不同,东海与黄河一起咆哮,绘声绘色,意境壮阔辽远古代诗歌阅读答案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许浑。A.尾联在前三联充分描绘山水景物的基础上,转为描写长安的都市繁华,宛如梦境。答案DE解析D项“东海与黄河一起咆哮”错,原意是写黄河流水声,流入大海只是想象。E项尾联是通过想象抒发感情。1.(考查角度: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答:答案①孤寂之情古代诗歌阅读答案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许浑。萧萧红叶、飘飘残云、淅
3、淅秋雨使诗人顿感孤寂与凄冷。②不舍之情,长亭秋晚,把酒话别,依依不舍。③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诗人将到都城长安,却仍然梦到家乡的渔樵生活之乐,足见诗人的隐匿情怀。子题训练1・(变式训练: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综合分析鉴赏)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此诗开篇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对萧萧红叶的描写透露出诗人的一丝悲凉的意绪。B.颔联写山间风雨,“残云”与“疏雨”相应,绵绵秋雨让深秋的凄寒萧瑟更深一层。C.颈联写景,诗人站在高处,望树色茫茫,听黄河远去,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D.尾联中的“帝乡”与
4、题目中的“赴阙”照应,长安不远,诗人心中又生出别样的情愫。答案B解析诗中的“雨”并非“绵绵秋雨”。2.(变式训练: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简要分析“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答案诗人赴京应考即将到达目的地,却仍然梦着故乡的渔樵隐者生活;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并非热衷功名之人,写出了诗人动摇于出仕与退隐之间的矛盾心态。1.(追加训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这首诗勾勒了一幅秋日行旅图,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答:答案①远近结合(由近及远)古代诗歌阅读答案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许浑。先
5、从近处着笔,写枫叶在秋风中的沙沙响声和长亭夜宿独自饮酒的情景,再描绘四周的远景,写华山的“残云”,中条山的“疏雨”,随山远伸的“树色”,在远处奔腾激荡的“河声”。②化静为动(以动衬静)。赋予华山、中条山等以动感,显现出生机和活力,同时反衬环境的空旷、悠远、宁静。1.(追加训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请赏析首联的表达效果。答:答案首联写红叶萧疏,长亭饯别,交待了季节、地点,描绘出一幅孤寂的秋日行旅图;借景抒情,通过秋日萧条悲凉之景透露出羁旅行役之苦古代诗歌阅读答案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许浑。2.(追加训练:鉴赏诗
6、歌的语言)“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两句中运用的动词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答:答案“归”字写出了远处的云彩渐渐归返太华峰际,残云远去,天将放晴;''过”字写出了稀疏的细雨缓缓地路过中条山区,给人一种凉爽之感。诗人的情绪从离情别绪中陡转,胸襟也因之开阔起来。3.(对比训练:诗歌的情感比较)上面这首诗另有一个版本,题为“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内容与前诗有不同之处。请结合诗歌内容,比较这两首诗尾联所表达情感的不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