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26962
大小:5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1-20
《二00七学年第二学期瑞英小学德育工作计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二00七学年第二学期瑞英小学德育工作计划规范、发展、优化,提高德育实效瑞英小学政教处2008、2、21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将围绕“实践科学学习观,发展和提升瑞英教育”之目标,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南,发展瑞英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德育环境,加强师德建设,规范过程管理,切实抓好学生行为规范,优化班级管理,努力打造具有文化生态、活力生态、健康生态特色的班级环境,让瑞英教育理念在班级开花结果,提高德育实效,全面提升德育质量。一、用科学学习观强化师德建设1、抓教育学习提高师德修养教师要本着对职业、对知识、对学生的执着与热爱,与时俱进,用科学的学习观引领每位教师积极投
2、身到教师阅读工程,主动”充电”。学习校本理念通过学习,将校本理念内化为教师的个人理念,用以指导并转化为自己的教育行为,努力在这种持续、持久的学习中实现自我发展。一开学即组织认真学习、正确领悟学校工作计划精神,组织“教师学习成长誓词”宣誓仪式;级组组织重温《反对教师侵害学生权益备忘录》《瑞英小学师德建设的具体要求》等有关教育法规,提高依法执教的自觉性与使命感;开学第一周内重温《瑞英小学教师日常行为规范》及《瑞英小学级组评估方案(试行稿)》,以级组为单位,反思自查,强化差弱环节,自我规范;在学习实践中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不断完善自我。主动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并发挥其作用,及时
3、转变观念,更新教育观念,在学习实践中实现自我成长,成就自己,享受学习成长。避免陷入经验主义的桎梏。更新教育观树立“平等对话”教育观,围绕校长室组织的专题对话活动,根据提出的若干对话专题,组织、参与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领导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活动。注重教育的多样化,避免犯“完美主义教育观”的错误;注重赏识、激励学生,避免犯“转移教育责任”的错误;注重严中有爱,给特殊学生以特别的爱,从关爱生命的高度善待差生,努力成为清醒而智慧的教育者,不断提高教育的实效性,磨砺、提升教育艺术。第五周举行演讲比赛,由上学期“让教育之爱
4、感动瑞英校园”8征文比赛获奖的教师代表参(每个级组不少于1名)。2、抓行为规范树立师表形象本学期将继续强化师德差弱环节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值日工作,搞好校门口的交通秩序及安全工作,确保畅通与安全,展示新瑞英教师的良好师德形象与精神风貌,以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家长、社会的认同与赞誉。一要按时到岗,二要尽职尽责,主动管理,疏导交通,监管卫生,及时处理突发事件,指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规范管理出勤工作、常规工作,值日工作、升旗仪式、课间操,由落级行政进行检查记录,每月统计公布,有事须及时向有关行政、值日组长、级长请假,严格执行学校有关规章制度。将努力减轻教师过重的负担,为
5、教师的素质提升尽可能创造有利条件。将改进家访、档案工作,总的原则是减少数量,保证质量,提高实效。正副班主任全期家访不少于16人,并做到两点:班级问题学生必访,并优先家访(开学两、三周内),学生发生了突发事件应及时家访(力争不隔夜)。带各类训练队的以训练的队员为主(人数相同)。档案须按要求及时完成存入指定文档,自觉备份,并做到内容、格式均符合要求。二、用校本教育理念优化班级建设本学期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并优化班级建设,打造最佳生态,努力突破瑞英教育发展的瓶颈,让校本理念、策略在班级扎根,将班级建设成一个适宜师生学习成长的生态环境,让瑞英教育理念在班级开花结果。1、打造班级“
6、文化生态”。我们要让校园文化走进班级,让班级文化具有个性,让学生在班级“文化”的沃土中生成新的自我,自主成长。抓好标识文化建设一开学即拉开开展班训、班风、班徽、班歌、个性化班名命名等班级文化个性化标志评比活动的序幕。按发动—征集—审定—参赛的流程,第二周安排一节主题班会课举行隆重的班级命名、挂牌仪式,由正副班主任认真组织、指导,要注意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群策群力,让“众人拾柴火焰高”。政教处、大队部将设计、印发有关表格等,并组织以年级为单位进行认真评比、表彰。我们要将这一活动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头戏抓早抓好,以此来凝聚师生、激励师生、教育师生,增强班集体的向心力与
7、凝聚力。班训、班风、班徽、班歌、班名、班牌等。在此基础上,将各班的标识进行汇编,充实、丰富校本教育资源。抓好管理文化建设我们要抓好班级管理文化的建设,实践用8高层次的管理影响班级师生。本学期重点探索班级的科学管理、务实管理、动态管理,努力使班级管理科学、务实,体现动态性。开学第一周改选好班干,第二周要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重新制订班规——班级师生守则,须重点体现如下三点:一是要儿童化,贴近孩子,用孩子的标准要求孩子,引导孩子,而不是老师、家长高高在上,按照自己的标准要求孩子,管束孩子;要充分体现班级管理、学生行为规范的管理机制,强化监督执行机制。二是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