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758606
大小:58.3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5
《《叙事要完整》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课题叙事要完整授课人纪春玲授课日期2015.3.课标要求1•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2.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教材分析《叙事要完整》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个作文专题,七年级教材改版后非常注重学生的作文训练,对学生的作文训练进行了系统的安排。这次专题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叙事完整性,本单元中所安排的儿篇文章都可以为本次作文训练提供借鉴,相信同学们的文章可以得到一个很好地提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以课文《王几何》为例,帮助学生熟悉记叙的六要素,并了解顺叙、倒叙、插叙的待点和作用。能力目标:通过写作训练,帮助学生熟悉掌握顺叙方法,并尝试
2、运用倒叙或插叙,使文章更加活泼。情感目标:通过写前指导和写后修改,强化开头点题,结尾扣题,以及首尾呼应的意识。教学重点引导学牛掌握顺叙的写作顺序,尝试运用倒叙或插叙,完整地叙述一件事情。教学难点运用倒叙或插叙,完整地叙述一件事情。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课型写作训练课板书设计叙事要完整1.根据文章内容,灵活交待事件涉及的事件、地点、人物。2.根据阅读需要,最好按发展顺序叙述事件的主要“经过”。3.根据表达需要,“起因”和“结果”的顺序可以灵活处理。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意图…、「1主学习:二、写作指导:1•请同学自主学习写作导引部分,边学习边整理笔记。2.
3、集体交流笔记内容。1•根据文章内容,灵活交待事件涉及的事件、地点、人物。在大家的作文屮,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开头:时间过得真快呀,记得有一天,我在XX正XX,忽然……这一类程式化的起笔固然简洁明快,但千篇一律,便会让“时间、地点”在文章屮的作用变得可有可无,也让人提不起阅读兴趣。其实,文章的内容各不相同,交待时间、地点、人物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请看作家王蒙《春之声》的开头:卩光地一声,黑夜就到来了。一个昏黄的、方方的大月亮出现在对面墙±o岳之峰的心紧缩了一下,又舒张开了。车身在轻轻地颤抖,人们在轻轻地摇摆,多么甜蜜的童年的摇篮啊!黑夜怎么“胱地一声”降临?月亮怎么会是“方
4、方的”?“岳Z峰”是谁?他正在干什么?车身为什么在“轻轻地颤抖”?这一连串的疑问吸引着读者继续阅读下去。读完后文后才能领略起笔Z妙:“咪地一声”不仅形象地写岀了“时间过得真快呀”,而且符合自主学习写作导引部分,边学习边整理笔记。倾听教师讲述阅读学生习作的开头,评析阅读《春之声》的开头,评析这样开头的作用。提高自学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灵活交待事件涉及的事件、地点、人物。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意图环境特点一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第一个春节,主人公岳Z峰挤上那种每节车厢只有四个小方窗的闷罐火车,驶向阔别二十多年的家乡。伴随着车轮与铁轨“胱喘”的撞击声,光线突
5、然暗了,月光透过小方窗照进车厢,自然出现一个“方方的”投影。作者用四句简洁而形象的描写,巧妙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同时用“颤抖”“摇晃”“摇篮”,既写出了在行驶的火车上昏昏欲睡的感觉,又自然引岀主人公对童年生活以及二十年间种种社会变迁的回忆。由此可见,交待事件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并不意味着机械罗列这些要素。写作屮,可以根据所写内容,运用形象的描写,巧妙地写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2.根据阅读需要,最好按发展顺序叙述事件的主要“经过”。举例:《爸爸的花儿落了》虽然多处运用了插叙的手法,但文章的内容并不显得凌乱,这是因为贯穿全文的主线是英子参加小学毕业典礼,这一
6、过程是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的。3.根据表达需要,“起因”和“结果”的顺序可以灵活处理。阅读《春Z声》的开头,评析这样开头的作用。述说《爸爸的花儿落了》叙述顺序学会灵活交待事件涉及的事件、地点、人物。明确顺叙的好处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意图三、写作实践:丰子恺《从孩子得到的启示》的开头:晚上喝了三杯老酒,不想看书,也不想睡觉,捉一个四岁的孩子华瞻来骑在膝上,同他寻开心。我随口问:“你最喜欢甚么事?”他仰起头一想,率然地回答:“逃难。”儿子对“逃难”的快乐感受让丰子恺惊讶不已。原来就在一个月前,国民革命军与军阀孙传芳在上海开战。战斗最激烈的那儿天,丰子恺一家和许
7、多上海市民一样,东躲西藏,仓皇逃难。然而对于四岁的华瞻来说,这无异于一次“浪漫、豪爽、痛快”的参观游历。作者通过倒叙方法回顾逃难经过,写出了大人们的紧张、惊慌和忧愁,同时也描述了孩子们一路上无忧无虑的玩耍。文章以成人世界的争夺、计较扰攘反衬出儿童世界的纯真、透明。1.阅读43一44页材料,按照不同的顺序排列这些材料,但要说出各自的好处。2.读《未选择的路》,议一议:诗中的“我”选择了怎样的一条路?“我”在岀发前想了什么?岀发Z后,对于那条未选择的路,“我”又作何感想?联系生活,有没有类似“分岀两条路”的情况发生,当时如何选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