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814187
大小:6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16
《先秦联绵词的声调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节录)一联绵词,是由两个音节联缀在一起不能分开来理解、只有一个语素的单纯复音词。例如“参差”“徘徊”“辗转”“滂沱”等等,都是联绵词。先秦时代,联绵词已经出现了。从语音上说,历代新出现的联绵词,都是在历代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研究历代出现的联绵词,对于研究历代音系及音变构词法都有重要意义。绝大多数联绵词,其前后两个音节之间在语音上有关系。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第二章《语音的发展》中,谈到语音跟语法、词汇的关系,指出:“古人把纯粹的双音词(不能再分析为两个词素者)叫做联绵字,联绵字当中,十分之九以上都是双声或叠韵的词。”这是从语音上分析联绵词前
2、后两个音节之间的关系,批判继承了既往的研究成果。从语音上研究联绵词,语言学家们大多把注意力集中在声母和韵母(主要是韵腹和韵尾,如果是有韵尾的话)上,把联绵词的两个单节在语音上的关系分为以下四种:(一)双声。例如“流离”“匍匐”等。(二)叠韵。例如“崔嵬”“扶苏”等。(三)双声兼叠韵。例如“辗转”“缱绻”等。(四)非双声叠韵。例如“滂沱”“梧桐”等。既往的研究,对联绵词两音节之间声调上的关系未及仔细考察,这是其不足之处。既然汉语的音节是由声母、韵母和声调构成的,声调是汉语音节中不可缺少的成分,那么我们从声调的角度分析联绵词的语音特点就很有必要、很有意
3、义。研究先秦联绵词的声调构成,既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当时出现的联绵词两个音节在声调上的特点,又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探讨上古汉语的声调系统。本文旨在这两个方面作出探讨。自从明代陈第(1541——1617)以来,古音学家主要通过先秦韵文来探讨上古声调。值得注意的是,明清时代有影响的古音学家都认为上古有声调。江有诰(?——1851)起初认为“古无四声”,后来放弃了这一观点,坚持“古人实有四声”之说。在古有声调的前提下,清儒对于上古声调的见解可以分为两大派:(一)局部变迁派。这一派认为上古汉语有平上去入四声,但是某些字上古和中古各归不同声调。顾炎武(1613—
4、—1682)、江永(1681——1762)、江有诰、王念孙(1744——1832)等人都持这一观点,当然具体看法仍有不同。(二)系统变迁派。这一派认为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声调系统不一样,中古有平上去入四声,但上古却不是这样。段玉裁(1735——1815)认为上古汉语有平上入三声,没有去声。孔广森(1752——1786)认为上古汉语有平上去三声,没有入声,去声之中“自有长言短言两种读法”。王国维(1877——1927)认为上古汉语有五个声调:阳声韵自成一个声调,阴声韵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黄侃(1886——1935)认为上古汉语只有平入两个声调。王国维和
5、黄侃的观点影响不大。现代语言学家对“声调“的看法,也可以分为两派:(一)调形说。周祖谟认为上古汉语有平上去入四声。陆志韦认为上古汉语有五个声调:平上入三声,再加上一个长去声和一个短去声。王力认为“先秦的声调除了以特定的音高为其特征外,分为舒促两大类,但又细分为长短。舒而长的声调就是平声,舒而短的声调就是上声。促声不论长短,我们一律称为入声。促而长的声调就是长入,促而短的声调就是短入”。(二)韵尾说。认为上古平声不带喉塞韵尾和擦音韵尾,上声带喉音韵尾,去声带擦音韵尾,入声带塞音韵尾。这是西方学者提出一种假设,奥德里古尔(Haudricourt)是此说
6、的倡导者。从音位学的立场看,把声调之别看成是音高及长短、舒促的不同,这基本上是把声调看成是一种超音段音位,而韵尾说把上古“声调”看成是音段音位。韵尾说作为一种推测,很难确证。丁邦新《汉语声调源于韵尾说之检讨》一文,对此说作了相当深入细致的批评,并且指出:“声调源于韵尾可能有更早的来源,可能在汉藏语的母语中有这种现象,但是在《诗经》时代没有痕迹。”9/9我们认为,上古汉语阴声韵和阳声韵都有平上去三声。王力先生批判继承清代以来的研究成果,认为上古汉语的入声分为长入和短入两个声调:中古的入声上古归短入,一部分中古以阴声韵收尾或者没有韵尾而在上古跟入声韵有
7、密切关系的去声字上古归长入。这样,上古汉语有五个声调。这种五调说,主要是依据上古韵文、上古的变调构词、上古的并列复合词等材料得出的。本文在研究周秦时代联绵词的声调时,先假定我们已经知道某个字的上古声母和韵母,只是不知道它在上古读成什么声调,用中古的声调作研究的起点。上古某一个字的声母和韵母的类属,采用《汉字古音手册》的音类、音值系统。中古汉语的声调是由上古汉语发展来的,这种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绝非杂乱无章。如果联绵词的两个音节的声调在中古汉语中有整齐的规律存在,那么就不能视作偶然现象,而只能看作是上古声调系统在中古的一种规律性的反映形式。以下的论证
8、过程是这样的:先论证先秦出现的联绵词,即使用中古的声调系统来分析,其两个音节之间也往往是声调相同;接着运用语音变化具有规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