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358516
大小:56.8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03
《思想品德课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几点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思想品德教学工作经验总结思想品德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几点体会赵柳中心学校:蔡传忠4思想品德课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几点体会居巢区赵柳中心学校蔡传忠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们认识到,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自主学习必须做到:在教师的主导下,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质疑、自己求索。引导他们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学会求知,学会做人。第
2、一、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新教材通俗易懂,穿插了大量的情境材料便于学生阅读,阅读的4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读书,把握新课的大体知识结构和基本的知识点。我的做法分三步:第一步,导入,即导入新课,启迪学生思维。其方法大体有:由复习旧课导入,架起通向新知识的桥梁;创设情境导入,如通过趣事逸闻、成语故事、诗词歌曲等,把学生引入获取新知识的愤悱状态;制造悬念,即由问题导入,激起学生求知欲望;开门见山,直接引导学生读书,探索新知,等等。第二步,提示。学生读书前,教师应提示本课的主要内容或读书的基本要求,给学生以思维的支撑点,以聚焦
3、集思,不致使学生大海捞针。也就是说,让学生围绕几个主要问题去读书思考,以免分散精力,偏离教学目标。第三步,读议。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按照教师的要求,或初步拟出本课的学习提纲,或思索教师提出的问题,达到基本把握本课主要内容或基本知识点的目的。读,有粗读、精读之分。粗读,是开始第一遍读,目的是了解大体的内容,建立初步印象。精读,是对重点、难点的反复品味,反复琢磨。精读又可分为通读、分节读。通读以整体推进,分节读以分节、分段或分题推进。此外,还有学生自己默读,或让同学领读,或分角色读,或齐声读。自己默读是学生自个儿钻研,领
4、读是唤起同学注意,分角色读是造成思维的氛围,齐读则是共同探索的目标或成果(即结论)。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学生只有通过反复读,才能为质疑、求索奠定基础。第二、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目的在于通过学生阅读引导学生找难点,找疑点,找关节点,交流信息,敞开思想。学生能不能提问,会不会提问,是检验学生学习深度和思维广度的重要标志,是达到懂、信、用的必经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自己质疑的途径有:①4在预习中质疑,即初读时学生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或作为自己的攻关目标,或在讨论中提出,作为集体研究
5、的问题;②在讨论中质疑,即同学们在讨论某个问题时相互质疑,以追求问题的真谛;③在教师讲课中质疑,即听了老师讲解,还有哪些不理解,哪些还不能服人;④在练习中质疑,即让学生在练习中碰钉子,对解题思路甚至答案质疑。学生自己质疑,往往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学生提不出问题,有待教师引导学生向深度、广度去思考。通常的方法有:①抛砖引玉,即由老师提出一个挑战性问题,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与质疑。比如抓住关键性的话或者关键性结论追问“为什么”,进而引发学生质疑。我在讲“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时,一开始先让学生读书,学生似乎一目了然,提
6、不出问题。但当我提问“宪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效力的表现”时,学生茅塞顿开,讨论时立即提出:“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原因?”“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②旁敲侧击,把学生的思路引向广度质疑。如学习了“维护社会公平”后,引导学生联系现实,谈谈有什么疑惑,或者想不通的地方。学生很容易联想到公平是相对的,绝对公平是不存在的,面对不公平我们怎么做?③借题发挥,即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或者通过迷惑度较高的多向思维练习,让学生在碰钉子中质疑。④4巧布迷阵,即由老师或学生针对某一知识,联系实际,列举若干似是而非的事例,形成一个迷阵
7、,让学生质疑、甄别;或以析错设疑的方式,以观点或材料辨析,布下迷阵,诱使学生质疑,等等。总之,当学生提不出问题时,老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教材,抓住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难点、疑点,启迪他们的思路。学生自己质疑的另一种情况是往往“跟着感觉走”。他们喜欢抓住许多日常生活问题,对课文质疑。此时,老师要善于聚焦集思、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把分散的、现象的、感性的问题上升到理性并纳入到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的轨道上来,从而形成集体求索的态势。第三、学生自己探究学生自己探究的目的在于抓重点、明思路、排难点、解疙瘩、澄疑点、解迷惑,进
8、而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自己求索,决不是学生单个苦思冥想的过程,而应该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乃至课前课后老师之间的多边互动的过程,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这里有学生的独立思考,有小组的讨论,有全班的交流,有师生的切磋,有学生之间的相互纠正,有正反方的辩论,有老师的适时点拨,有学生或老师的小结。学生自己求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