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698631
大小:7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14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工业文明的崛起对中国的冲击单元测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选择题1.经济学家陈翰笙在20世纪40年代初谈到:“工业上局部或个别Z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①民族工业的发展影响着某一地区、某一行业的工业发展②民族工业发展取决于国家民族独立、政治清明、农村繁荣③大规模发展民族工业只有提倡国货排斥洋货④当时已经基本具备发展民族工业的基础A.①②③④B.①
2、②④C.①②D.③④2.从全球史观的角度,对下列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进行分析,正确的有()①加强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②地域性历史逐渐演变为统一的世界历史③客观上传播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④促进了西欧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进程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3.下面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赢利指数示意图,形成图示现象的国际条件是()80601915年1916年1917年1918年1919年1915-1919年中国紗厂嬴利指數示意图40200A.民国政府经济政策的推动B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C.“实业救国:思潮的刺激D.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4.下表为民国时期各类报纸的部分纪事,根据该纪事无法得出的结论是()报纸纪事《申报》1918年该报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中央日报》1932年多次发表“赤化祸害论”的社论《新民日报》1939年,社址所在的县城沦陷,不得不宣布停刊《救亡情报》其发刊词说“抗战救亡”是全国人民的呼声A.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B.民国时期的报纸都以客观公允作为报道原则C.口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直接摧残了屮国的新
4、闻事业D.民国时期的各类报纸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价值1.全球因焚烧矿物燃料而释放出的以二氧化碳形式存在的碳排放量节节攀升,产生的温室效应必然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这种现彖的出现起始于()A.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B.蒸汽机的大量使用C.发电机等发明的岀现D.人类对核能的利用2.《论北洋政府之经济立法》指出:“据统计,1912—1913年,北京政府颁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这些经济法规和政策()A.扭转了工业布局不合理的局面B.维护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秩序C.激发了实业家投资
5、的热情D.健全了中国的经济法律体系3.新航路开辟后,先后成为贸易强国和殖民强国的下列国家,排列正确的是()A.西班牙—荷兰—英国B.意大利—西班牙—英国—荷兰C.葡萄牙一英国—荷兰D.意大利—葡萄牙—荷兰—英国8.1881年底,有人赋诗云:“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该诗赞颂的是津沪之间()A.有线电报的开通B.无线电报的开通C.有线电话的开通D.无线电话的开通9.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Z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
6、是()A.机械特色不同B.通讯工具不同C.主要动力不同D.交通工具不同10.梁启超曾这样评价洋务派:“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据此,可判断出他()A.反对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B.主张发动民众来抵抗外来侵略C.已认识到洋务运动的缺陷D.要求同西方建立平等外交关系11.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骞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弄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骞()A.毅然冲破视商业为末业的传统观念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C.预见
7、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12.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中世纪后期,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关键问题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香料贸易引起了其他欧洲人极大的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由此可见,地理大发现的现实原因是()A.西欧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B.欧洲对东方商品的渴求C.垄断贸易引发激烈的商业竞争D.奥斯曼消国隔断东西方主要商路12.西欧的扩张对世界产生的最大影响是()A.引发商业革命B.瓦解封建统治C.推进
8、全球化进程D.形成新兴阶级14•在构成美利坚民族的最初“原料"中,有一群人被称为“不情愿的移民“这群人”主要属于()A.白色人种B.黄色人种C・黑色人种D.棕色人种15•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巨大动力和政治保障的是()A.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B.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C.圈地运动的进行D.手工工场的发展16.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在1937年指出:“九十年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殆非以前数千年间Z交通事业所可比拟。在此一点上,我们不能不说是近年交通事业Z进步。"他所说的“进步''应包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